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文 吉艳
摘 要:陶行知教育思想涵盖了多个方面, 其“生活教育”占据凸显的地位,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课程游戏化”理念新的历史时期,“生活教育”焕发出新的魅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园本课程;课程游戏化
江苏正在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其推进者虞永平教授曾指出,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这其中的“贴近幼儿的生活”的观点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在“课程游戏化”这样的背景之下,结合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我們的园本课程应当怎样立足于本园实际,体现本园特色。
一、把握核心理念,进行思想转变
在“小学化”倾向颇为严重的今天,“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推进,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生活教育”,不仅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更在一日活动、各类实践活动之中随处可见。
在推进“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首当其要的就是观念的转变,要具有目标意识。因此,在建设之初,我们首先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生活教育是“要拿好的生活去改造不好的生活,拿整个的生活去解放偏狭的生活”。再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的理念。
自“课程建设化”建设开展以来,我园不断转变观念,践行“立足生活,张扬个性,游戏童年”的园所理念,以幼儿为本,以生活为基础,充分整合周边的社会资源,打造符合本园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园本课程,如:以“汽车城”“绳网之乡”“寺幼草莓园”为主题的课程,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同时,每周举行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以及专家特色讲座,由点及面,循序渐进,让我们老师逐步树立科学的幼儿观、教育观、游戏观,也让我们的园本课程回归教育的原点——生活,同时,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观念的转变也在鼓励幼儿在探索中求知,通过体验、实践,引导幼儿获得经验中得到体现。
二、善用社会资源,转变教育模式
(一)善用社会资源
以我园的园本课程“汽车城”为例,正是由于本园幼儿对于“汽车”的兴趣十分浓厚,而我园在地理位置上又毗邻汽车城,因此挖掘“汽车城”这样的最具优势的社会资源,并加以利用,确定彰显汽车城资源特色的课程结构及实施程序,寻求汽车城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并通过一系列探究性的主题活动,密切家园合作,共同构建符合幼儿发展实际的园本课程体系。
首先,在参观汽车城活动筹备阶段,为幼儿打破班级的界限,鼓励幼儿以“小记者采访队”的形式,小组或个人设计出富有鲜明个性的采访表格,再实地来到对汽车城,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记录问题及答案,并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发现、反思,总结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经验。而幼儿也在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成长、学习,了解,体验、开拓并创造了新的生活。
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将课堂搬到生活、社会之中,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向生活世界中回归,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学习的内容不应该仅仅拘泥于书本知识,更应该转向社会。不论时间、地点、形式,只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
回到幼儿园后,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汽车城”主题活动仍有较大的兴趣,结合之前的生活实际经验,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创设以“汽车城”为主题的区域活动,共同创设了“汽车维修站”“创意汽车空间”“交通协管员”等特色区域活动。在尝试创设“汽车城”情境的同时,孩子们与同伴们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并分工合作,亲手制作适合区域的规则。我们发现,在“交通协管员”游戏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们愿意遵守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但对于交通规则的认识还不太全面,比如有一回,当两个孩子发生“交通事故”时,协管员给肇事司机戴上了“手铐”,然而并不知如何处理“事故”。于是,我们先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已经了解的交通安全知识,又根据孩子们的反馈,邀请了交警叔叔为孩子们讲解、宣传交通知识,较好地体现了什么叫规则和遵守规则。
(二)转变教育模式
通过以上园本课程具体的实施案例,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方法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制定者、实施者,也不再处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比如,在活动的选择上,尊重幼儿的意愿,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满足幼儿的期待;在活动的过程中,做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鼓励幼儿探索解决的方案,而不是直接告知解决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真正实现幼儿的自尊、自主、自信,教师们这样的教育模式转变。
此外,老师也在活动之中向孩子学习,通过收集生活中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话题等等,整合幼儿园、社区、家长等多方面的资源,开发出班本课程。老师们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幼儿活动中的探索,利用主题墙、照片、视频等观察、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同时,我们的老师还会分享自己的课程故事,共同研讨、反思,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同时在实践与检验中不断调整策略。
参考文献:
[1] 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M].福建陶研,2012.
[2] 陶行知论“生活及教育”[M].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0.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5]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M].档案文化,2015.
[6] 俞晓芳.真教与真学 [M].时代教育,2012.
(作者单位: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三实验幼儿园,江苏 泰州 22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