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阅读素养落地的脚手架

2021-01-12 01:03王莉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阅读素养校本课程

王莉萍

【摘 要】过程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相融合,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我校将课外阅读研究与过程性评价融合,构建校本化的英语阅读素养过程性评价体系,横向彰显阅读素养评价体系,纵向凸显学生学段特征,并根据学情,依托多种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过程性评价模式,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拔节生长和教师专业素养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阅读素养 过程性评价 校本课程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终结性评价仍然占主导地位,面对教学任务,教师更注重结果,更加在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而常常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面对评优评先和升学,教师和学校常常以分数作为第一考核指标,并进行纵向排名,强调个体之间的竞争,而较少关注学生个体内部的变化,疏于作横向比较。长此以往,必然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习陷入恶性循环。随着《方案》的颁布,过程性评价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反映了它對学习的促进作用。本文以过程性评价为抓手,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基于绘本,开展阅读素养研究,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品格。

一、阅读:领悟阅读素养的内涵

(一)明晰阅读素养的概念

阅读素养,英译为reading literacy, literacy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更广泛的综合能力。因此,阅读素养不仅包含“阅读”的概念,还涉及个体和群体在不同场景和情境中需具备的信念、态度和习惯。

王蔷教授认为:阅读素养有六个构成要素——文本概念、音素意识、拼读能力、阅读流畅度、语言知识、阅读技巧与策略。文本概念主要包含书本概念、方向概念、字母单词概念和标点符号概念。书本概念指读者知道如何拿书和如何翻页,明白文本意义的载体是文字而非插图;方向概念指文本的书写顺序;字母单词概念指读者能识别大小写字母、明白字母和单词的作用;标点符号概念指读者能认识文本中的标点符号并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意识指关注并熟练地运用口语词汇音素的能力。拼读能力指掌握并运用发音和拼写的搭配规则。阅读流畅度指阅读的准确度、速度和韵律。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是达到熟练阅读的必要能力。阅读技巧是自动的、无意识的。阅读策略是读者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阅读活动的能力。当阅读策略的运用实现自动化时,就成了阅读技巧。

(二)明确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的区别

阅读能力(reading ability)泛指阅读所需的能力。阅读是读者处理文本信息,积极主动与文本互动的心理语言学过程,也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社会语言学过程。长期以来,与阅读能力相关的研究主要从解码能力和理解能力两方面展开。阅读素养更强调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以及这一过程中所需的综合素养,不仅包括儿童建构文本意义的能力,还包括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学习、参与社会、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它是人一生中需要持续构建的一种综合能力。阅读素养的评估也在传统“阅读能力”所关注的要素(如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补充了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等内容。

因此,阅读素养是对阅读能力概念的发展。阅读素养的内涵要大于阅读能力,它不仅涵盖了阅读能力所涉及的各要素,如解码文本信息和理解文本内容所涉及的一系列知识、技巧和策略,还包含了阅读动机、态度、习惯等促进个体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其全人发展需具备的综合素养,即阅读品格。所以,我们将“阅读素养”理解为“阅读能力+阅读品格”。

相应的,我们的课堂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阅读素养,有助于增强儿童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儿童文化知识水平。

二、摸索:形成过程性评价体系

在开展课外阅读课题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与教材相比,绘本插图精致美观,情节生动有趣,内容富有哲理性,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读图、猜意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更能引导学生明理,发挥英语学科的立德树人价值。但是,如何才能发挥绘本的双向作用呢?基于阅读素养理论,开展过程性评价,将评价作为导向,实现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双向提升。

1.“3+1”课程评价体系

明确了课程意义,学习了相关核心概念,我校形成了阅读素养的校本评价体系(见表1)。评价目标是阅读素养,通过“3+1”项目推进。

“3”指向三个项目,分别是“我是小书虫”“我要来展示”“我爱学英语”。“我是小书虫”重点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要来展示”重点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爱学英语”重点评价学生的阅读品格。三者指向过程性评价,分别对应不同的评价维度,互不相同,但又互为补充,构成了和谐共生的整体。

“1”指向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不冲突,实施过程性评价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终结性评价,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体系加入了终结性评价,通过过程性的研究,检测终结性评价的质量。

2.解读评价体系

(1)课程设置突出过程性

过程性评价是课程的核心,因此,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融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不同的观察维度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通过观察表等记录学生的成长。当客观公正的评价成为一种常态,学生们不仅能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能欣然接受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2)课程内容彰显渐进性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必然要以此为指挥棒,我校的课外阅读目标定位由易到难。例如,就阅读品格而言,三年级的目标是“对阅读有好奇心,喜欢阅读”;四年级的目标是“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五年级的目标是“学生对英语阅读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六年级的目标是“让英语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习惯,成为一种内化行为”,如此,从“好奇喜欢”到“产生兴趣”,再到“成为爱好”,最后“成为习惯”,阅读品格逐级而上。

(3)评价内容凸显全面性

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不仅是分数,也包括非智力因素,比如,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习惯、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因此,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要充分考虑这一点,通过不同的项目活动推进评价内容,评价课外阅读能力,评价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评价阅读品格。同时,就课外阅读能力而言,在每学期的课程安排中,我们也充分考虑内容的全面性,围绕一个大主题,选取丰富的素材。例如,围绕“人与社会”这个大主题,四、五年级的绘本内容有:“Can I Play with You?”“We Want to Be Superman.”“Travel with Abby.”“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分别对应 “人际交往”“社会服务”“科学技术”“文化意识”,通过不同的主题,全面树人。

三、实践:全面推进过程性评价

(一)针对不同年级,实施不同方案

不同年级对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因此,学情不同,我们的课程实施方案不同。三年级实行每周一次绘本课+课后绘本打卡;四年级和五年级实施年级漂流读+一个月一次的绘本课;六年级进行课前10分钟课外持续默读,并结合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有效推进课程实施,保障阅读效果。

(二)多种活动方式,实现过程性评价

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阅读素养的有效落地,离不开多种活动的有效推进。我校依托最佳朗读者、绘本分享会、绘本推荐卡、绘本手抄报、我的自制绘本等活动实践过程性评价。

1.绘本打卡,积累阅读储量

阅读素养的养成要以阅读积累为基础。以三年级为例:三年级学生每学期规定阅读量为100个,每读一个绘本故事,就用彩笔在记录表上的对应数字画圈,然后写下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每个星期开展阅读汇报,学生们在相互比较中获得成就、反思不足、相互督促、自我调整。

2.私人定制,达成个性化评价

每次的汇报活动,既是学生们展示的舞台,也是学生们重新认识自己、自我调整的机会。以我们班的“阅读小明星”王同学为例,他平均每周在家阅读三个绘本故事,他的阅读量大于其他学生,同学们一致认为他是“阅读小明星”,都以他为榜样。但是,当开展“最佳朗读者”汇报活动时,同学们发现他在語音语调上有欠缺,朗读结束后,大家纷纷给予意见,帮助他纠正读音。如此,王同学一方面获得了成就感,另一方面知道了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他在保证阅读量的同时,加大朗读练习,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每一次的展示,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点滴进步,并且毫不吝啬地给予赞美和鼓励。他在整个过程中是快乐的,并有所收获。如此,王同学的个性化评价得以实现。

3.多元选择,实现自我发展

在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们开展不同形式的绘本汇报活动,比如:最佳朗读者、表演小明星、绘本推荐卡、绘本手抄报、绘本推荐会、我的自制绘本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任务,或自主完成、独立汇报,或合作完成、小组汇报,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作品和想法。如此,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且能自信地展示自己。比如,六(6)班的杨同学、六(8)班的金同学,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和表演天赋,在一次绘本表演中,他们俩扮演的狐狸先生、小溪鹿惟妙惟肖,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成了班内的“演艺小明星”。他们也因此更喜爱阅读、喜爱英语了。

(三)创新评价方式,激发阅读热情

评价是一根指挥棒,科学新颖的评价方式能给予学生新鲜感,激发兴趣,笔者深谙此道,努力创新评价方式。例如,每次例行的汇报活动后,同学们会民主选举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可以得到奖励。教师事先准备好创意奖励锦囊(如图1),学生自主抽取,并自主选择兑现时间。与传统的奖励方式相比,这些创意奖励锦囊更加贴近学生心理,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收获:体会实现目标的甘甜

(一)学生阅读素养拔节生长

经过两年的努力,学生们正慢慢形成良好的阅读品格。他们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对英语绘本阅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阅读态度,也会对自我阅读进行简单的评价。同时,他们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闲暇时会主动进行英语阅读,能完成每学期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量40本的要求,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超额完成,三分之一的学生至今已阅读电子绘本250本以上。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显著提高,“见词能读”的能力显著提升,“听音能写”的能力正在形成。大量的绘本积累后,学生的语言素质更地道,词汇积累更丰厚,对阅读、对英语的感情也更加强烈。六(6)班的杨同学、六(8)班的金同学,自从当上“演艺小明星”后,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了,以前从不举手发言的他们,现在在英语课上认真听讲,频频举手,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一次表演,实现了两名学生的英语学习正循环。

(二)教师专业素养稳步提升

两年来,我校英语教师深入阅读研究,共同探讨课外阅读教学,邵老师和王老师在执教汇报课的过程中收获良多,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2019年3月校级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中,邵老师执教的绘本课获得第一名,在心得分享会上,邵老师坦言,正是2018年11月的常州市课外阅读研讨活动的上课经历,让她对绘本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提升了她的教学素养。

一路走来,我们始终脚踏实地地推进过程性评价研究,通过阅读、展示、记录等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活动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并引导学生看见自身的不足,进而反思不足之处,调整学习进度,逐渐积累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品质,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将阅读素养落地、生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实现英语学习正循环。

注:本文系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十三五”规划第一期专项课题(项目编号:CERA13511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蔷.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J]. 英语学习,2016(1).

[2]吴倩,丁小彦,周龙芬. 以评价创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重庆市巴蜀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评价的校本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8(3).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阅读素养校本课程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