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志勇
摘 要: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思想政治课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思考、深入挖掘、深刻领悟,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深度学习目标的四个途径:首先,依托真实情境,设置有效议题;其次,设计主题活动,突出价值引领;再次,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知识生成;最后,完善评价机制,实现全程育人。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议题设置
深度学习,注重引导学生透过符号去感受理解符号背后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强调价值观与能力并重育人。基于此,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应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知识背后的深层逻辑,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依托真实情境,设置有效议题
“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在学生与真实情境的对话和互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不同结构的真实情境是学生发生不同层次的真学习和真发展的重要场域。”学生在情境的“原野”中,以科学的议题为线索,将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加是知识的探索者与发掘者。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将不限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上升于情感价值观的熏陶与内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课的内容从国家的发展历程的角度阐述了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旨在引导学生准确了解新时代中国的奋斗目标与宏伟蓝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与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但学生群体普遍出生于2006和2007年,等到他们开始对社会生活产生自我认知的时候,国家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所以他们无从比较,更加难以得知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基于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首先设置第一个议题:天翻地覆慨而慷——新时代新在哪里?在此议题的引导下,将学生的思绪引向家乡,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家乡近几年的变化,通过发现家乡的变化来感知新时代背景下每个人的变化。通过该议题的设置,有助于使学生由课堂的旁观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去深刻感受感知新时代的变化的确发生在身边。
二、设计主题活动,突出价值引领
“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积极、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获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成长,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应该凸显育人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设置九万里风鹏正举——新时代该如何作为的议题,设计了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的活动。学生结合家乡发展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针对家乡水体污染问题,学生以自己生活的家乡(惠州市博罗县观背村)为样本进行调查取样,探究利用植物进行污水治理的可行性。
通过切身实践活动,学生对在新时代如何更好作为的思考不再仅仅是浅层的的知道与了解,更加是感受到了实践调查带来的收获感,最终也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由此,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仅关注到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更加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塑造。
三、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知识生成
信息时代,教师存在的最根本的理由和价值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指引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在复杂的学习情境中质疑、批判和深入思考。由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应不断搭建学习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转变。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具有一定难度以及体现开放性、思辨性、指向性特征的问题,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走向更高水平,拓展思维的深度。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由此,学生的能力也将实现由“解答试题的能力”转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为“做事的能力” 。
本框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设置了你发现你的家乡变化了吗、你希望你的家乡未来是什么模样以及我应该为我的家乡做点什么三个主要问题。由此,将课堂知识性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链接,引导学生综合多种因素进行系统思考、论证,最终作出决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课堂知识将不仅仅是浅层次的知晓,更加是通过课堂将教材与生活链接起来,感受到知识凝练的过程,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
四、完善评价机制,实现全程育人
持续性评价则是深度学习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求教师将评价视角进行转换,由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以及在学习结束之后的反思力和认知度。在本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如下图的评价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持续性评价设计
序号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标準 评价
方式
1 了解进入新时代的时间、事件 通过判断题进行正误判断 (1)是否明确知晓时间、事件、内涵 课堂检测
2 感知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意识到进入新时代对自己生活产生的影响 (1)课堂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否正确做出判断
(2)课后访谈中,关注学生是否有情感上的转变和对时代的认同 (1)是否知晓处于新时代,感受到这个时代的伟大之处,并且内心对未来充满憧憬 课堂检测、课堂观察、课后师生访谈
3 形成了一种自己是新时代的奋斗者的概念,并且力争在实践中做一个追梦人 (1)课上,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表达自己对新时代奋斗者的认识
(2)课后访谈,观察学生是否有更加积极的行动表现,为了自己的目标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付出努力 (1)是否建立自我认知与自我行动上的关联,认识到新时代任务的重大,愿意为此而努力奋斗 课堂观察、课后师生访谈、课后问卷
借助于持续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评价唤起学生的元认知,帮助学生不断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反思,推动学习过程的深化。
参考文献:
[1]沈雪春 顾爱琴.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郭华.树人是学校教学的根本[N].中国教育报,2018-1-24(5).
(作者单位: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 惠州 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