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思考

2021-01-14 00:42王春祥
考试周刊 2021年100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和品质,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明确教学目标,找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的帮助,并以此为基础探索高效组织教学活动的策略,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鉴于此,文章基于教学实践,探究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能力

现在很多小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和路径,希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细致思考,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并以此为基础科学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重点的思考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的数学品格和能力,包含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与方法、数学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落实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培养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知识探索过程中,学生应该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数学思维方式可以通过探索多种解题思路、积极分享数学探索方案和提升知识探究深度等途径得到提升。其二,培养数学关键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关键能力包含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关键能力,才能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顺利解决问题。其三,培养良好数学品格。数学品格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探究与练习,养成良好的知识探究动机,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养成对数学学科的喜爱和数学信念,能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使用科学的方法积极解决问题。

二、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可以促使其感受到自主探究新知识所产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养成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希望自己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分享预习材料等方式帮助其积极开展预习活动,并高效预习相关知识。以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知识教学为例,在讲解相关知识前,要为其分享微课视频和导学案,鼓励其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并在教材的辅助下完成导学案的填写。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引入趣味性的音乐、图片或生活视频,从而使学生乐于在预习的过程中观看并分析视频中的内容。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简单的填空题帮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特点等,还要引入简单的习题,保障其能对预习的内容进行细致思考,并通过顺利完成习题产生成就感。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其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其预习成果表示肯定,使其获取愉悦的预习体验,进而促进其预习习惯的养成,逐步提升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前提。然而,很多小学生都会遇到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困惑无法及时得到解决。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解决每一个学生的全部困惑,而师生课后交流的时间和平臺不足。鉴于此,教师要探索适当的方式,帮助其解决困惑,夯实基础,帮助其提升数学关键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养成。组织互助小组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其解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在互助小组中,学生能够利用课堂讨论或课后时间积极向组员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困惑,解决师生交流不畅而导致其基础不佳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积极通过电话或微信与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家长掌握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合理为家长分享课后学习资料。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通过完成有针对性的习题,解决自己的困惑,扎实地掌握每一课知识。此外,组织学生参与单元知识练习并找出其未能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所需学习资源,促使其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科学设计课堂问题

很多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都存在思考深度不足的问题,导致其核心素养的养成受到限制。通过科学设计课堂问题,有助于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探索答案的方式掌握数学探究的方法,有效解决其思考深度不足的问题。在设计课堂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由浅入深进行提问的方式,从而促使其逐步强化对新知识的探索深度,养成使用数学思维探索知识的习惯。以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为例,在组织“圆柱的表面积”相关练习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不认真思考题目,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导致得出错误答案的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促使其养成认真读题,深入思考的习惯。在组织练习前,要先设计基础问题:“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此时,学生很容易通过回忆或翻阅教材顺利得出相关公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继续进行提问:“老师有一个圆柱形茶叶桶,底面半径是8cm,高是13cm,请问大家可以求出茶叶筒的表面积吗?”这一问题相对简单,学生可以自然地将题干中的数字代入到题目中,求出表面积。当其得出正确答案后,可以设计问题:“老师还有一个笔筒,底面半径是8cm,高是13cm,同学们可以求出笔筒的表面积吗?”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可能将两个看似相同的题目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两个问题之间的区别,得出笔筒只有一个底的结论,并能够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养成细致读题,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组织练习活动是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强化其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很多小学生对练习活动都存在抵触情绪,缺乏参与练习活动的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必须选择科学的方法激发其参与练习活动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其参与练习活动的兴趣:其一,创设课堂练习情境。引入趣味视频或图片、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收集或编创与习题有关的小故事等,都是有效创设课堂练习情境的方法,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喜好,有助于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不断发散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其二,组织抢答活动,教师可以适当组织竞争活动,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抢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解题过程中,并提升思维的敏捷性。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抢答活动中,教师也要尽量让更多学生得到展示自己的平台,避免其因无法参与课堂活动产生失落感,影响其数学兴趣的养成。其三,分层布置练习。不同学生对新课知识的吸收效率和效果有所不同,通过分层布置练习,可以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顺利完成习题,获取成功的体验,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五)组织一题多解练习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思维定式无法高效解决问题的现象,导致其无法快速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组织一题多解练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解题时突破思维定式,在仔细读题的基础上,探索多种解题方式,促使其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推理能力和学习信心。以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为例,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后,可以组织一题多解练习。在习题“每本笔记本3元,一班买了9本,二班买了6本,一班比二班多花多少钱?”此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探索出多个解题思路,写下“9×3-6×3=9(元)”和“(9-6)×3=9(元)”等多个求解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讲解解题思路,从而使其能够使用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长期组织一题多解练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并使其养成探索多个解决问题方法,选择最优方案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品格。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一题多解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很多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都无法快速得出多种解题方法,此时,教师要适当为其提供帮助,开展思路点拨活动,使其能够感受到探索多种解法所产生的愉悦感。

(六)积极引入生活场景

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使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品格。为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需要在授课或练习过程中积极引入生活场景,使其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快速解决数学问题。以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教学为例,完成基础知识相关知识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场景组织巩固练习:“一名同学需要到超市买一个足球、一辆玩具汽车和一瓶饮料,足球66元,玩具汽车37元,饮料3元,请问一共多少钱?”此时,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并使用加法结合律进行求解,得出“66+37+3=66+(37+3)”的结论,进而能够轻松得出准确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能够应用运算定律的简单生活性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口算解决问题,从而强化其应用运算定律的意识,意识到本课知识的意义。最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在生活中巧妙应用运算定律,我们很可能更加高效、准确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购物过程中,养成合理运用运算定律完成基础運算问题的习惯。

(七)培养学生讲题能力

在讲题过程中,可以重新梳理解题思路,对题目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并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可见讲题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养成。为更好地培养其讲题能力,教师要使其在讲题过程中,产生愉悦感。一方面,能够顺利完成习题讲解的学生,教师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对其表达肯定,如使用拍肩、握手、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开展师生互动。另一方面,当学生不能使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完成讲题时,教师要尽量避免打断其发言的行为,而是要在其完成讲解后,通过提问帮助其梳理自己的思路,最终使其能够使用简洁的语言完成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其产生被尊重、认可的感受,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摸索出组织语言讲解解题思路的方法,促使其讲题能力的提升。

三、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重点,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并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找出学生核心素养养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此为基础探索更多高效组织教学活动的策略。通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让更多小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知识探究的思想和方法,具备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态度,推进培养具备数学核心素养人才的工作,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方美红.深度学习:基于“学”的视角重构小学数学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20(26):3-6.

[2]郭映红,王小玲.网络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3):117-119.

[3]范建成.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重构[J].教育科学论坛,2019(32):24-27.

[4]陈亚萍,付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涵、价值与途径[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5):126-131.

[5]沈东艳,欧巧红,徐方琦,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湖州市吴兴区小学的调查问卷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3-15.

作者简介:

王春祥,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民乐乡王家楠希望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