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部在2014年研制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所必须具备的品格与關键能力。其中,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艺术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探索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落实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很积极、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艺术素养
作为艺术种类的重要分支,美术学科在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下,教师、家长、学生等都将目光放在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上,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文章结合文献综述法与实践调查法,在立足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几点策略。
一、 当前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美术学科的教育离不开合格的美术教师。但是当前由于教师评级、应试教育等的现实压力,导致部分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了个人专业能力提升、论文发表等方面,由此导致在美术教学内容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创新、美术课堂氛围营造等各方面所投入的精力较少;加之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教师、学生、家长对美术课堂也漠不关心,综合以上各种现实因素,美术课堂受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其次,从现实情况考虑,小学美术课堂所配备的专业美术教室远远不够。部分学校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室教材,导致中国画、手工制作等个性化的美术课程开展受限极大。
最后,落后的思想观念必须剔除。美术学科虽不作为小升初的考试科目,但是,从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固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导致美术课堂被其他课程占据,或者开课较为随意、师生之间互动沟通较少等弊病比比皆是。
二、 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相较于艺术鉴赏、欣赏等能力,美术素养中“图像识图”素养主要是在对美术作品、影像等各类其他视觉符号的欣赏、观看过程中,有一定的解读、识别能力,主要是通过对图像的空间、色彩、构造、造型等各组成要素进行感知,理解其更深层次的内涵,以此体会图像的美感,进一步把握图像信息。从这一角度来看,图像识图素养会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显然,但这对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对此,在实际教学时,必须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有效载体,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给他们营造极强的代入感,进而启发学生的美术思维,为图像识图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鸟的纹样”的教学中,首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鸟,并描述其形状、颜色、线条等元素。之后,再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各类不同的鸟的相关图片,并逐步引导他们在点、线、面三个方面分析鸟的纹样特征。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这些鸟的图片的共同特征、区别,并尝试总结出这些图片的创作目的以及使用的技巧等。然后,学生可以根据图片展示的鸟的形状,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更好地突出鸟的外形特点,以此实现锻炼图像识图能力的目的。
另外,在“水墨画”的教学中,该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水墨画中笔墨丰富的表现力,感受墨点、墨线、墨块配合,墨色的浓淡变化等。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水墨画的基本笔法仅仅是浅尝辄止,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这时同样可以引入相关专业内容的讲解,在课堂导入环节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之余提高他们的探究愿望,并在学生体验用水墨的方法来表现鸟、家禽时,为他们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更放松的环境中学习美术,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应用能力,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图像识图能力与美术素养。
(二)巧用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小学美术的教学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诚然,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经验、阅历等方面都还不成熟,相较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美术技能而言,他们学起来较为吃力,这时在教学时,要巧妙借助更多元化的教学技巧,让这些理论知识由难变易、由繁化简,让学生。轻松掌握,快乐学习。
例如,在“我设计的动漫形象”的教学中,基于学生固有的绘画基础,让他们学习设计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成功体验动漫形象设计师的创作乐趣。首先,可以将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动漫形象进行剪辑呈现在课堂上,如钢铁侠、超人、蜘蛛侠,还有中国动画制作中的美猴王、喜羊羊、灰太狼、黑猫警长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动漫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后,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剪辑技巧等,让人物“动”起来,赋予这些动漫形象与性格,给学生带来更与众不同的体验,让他们感受这些动漫形象在设计时的构图、手法等。
更为关键的是,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感受动漫形象的色彩美、造型美的同时,创造自己心中的动漫形象,然后,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通过视频剪辑,将他们的作品呈现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成就感、帮助他们提升对美术学习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在巧妙运用教学技巧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一般来说,审美判断能力包含对事物认识的感知、理解、评价、欣赏等内容,这也是在教学时进行审美判断能力培养的有效切入点。特别是在课前导入这一环节,带领学生对工艺品、经典文学艺术作品等的探究与鉴赏活动,认识其中包含的真、善、美,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另外,由于审美的个人倾向性较强,教师在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或评价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合理及时地给予学生以肯定、表扬,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还要懂得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由于美术内容较为宽泛,且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周边事物都可以作为审美判断的对象。
例如,在“剪纸、变脸、皮影戏”等内容的教学中,由于该部分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为更好地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审美价值。在课堂教学前,可以利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将一些相关图片或者网上与之相关的文艺表演等视频内容加以展示,并鼓励他们在观看之余对其中的艺术美感、造型进行总结。以图片、视频等的形式展示,学生对剪纸艺术、变脸、皮影戏等能够产生更直观的印象,进而激发出他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对线条、色彩、构造等独特美感有更深刻的认知。
另外,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其中的美,并对其所涉及的相关事物进行赏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还要适时对学生的表达、操作等进行相应的鼓励,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聚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意实践能力,并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化的美术课堂上,这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这时,就需要教师突破美术教学壁垒,拓宽教学思路,创新美术教学的方式,如采取小组合作、课堂游戏等学生更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摆脱过去传统美术课堂“讲解式”“模仿式”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美术学习需求,解放天性,更好地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画性格、画情绪”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游戏形式了解点、线、面与色彩表达情绪的目的。每组由三名同学构成,其中学生A负责观看影片中人物的情绪、学生B负责记录学生A的表情动作、学生C负责根据学生B所描绘的情绪说出正确答案。首先,让负责观看影片的学生A在短片《小黄人》中记录下小黄人的情绪变化;其次,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B。学生B在作画期间,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先猜测;最后,学生C根据学生B的绘画作品猜正确答案。在游戏进行期间,整个课堂的氛围热烈、和谐、融洽,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地表现、发言。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作画、表达之余,通过对线条、色彩的感知运用,极大锻炼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对关键人物同学C而言,不管答案正确与否,也培养了他发散性的美术思维与创新精神。可见,在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上,必须要在立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别具一格的美术学习体验,这样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五)注重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美术知识,让他们掌握美术技巧,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对人文、历史、地理、社会、自然、科学等有更广泛的了解与认知,培养并发展他们的文化底蕴。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要将课堂教学放在文化自信的高度,让学生具备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与包容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非洲雕刻艺术”的教学中,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雕刻的造型语言与艺术特点,感受更多元化的文化。鉴于此,可以将教材中展示的雕刻艺术与中国雕刻艺术的发展历程、相关代表作品、艺术创作手法、雕刻艺术家等内容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从文化角度对两国的雕刻造型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剖析,感受由于文化不同导致的艺术作品上的差别,促使学生用更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习俗的艺术作品。从文化角度出发,借助美术学科这一载体衔接課堂教学与文化,赋予美术教学内容一定的文化内涵,循序渐进,让美术与文化在同一时空内,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接受能力等,真正让他们在美术学习、美术作品、美术实践中看到文化的不同、文化的多样、文化的缩影与文化的延伸,提升美术教学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各方面共同努力。美术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任,教师更要承担起相应的教学与育人的时代重任,着眼于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彰显美术教育的最大意义与价值,聚焦小学美术课堂这一主阵地,创新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让更多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魅力,多措并举,让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扎根,让学生与美相遇,让学生更爱美。
参考文献:
[1]乔蓓蓓.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
[2]王幡.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8(11):79.
[3]胡莉.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探索与思考[J].读书文摘,2019(1):167.
[4]高沁雯.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19(17):96.
[5]邓冬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讨[J].教师,2020(7):89-90.
作者简介:
何苏政,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