马玲
摘要:在当下法制社会中,核心素养是每个公民都需要具备的,他不仅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更对法治社会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道德与法制教学阶段中,初始阶段便是小学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思想启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核心素养以及对法治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如何做好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每个德育工作者要着手去做的事。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在教育改革方针下,小学德育教育也迎来了属于他的春天。通过一次次的校验讨论后,德育教育的种子终于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生根发芽。当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具备完善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通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们德智体健全发展,成为能堪重任的一代人。
一、道德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项思维处于启蒙阶段,他们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科学引导 。道德与法治,是学生们三观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奋进,树立良好的责任、荣誉等观点,成为道德纯洁且高尚的人。在道德法治教学中,核心便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立德树人工作全面开展并落到实处,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适应自身终身发展以及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及品格。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方针具体化、可视化的体现。
二、培养策略
(一)将教学生活化
在小学阶段,空谈法治道德建设以及核心素养对学生而言是晦涩难懂的。在身心正处于发展期的他们看来,核心素养、法治等名词仅仅出现在新闻或是大人口中,与他们的距离很远。因此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消除这样的距离,能够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这些名词及深层含义。将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德育教学,通过将深奥的意义与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让学生能更直观亲切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 。举个例子:当教学《大自然,谢谢您》一文时,传统教育往往仅会直接阐述大自然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让学生弄懂其中道理。但是当与生活相结合后,将学生的视野拓宽的同时,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为什么要感谢大自然。随后,还能由点及面的拓展,呼吁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母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工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这篇课文,还能产生生活思考,对核心素养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教学中融入场景
将教学场景多元化,采用丰富的教学情境也是十分有效的。老师可以运用好现有资源,将央视实时新闻案例进行课堂再现。引导学生看新闻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因理解能力欠缺,他们无法找到其中重点 。因此,老师精心整合部分案例,将案例用生动的表达方式进行课堂重现,会有不错效果。在一次次的案例讲解后,学生会自主了解更多社会实事,主动的学习相关内容。同时,可以采用多媒来增设场景。举个例子: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小视频,内容是一位少先队员扶老奶奶过马路。在这个优秀案例中,學生能明白什么行为是值得提倡及学习的,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身的行为,提升了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教学思路
因学生在小学阶段认知水平有限,同时传统德育教学往往较枯燥,对于抽象的名词、一条条法律法规的认识仅仅在文字表层,学生难免失去兴趣,给教学增加了难度。采用趣味课堂的方式,通过多元化课堂内容,将课堂抽象内容趣味化,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个例子: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课程难度,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融入绘本中,采用彩色绘本阅读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各种法律知识等。同时,也可以增设表演环节:主动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父母工作回家后为父母分担家务等。在享受表演乐趣的同时,学生也能切身感受到法治道德知识。
创新教学的同时,也需要老师们常进行反思 。反思课堂内容、反思教学方法等,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不断完善德育教学,更加准确科学的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们因材施教。
三、结语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学生最主要的认知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德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这个阶段的工作,一丝不苟的对待德育教学。在立德树人、法治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法治思想,培养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34(007):25-27.
[2] 徐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读与写(教师),20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