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情感 创新想象

2021-01-13 06:13王京林
考试周刊 2021年101期
关键词:人物造型小学美术

摘 要:“造型·表现”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块。这一模块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奠定他们对美术的基础态度,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大有好处。文章试从教学实践出发,研究如何对低年级段学生展开人物“造型·表现”教学指导,从而培育和强化他们的绘画语言,促进其美术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低年级段;人物造型

“造型·表现”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主题性艺术创作的主要渠道之一。在低年级段,小学生的审美意识较为薄弱,创造力的培养还停留在启蒙阶段。这时候他们对美术课程与作品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造型·表现”领域的展示。可以说,“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走进美术世界的机会,使他们在观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自由创作。人物造型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议题,完全可以同上述领域的教学活动相结合,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为学生带来更好的造型活动体验。

一、 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人物“造型·表现”教学的意义探析

“造型·表现”的教学概念源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改革。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不再强调原有的学科性,而是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探索和实践,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做铺垫。课程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学科特点,划分出四个主要学习模块,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其中又以“造型·探索”模块的课时比重最大,约占每册教材的2/3。该模块囊括了如描绘、雕塑在内的传统美术表现方式,是低年级小学生走进神秘多彩美术世界的一把钥匙。无论是传达绘画语言,还是发挥想象力进行造型,都离不开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

关于“造型·表现”的具体含义,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这样诠释:“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作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来实现。”造型的核心在于“创造”,其手段不限于描绘、雕塑或者拓印,只要是视觉形式的艺术都可归类其中。而表现的核心则在于“传达”。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或意义。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阶段的模块教学主要以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引领他们初步体验创造活动为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再去适度引入美术学科知识。

再谈低年级段的人物“造型·表现”教学。课题研究认为,将人物造型的训练同“造型·表现”模块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促进小学生对人体美术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在正确认识人物造型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人物造型的各种动态,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美术作品。这无疑对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培养都有所帮助。

二、 小学低年级开展人物“造型·表现”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内容简单,寓教于乐

传统的人物造型训练应该包括人体构造原理的讲述、美术专业术语的诠释以及对应绘画技法的传授等。而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美术课程,尚且无法理解深奥的人物造型知识,对课程的学习都是基于兴趣展开。这一阶段的教学要尽量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先鼓励学生多观察,分析人体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然后试着将其表现在画面中。前期重点在于消除学生不敢动手、不敢尝试的畏难心理,后期再逐渐尝试人物动态的造型,开始创作实践。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体会学习美术带来的愉悦感。

(二)形式丰富,探索为主

造型活动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对一至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简笔画、蜡笔画、橡皮泥都可以成为人物造型的表现手段。而教师要做的则是保护学生的艺术创造成果,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来发挥想象,将自身情感和各种创意糅合到作品中,深度探索美术的演化规律。这一举动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的天性在美术课堂中得到充分释放。

三、 小学低年级开展人物“造型·表现”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活趣味课堂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期。教师可以根据人物“造型·表现”的主题来布置学习环境,同时用各种趣味问题来引发学生发散思维,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使其沉浸到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譬如湘美版一年级上册的第16课《手拉手好朋友》,其课程目标在于人物动态的呼应。教师可以先利用这一课的素材,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物造型的概念。课程伊始,大家先一起观察教材展示的《世界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然后教师提问大家:“好好看一看,这幅图里有什么呢?”学生的回答自然五花八门:“有很多人”“有神仙”“有好多人在跳舞”……这时,教师视情况肯定大家的想法,之后用小学生能听懂的语言,简要介绍画中的信息:“这幅画里画的是世界各族人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情景。虽然大家的民族不同,生活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却共同居住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地球。人们都是地球村里的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心连心,这种团结的气氛很容易感染在场的学生,达到课程的预设目标。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抛出问题:“观察图里的小朋友,他们手拉着手,都在做出什么动作?你能不能模仿出来?”然后鼓励学生像课本中示范的那样,两两结组,亲自尝试一下。很快大家就会发现,虽然都是“手”拉“手”,但是每次需要活动的身体关节都不一样。第一组小朋友的双臂举高,像两个“V”字连在一起;第二组小朋友双臂伸展放平,组合成了一条直线……理解这种人体躯干的活动变化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纸上画一画,在脑海中建构起人物动态的相关场景,为后续的人物造型學习做准备。

(二)结合生活经验,调动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认知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斑斓多彩的事物可以刺激他们的学习愿望,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发展。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广为拓展,让学生的课程内容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一方面,美术教材上可供参考的人物造型作品毕竟有限。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能够打开学生视野,使他们有机会认识和观察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丰富大脑中的人物储备,为创作提供素材。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美术创作的距离感,让他们感觉到写写画画、动手创作是很熟悉和亲切的事情。一旦畏难情绪被消除,学生就能从容自信地步入绘画领域中,发挥出卓越的创造潜力。

以第17课《简笔画人》为例,这一课的课程目标在于画人物动态。在教学之前,教师先为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观察生活中的鱼,无论是在鱼缸里、河流里还是餐桌上出现的鱼,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如果是餐桌上的鱼,还可以看一看鱼骨头的形状。等到了课堂上,教师再让大家回想:鱼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既可以用语言来大致形容,比如说“长条的”“滑溜溜的”“有尾巴”,也可以用手指大概比画一下。接下来教师再让大家想一想:“如果用课本示范的简笔画来画鱼,几条线段、几个圆圈,能不能行?”等学生能用简笔画勾勒出鱼的基本形状,就可以尝试用简笔画来画人物了。相较于鱼头、鱼尾、鱼身的三段简笔画法,画人物要稍复杂一些,笔法也更灵活。先画一个椭圆形代表头部,接下来是躯干,然后下肢、上肢……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同学来亲身示范,做出走路、奔跑、起跳、下蹲等动作,让其他同学在台下观察人物活动时四肢的状态,思考用怎样的线条能将其表现出来。或者大家一起玩“你画我猜”。选取学生中比较形象的简笔画作品,让其他人猜测人物正在做什么动作。一堂课过去后,学生对人物形体的理解力会大大提升。

(三)创新教学模式,认识美术语言

小学低年级的人物造型与表现教学强调学习体验与游戏性。这一阶段的美术课堂,往往是集观察、绘画和游戏教学为一体,学生在不断地自主探索和尝试中逐渐认识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造型元素,开始人物动态的绘制和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若能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做出创新,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语言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譬如人物肢体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如果只靠教师讲述和课本示范,学生很难厘清肢体动作和情绪之间的关系。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择取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作为素材,如喜羊羊、孙悟空、《熊出没》里的角色等。截取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画面,让学生猜测角色的情绪。例如,动画角色皱紧眉头、表情忧郁,学生可以推断出“伤心”“难过”等关键词。倘若动画角色咬紧牙关、握紧拳头,则可以推断出“愤怒”“生气”等相关词汇。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逐渐能够认识到情绪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传达出来,而他人也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去理解一个人的情绪。这样的认知可以使学生的观察力更加细腻,捕捉到更多的人物细节。

完成上述活动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几个简单的情绪主题,组织学生来画一画。大家一起研究怎样能将人物情绪更好地展现在画面上。譬如以“伤心”为主题的人物造型,有的学生给人物画了向下垂的嘴角,有的学生在人物脸颊上添了几滴眼泪。以“畏惧”为主题的人物造型,有的学生表现为人物双手抱头,有的学生则创意性地给人物加上一张被子,或是让人物出现在桌子下面、床底下。在这样的尝试中,学生對人物肢体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化,并且能将人物造型和画面情绪进行有机统一,提升自身的造型能力。

(四)鼓励个性创造,开发学生潜力

“造型·表现”是糅合了想法与情感,旨在发展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习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它并没有统一的课堂评价标准或是量化细则。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审美标准,依照他们各自的审美表现给予客观评价,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以一年级下册第6课《小人国》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课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促进他们将人物造型融入各种场景中,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小人国冒险”。大家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所,比如文具店、甜品店、动物巢穴等。先设想自己的经历,可能遇到什么角色、遇到什么困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草图、添加人物。完成作品后,教师安排大家轮流上台,讲述自己的创意并展示作品,而后通过小组互评、自评和教师点评,来充分发掘学生作品优点,肯定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学生受到鼓励后,能以充分自信投入美术课程的学习中,课堂氛围也会更加和谐。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尽可能多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不同的造型手段。如铅笔、水彩笔、蜡笔,再如捏橡皮泥、折纸、拓印等。在个性展示环节,允许学生使用自己擅长的造型手段进行创作。以自由创作为前提,学生的独立人格能得到充分发展,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知识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人物造型与表现的教学应当以兴趣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捕捉人物动态,在体验的过程中领悟人物造型之美,在游戏的愉悦中收获知识,在不断练习中巩固自身造型能力。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在课堂中融入各种趣味因素,让低年级学生体会美术教学活动的活泼、灵动,迸发出浓厚的创作热情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李苗苗.小学美术教材初探:“造型·表现”领域[J].美与时代(中),2017(4).

[2]李灵袁.看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J].教育观察,2013(11).

[3]于欢欢.如何进行小学美术人物画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5(24).

[4]陈雪清.解读教材 提升表现:小学美术课堂人物画教学探究[J].天津教育,2019(13).

作者简介:

王京林,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教育集团启航分校。

猜你喜欢
人物造型小学美术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苗家织女(123cm×122cm)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夸张而独特 因独特而美妙
Toy store stops selling drug—dealer dolls
《丛林深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