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玉
【摘 要】 随着当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在当下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中,心理效应的应用成为“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为更好地推进这一核心,广大教师也在不断进行着教学方法的新探索,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基于当下初中教师在人本理念下进行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力争通过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为新形势下初中教师在人本理念指导下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
【关键词】 心理效应 初中教师 班级管理 新思路与新方法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向前进步,我国延续千年的教育理念放在当下来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这并不代表传统教育理念的摒弃和没落,只是代表着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需要“去粗取精”,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理念的思想高度,激发传统教育理念的创新活力。而心理效应被应用于班级管理,正是由传统教育理念提炼而来与现代教学思潮相融合的,最符合当下时代主流观念的教育理念。
一、心理效应的概念简介
所谓的心理效应就是发源于自然人的内心之中,在普通的社会性行为中较常见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具体来看,是某一人物或某一事物的行为和规律,在特定的人群中,引起特定人群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变化(如因果反应、连锁反应等)。与哲学上的概念相似,心理效应也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把握并应用心理效应,能够在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具體工作当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将这一点置于初中学生这一角度来看,初中学生正经历着由少年转变为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若是在这一过程中缺失对于学生的良性引导将导致初中学生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方面的滞后。以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从众效应” “首因效应”“光环效应”等心理学效应,这些复杂的心理效应现实存在于学生群体之中,为初中教师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心理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心理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思想
心理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就是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以初中教师的角度来看就是在进行班级的管理工作时转变“以教师为本”理念为“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在进行班级的管理工作时将大包大揽“家长式”的工作方法转变为朋友间”交心谈心“的工作方法。诚然,以初中教师的年龄来看确实比学生年长,这份年长代表着阅历的丰富,将这份阅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传授,就是心理效应对于学生的“良性引导”表现。
(二)心理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学生在初中学习的阶段,由于中考分流压力过大,思想必须随时保持紧张的状态,但学生毕竟在心智方面还有许多现实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出懈怠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针对此种情况,按传统的教学理念就是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指出学生在这一时期表现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业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联系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督导,以期使学生能尽快摆脱懈怠思维的影响。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现实中却忽略了对学生自尊心和理解能力的因素影响,如果运用不当,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破窗效应”。基于此,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当学生出现此类问题时,初中教师应该首先尊重学生的想法,然后与学生共同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再和学生一起制定目标去寻求改正的方法。在这一工作模式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引导学生认清自身价值,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心理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的要点控制
一是强化初中教师的“光环效应”。初中教师在日常的管理及教学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一定的“威望”,使学生在潜意识中产生一定的“趋同心理”,自觉向初中教师进行言行的学习;二是减少学生的“近因效应”。与初中教师相比,学生更喜欢将想法对同龄的朋友进行讲述,而这会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代沟”。因此初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降低学生的“近因效应”,注意多倾听学生的想法,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三是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性”的表现。将不同性格与不同状态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性地组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相互影响,形成互相帮扶的“链状效应”。
四、结语
在心理效应被不断深化应用的当下,需要初中教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想,优化工作理念,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对心理效应的有效应用进行调整和纠正,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之法。
参考文献
[1] 季丽琴.例谈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成效[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9(4):27-28.
[2] 王春燕.借鉴“破窗心理效应”提升班级管理实效[J].新智慧,2020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