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建构语境,创设课堂立体交往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2021-01-05 15:06邓立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交往主题意义语法教学

【摘要】传统的语法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公式化地灌输语法知识,缺乏嵌入语境的语言交际活动,使得课堂沉闷效率低,学生只知语法形而不知其意。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本研究以新人教版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2 语法板块教学为例,发现基于单元主题意义、选择利用文本构建情境、教学主体立体交往的语法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语法形式、在语言交际实践中体验语法意义以及在讨论对比中加深对语用的理解,从而学会恰当准确地使用语法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主题意义;语境;交往;语法教学

【作者简介】邓立(1984-),女,广东省中山市濠头中学,英语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小学英语教学和教师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共同体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K230)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语法教学要突出语法的意义功能并注重学生运用语法进行语言实践。然而,教师过于关注语法形式,忽略语法意义,注重讲解语法知识点,却未能设计相应的语言应用活动。这种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公式化地灌输学生语法知识,缺乏嵌入语境的语言交际活动,导致教学主体交往少,课堂参与率低。学生仅认识语法形式,对语法意义理解不足,甚少在语言交际中运用。缺乏语境的教学难以使學生认识到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的关系,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二、为什么要建构语境创设课堂立体交往

英语语法教学应该在具有语境且强调意义的交际活动中来使学生注意到语法形式。语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技能,只有在有意义的语言应用中实现语境化,学生才可以轻松地把语法知识和其他语言知识联系起来。David Nunan指出,有些学生知道某项语法形式,能指出和纠正他人的此类语法错误,但在言语交际中却会违反语法规则,犯类似语法错误。因此,他提出学生不能通过记忆语法规则来掌握语言,而需要在交际情境中使用语法来掌握语言。在语法教学中,必须语言交际先行,语言形式在后,才更有可能使学生清晰地认识语法形式和语言交际的关系,在语言实践中体验、运用、巩固和内化这些知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不是外部灌输进来的,也不是在学生内部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主体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在言语交互中,学生接触到的真实语言材料、同伴间的对话讨论以及幽默滑稽短剧等都能帮助提高语言储备,在真实具体的语言交互中运用这些习得的或是偶然吸收的知识,从而学会运用语言。高度交往互动的课堂,学生能与教师交流,也可以与同学进行多向沟通,彼此合作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提升学业表现,更有益于培养合作竞争意识,提升交往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本文笔者将以新人教版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2语法板块“运用动词-ing形式作宾语补足语和状语来描述人物行为”为例,探索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建构语境,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创设课堂立体交往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三、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实践

1.教材内容分析。新人教版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2 “Morals and Virtues”共分为八个课时,语篇内容的主题为 “道德与美德”;语法板块为第四个课时。前三个课时的语篇均有为语法模块的教学提供语境和语言素材。课时一为听说板块。语篇基于对话展示林巧稚年少时期的一段经历,探讨处于道德困境中的人所面临的选择和结果。语篇中有两句话运用了动词-ing形式作状语和宾语补足语。课时二和课时三板块为阅读。语篇内容为人物传记“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描写林巧稚曾面临的人生抉择,其中有6句话运用了动词-ing形式作状语和宾语补足语。课时四为语法板块。“运用动词-ing形式作宾语补足语和状语来描述人物行为”,教材语篇内容为单个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和白求恩的生平故事。整个单元的主题意义都是基于分享人物故事、描写人物行为来体现,希望学生在林巧稚的艰难人生抉择和白求恩的无私奉献中,感受到伟人的仁善、自强、勤奋、执着、高度的责任感,自我牺牲和人道主义精神,学会思考、分析生活中的人与事,塑造良好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课时教学目标分析。从2021年起,全国高考英语试题(新高考1卷)开始增加读后续写的写作题型。不同于应用文写作,续写短文要求内容具体,且能详细生动地描述情境、情感态度和行为。动词-ing形式是表达人物情绪感受和行为的典型结构,在读后续写中尤为重要。本课时教学为之前单元语法“动词-ing形式作定语和宾语的功能和意义”的延伸和继续,旨在指导学生通过教材语篇内容自主发现探究动词-ing形式作状语和宾语补足语的用法及意义;通过改编读后续写短文构建语境,帮助学生在合作讨论交往中学会正确运用动词-ing形式描述人物行为,表达动作状态,说明动作发生的时间、原因、条件、让步、方式、结果以及伴随状况,为读后续写夯实基础;学生改写教材语篇白求恩的故事中的语句,体验和对比句型,进一步加深对语法结构的理解。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在语篇语境中反复感悟、领会单元主题意义,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秀品质,正确面对自己的责任,塑造自己的美好品格。

3.教学实践活动。

(1)温故知新,感知语法。为了复现单元主题意义和帮助学生在语篇中感受语法形式和意义,教师基于阅读语篇内容,在导入环节提出以下问题:①Why did Lin Qiaozhi's brother complain about her choice to study medicine? ②Why did she open a private clinic?③How did she go to faraway distant villages to provide medical care?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再找出阅读文本的原句,呈现含有动词-ing形式的三个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动词-ing这一语法形式。教师随后呈现上单元学习的两个含有动词-ing做表语和定语的句子:①These lanterns are amazing; ②Families celebrating the Lunar New Year can enjoy exciting dragon dances,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为认识动词-ing作宾语补足语和状语做好铺垫。紧接着学生4人一组讨论找出五个句子中动词-ing在句中的位置、语法作用以及表达的意义。教师核对答案后,要求学生继续在阅读文本中寻找运用动词-ing作状语和宾语补足语的其他句子,然后结对讨论和核对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句子“...she wa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having delivered over 50,000 babies”,引出动词-ing的完成形式,以加深学生对语法形式和意义的理解。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整个班级及单个学生进行交往互动,建立语境并提供文本,从而达到导入语法形式和激活已有知识的目的。在句子对比中,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互动以及合作解决问题,初步感知和理解动词-ing形式作状语和宾语补足语的表意功能。在结对讨论中,学生共同加深巩固对语法形式和意义的认识。在教师与整个班级、教师与单个学生、学生与小组成员,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中,课堂气氛得以活跃,交往形式得以丰富,有利于学生体会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语境中实现从语法形式到意义的突破。

(2)创设情境,细致了解语法意义。由于课文语篇呈现的语句仅涉及动词-ing形式作宾语补足语和原因状语,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意义,改编2019浙江稽阳联考试题中的读后续写文章,创设了一个学生英勇救人的情境,在语篇中融入运用动词-ing形式表达时间、原因、条件、让步、方式、结果以及伴随状况的句型,且包含动词-ing的否定形式和完成式。首先,学生通过选句成篇,阅读“我”英勇救人的故事,熟知语篇内容;然后,小组讨论选项中的动词-ing形式在句中的表意功能以及与谓语动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熟知语法意义。教师特意运用表格呈现阅读文本、选项、动词-ing功能,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分析归纳综合,从而构建新的系统化知识体系(如表1所示)。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关键动词或词组结对口头描述人物的动作行为。关键词组如下:1. discover, head; 2. not know..., had fun; 3. run, hold; 4. Know, dive; 5.have swum, get to her;   6.swim hard, feel; 7.boats came, dash。此任務不但有助于学生进行语言交际,而且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谓语动词表达的是主要动作,而动词-ing形式则表示次要的动作,从而学会恰当使用动词-ing形式。最后,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口头复述故事。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改编的语篇,其情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产生思想的共鸣。在学生单个完成选句成篇之后,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小组内核对答案,相互讨论动词-ing形式在句中的表意功能,实现在交往中相互教学,在探究问题中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师可适当参与小组讨论,实现教师与小组的互动。在核对答案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小组代表来讲解,实现小组与班级的互动。在复述故事环节,要求学生先结对复述,给学生提供面对面意义协商的机会,加强学生对语法形式和表意功能的理解。最后,教师可邀请学生代表复述故事并点评,在交互中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语用功能。

(3)运用语法,改写句子。在细致了解动词-ing的表意功能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运用动词-ing作状语可实现细致深入地描写人物情绪和行为,主要运用于书面语中,对书写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帮助。因此,教师运用教材白求恩的故事的语篇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1) Why did Dr. Bethune decide to become a doctor? (2) Why did Dr. Bethune come to China? (3) How did he help the Chinese people during the war? (4) What did Chairman Mao Zedong say about him?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使用动词-ing形式改写语篇中画线句子。

在单个阅读之后,教师先要求学生结对口头问答,相互核对答案,在学生个体交往中加深对语篇和主题意义的理解。然后,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答案,紧接着小组合作改写句子,并要求明确表述动词-ing形式在句中的表意功能。小组活动使学生更具安全感,易激发学生的言语交往,在合作解决问题中相互学习。之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换并修改改写的句子。在讨论修改中,小组成员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加深对语法意义的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与组之间的交往,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最后,教师邀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改写的句子并阐述动词-ing形式在句中的表意功能,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语法结构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4)对比句子,巩固语法,加深语用。在教学结束前,教师要求学生先集体朗读然后结对对比上一任务中改写前和改写后的句子。学生结对自主观察和分析句子,比较两种写法的不同,共同思考体会动词-ing形式在语义上的表达作用和效果,并分享自己的感悟。然后,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语法语用的掌握。教师在与学生及班级的互动中,也应提醒学生把动词-ing形式作状语的用法运用到写作中,以使行文更流畅、表达更丰富、文章更具文采。

四、结语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灵活运用语篇构建具体语言情境,实现教学主体立体交往的语法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在语境和语篇中感知语法形式、掌握语用功能,在交际中准确得体使用语法。教师需改变传统观念,在语法教学中避免“一言堂”,应紧密联系单元主题意义,通过恰当使用教材和其他内容,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篇,建构丰富的情境展开多种交往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往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交往中主动发现掌握语言知识,在交际中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正军,刘永兵.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英语语法教学[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1):51-57.

[2]陈力.基础教育英语语法教学价值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 (3):75-80.

[3]DOUGHTY C, WILLIAMS J. Focus on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DOUGLAS H. B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DAVID NUNAN.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WILGA M R.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7]帅飞飞.高中英语教学交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

[8]刘庆思,陈康.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学写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5.

猜你喜欢
交往主题意义语法教学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
小学品德课堂主动参与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