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知识相对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对此,物理教师就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是从问题引领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问题引领激活学生思维认知、实验教学增加学生提问机会以及运用错题锻炼学生思维张力四个角度出发,对高中物理问题引领教学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问题引领;高中教学;物理课堂;思维张力;教学策略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高中物理知识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才是关键。但是部分教师都将物理知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物理知识的教学层面,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而且也难以保证和提高学生的最终物理知识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始终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始终没有进行主动性的思考,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就要从问题引导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展开高中物理教学,还能够使得高中物理课堂充满思维张力,进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成效。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高中物理问题引领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 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知识教学时,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然后使得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主动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对此,部分物理教师有所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方面始终不得其法。在这里,笔者向大家介绍一种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方法。所谓问题引领,就是向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进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能够对该部分的物理知识学习产生兴趣。
需要说明的是,物理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提问时,要注意做好问题设计工作,而不是继续采用常规化的课堂提问方式。因为这里的问题提问重在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不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掌握与否。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向学生发出提问,但是这种提问重点是检验学生是否领悟了前面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性的检测。学生的问题回答积极性自然不高,而且整体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陷入被动。这里所说的问题引领,重在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一课时,物理教师就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牛顿的定律吗?”学生:“知道。牛顿有三大定律。”教师:“没错,这些定律都是直接以牛顿的名字命名,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牛顿的三大定律。那么你们说说,我们应该先学习哪个定律?”学生:“牛顿第一定律。”教师:“很好,恭喜大家都错了。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牛顿第三定律。”学生:“为什么呀?不应该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学吗?难道我们要倒着学?”教师:“大家又错了,因为我们学完牛顿第三定律之后,接下来要学习的是牛顿第一定律。”通过牛顿三定律的学习顺序,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该部分物理知识的學习兴趣。因为这种第三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学习方式,已然打破了学生的传统认知,自然学生就会对此产生兴趣。接下来,物理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进行解密,其实这也是物理教师开展知识教学的过程。但是因为学生对该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已经得到有效性地激发,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最终的物理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得到质的提高。
三、 通过问题引领激活学生的思维认知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向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而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以深化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物理知识的学习源于学生自己的思考,即在学生自身的物理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的同时,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具体而言,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向学生进行逻辑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物理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而后才是深化学生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是部分教师的物理提问是直接针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部分教师在向学生提出物理问题之后,并不等学生回答问题,便开始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固然能够让学生懂得该方面的物理知识,但是并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自然也就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力的合成和分解》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说,什么是合力?”学生:“两个人的力量共同使向同一个方向,这就叫合力。”教师:“没错,那么一个人的力分不分合力和分力?”学生:“两只手的力共同使向同一个方向,就是合力;两只手的力分别使向不同的方向,就是分力。”教师:“很好,你们在手提水桶时,怎么样提水桶最省力?”学生:“竖直向上最省力。”教师:“如果是斜着胳膊或者横向伸直胳膊就会比较费力,对不对?”学生:“是的。”教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因为那样不方便用力。”教师:“为什么那样不方便用力呢?”学生:“不知道。”显然,学生已经被教师提出的问题所难倒。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维,而不是告诉学生答案。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竖直胳膊提水桶时,我们的作用力是不是竖直向上?”学生:“是的。”教师:“当我们的胳膊斜着摆放时,你们可以感受一下自己的肩部,除了承受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之外,还是不是需要承受一个横向的作用力?”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体验之后,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力已经得到分散。此时,教师就可以继续提出刚才的问题,即为什么斜着胳膊提水桶会比较费力,自然也就明白了力的分解与合成。在该节课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告诉学生答案,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其最终的物理思维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高。
四、 通过实验教学增加学生提问的机会
正所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高中物理而言,更加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很多时候,教师都忽视了实验教学,而是多从理论教学的角度出发,这样既提高了物理教学的难度,同时又降低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而且仅仅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很难发现自己的知识学习的不足之处,因为学生本身对这部分物理知识缺乏了解。通过开展物理实验,学生就能够和物理知识展开近距离的接触,自然也就能够对物理知识实现更多的了解,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提问指的是学生的提问,而不再是教师的提问。常言道:“学贵有疑”。学生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就说明学生对问题进行了主动的思考,其自身的物理思维能力自然得到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隨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开展物理实验。部分教师是要求学生根据课本进行物理实验,这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以及物理思维的培养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学生的物理实验不过是照搬照抄,既不需要进行主动的思考,又不需要进行独立的物理实验设计。在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思考时,教师不要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在练习本上进行绘画和设计。无论学生给出什么样的实验方案,教师都不要予以反驳,而是要尽量满足学生所提出的实验要求,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自行验证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正确与否。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未能够得出既定的结论,就要思考实验失败的原因,这也就是学生所提出的物理问题。针对学生给出的物理问题,教师也不要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继续通过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促使其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
此外,除了通过课本上的物理实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之外,物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结合,或者说引导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生活化的验证,以此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疑问。比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课之后,物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摩擦力的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且通过摩擦力解释生活中存在的各项现象。这也是启发学生进行主动的物理知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在教学《超重和失重》一课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乘坐电梯的方式进行超重和失重体验,并且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而且还要通过自己所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五、 运用错题锻炼学生思维张力
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之后,教师通常都会要求学生进行做题,以此发现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这也是深化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学生做物理作业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的错误,这也从侧面表明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对此,物理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记录,并且通过这些错误引导学生进行二次物理知识学习,以加深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印象。具体而言,物理教师在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之后,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并将学生的错题进行记录。但是,教师并不将学生的错题显示在学生的作业本上,而是要让学生重新做题,并且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标明学生的错题数量。如此一来,学生就会重新解题,并且思考自己究竟哪一道题做错了。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过程,并且也是加深理解物理知识的过程。
六、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提高高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张力并不简单。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注重问题引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还要借助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是有效展开问题引领教学的基础,而对问题进行设计才是锻炼学生物理思维张力的有效举措。从问题引领的方式而言,教师可以从直接提问、实验提问、生活提问以及错题提问等角度出发,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自身的物理思维能力,以保证和提高学生的最终物理知识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月梅.“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2]李明.提高高中物理学生解决情境问题的能力的策略探究[J].广西物理,2020,42(2):53-55.
[3]王淑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63-64.
[4]孙佳慧.浅谈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开展问题式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8):19-20.
[5]张亮.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8):65-66.
[6]郭乔,吴建琴,李婷,等.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物理图景教学分析与探索:以运动学知识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7):51-53,65.
作者简介:
章洲,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六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