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高中思政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自相关文件下发以来,部分教师能够将这些人才培养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但目前高中的思政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使青年一代能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师必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巧用各类教学法促进学生主动融入课堂、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思政;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一、 引言
思政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社会认知。思政学习不仅是为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学科原理,还为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贯彻落实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有意识地将促进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文章将立足于当前高中思政的教学现状,从思政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就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政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二、 高中思政教学现状
在部分学生的认知里虽然思政是一门必须掌握的学科,但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要记忆背诵、深度理解的内容较多,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课堂使这些学生上课走神成为常态,难有高效的效率和优秀的质量。现阶段的思政教学还面临着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学模式相对传统。高中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但因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情况,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这与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内容是背道而驰的。这不仅不能够使学生获得思维能力上的提升,而且也十分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抵触学习、厌恶学习的心理。第二,教师没能够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从而不能够很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一些教师只为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而去教学,忽略了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总是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这导致理解能力较差、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思政学习的过程中十分吃力,甚至常常因为赶不上其他同学而感到沮丧,从而失去学习信心、自暴自弃。而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本已烂熟于心的内容,导致了没有时间去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第三,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但现阶段更多的情况依旧是“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等。这样机械式的教学形式不仅很难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而且很难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思政学习的意义。
三、 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策略探讨
(一)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预习工作
1. 了解课时新概念
在预习时,教师需要让学生首先掌握最基本的一些名词概念,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以后,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其概述一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释概念。如“资源配置”指的是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做出的选择,学生就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例子。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是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表现。此外,教师在学生预习前还需要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如尝试自行辨别一些相似的词汇,以“权利”和“权力”为例,二者在行使主体、处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2. 抓住关键词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时要注意不仅是将预习局限在课本之内,因为相对而言课本中的知识只是凤毛麟角,要想深度学习,除了课本上所要求的内容,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深度挖掘教材,自行查阅相关材料,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储配。学生还应适当地进行内容摘录,以帮助理解相关知识。如在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学生就可以去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些事例,了解该思想的产生背景以及意义。这样在上课时,学生理解起相关知识能够更加轻松,從根本上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不能只是“走马观花式”地翻翻课本,因为这样的预习方式不仅不能够让学生对新知识形成初步认知,还会导致投入的时间毫无意义。学生需要先大致浏览课本内容,然后对一些核心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并标注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将这些问题统一收上来,进行统计归纳,就众多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自身总结学生易错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少数学生有的问题则利用课余时间向这些学生讲解,保证课堂的高效性,也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上掌握相关知识。
(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 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将枯燥的知识灵活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还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充分运用所学过的思政知识,以此提升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来演一出小短剧。甲同学说:“过春节多土啊,要过就过圣诞节,那才洋气呢!”然后让乙同学来判断甲同学所说的话,并给出理由。然后,教师再邀请其他学生来补充乙同学的所说的内容,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样的情境构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中来,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2. 设置问题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来引导课堂的教学进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阶梯式提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以《社会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该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教学时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够简单阐述一下社会制度的含义吗?”通过预习,学生能够轻易得出这道题的答案,再由教师进行基本的讲解以后,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绝大多数学生熟悉课本后同样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答案。在这节课的尾声,教师可以在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之上,提出问题:“社会主义的探索在未来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结合现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就未来的形式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展观和大局观。
3. 开展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政治教育不可推辞的重要职责,因此,开展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将政治认同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高中思政新课标强调,教师需要在提升学生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教育。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情感表达,为自身的人格健全和品质提升提供充足优质的养料。如在《伟大的改革开放》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还可以播放一些当时的珍贵视频或者影视资料,让学生深刻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其中的困难以及在这段历史中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伟人事迹。这样的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过往,明白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并在这样的影响下思考自己未来需要为祖国的发展做些什么,而这些都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思政知识的重要手段。
4. 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十分重要,但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是新课改中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所格外强调的内容。合作的过程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学生则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挑选组长,并要求其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保证交流的有序性。在交流结束后负责和归纳汇总的工作,这样能够使课堂更加高效。二是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巡查,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这样才能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深度地思考和学习。三是教师引导课堂,观察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并在防止学生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无用功学习的前提下给予学生适当的“试错”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明白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
1. 指导制作思维导图
高中思政的课时内容相对较多,这就导致了学生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梳理和复习,就会很快地遗忘掉课堂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将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且很难深入掌握这些知识的内涵。因此,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课堂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点“吃透”,构建一个相对清晰的知识框架,再进行反复的巩固、复习以及补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真正意义上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不能只是纯粹地抄课本,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适当的标注。在画图结束以后,还应当在脑海中过一遍知识点,如有遗忘则回到书中再次进行记忆。
2. 制作错题集锦
除了上文中所提及的画思维导图,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制作错题集锦。一些主观题很难将答案写完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未提及的答案多抄几遍,并理解性的记忆下来。在之后学习的过程中依旧不忘时刻复习,提醒自己以后在做类似题目时需要注意这些内容。而一些学生在做题中十分粗心,在笔者这些年的教学中,发现存在着许多如,知道答案是A却选了B等学生做题粗心大意的情况。因此,教师同样需要让学生将这些题目摘抄到错题本中,并让学生表明做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顺利。
3. 串联前后知识点
串联前后知识点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教师每次教学前或者教学过程中都需要适当地串联之前所学的内容,再结合现阶段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再次解读。有些学生就能够从这次的解读中获得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记忆、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轻易锁定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以《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谈及世界发展的规律时,可以紧密关联上节课的内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事物的发展是包括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而事物的相互作用又是导致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教师通过这样的讲解帮助学生理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论。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是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秉持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除了上文中所提及的相关策略,教师还需要将“家国情怀”植根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对各类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帮助学生深度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为国家输送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25-26.
[2]赵红艳.利用微课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8:135.
[3]陆成伟,陈永中.促进深度学习的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143-145.
[4]余贵彩.基于生活化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讨[J].东西南北:教育,2020:65.
[5]张国江.高中政治智慧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94.
作者简介:
王昕彤,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