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盛楠 张 静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阜阳 236031)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有博大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我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底气。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把“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作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
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正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学习者和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地主动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但在当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英语、轻母语”“重知识、轻文化”的现象,学生很难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内容,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能力”很难得到体现,文化生态的失衡既不利于培养英语学习者文化自信的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无法通过英语学习者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弘扬。
“失语”一词最初是用在医学上的,用来形容患者大脑受损后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初,黄浩关于“新小说”的语言表述问题提出了“失语症”这一表述,揭开了我国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的序幕。对于“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虽然我国外语界学者还未能对它做出统一、具体的定义,但翁燕文、徐永军在总结我国其他外语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文化失语”是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英语学习者不能准确流利地使用目标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现象。这一描述也得到许多外语学者的认同。
南京大学从丛教授也曾指出,在我国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文化教学方面都存在着相似的缺陷,只注重交际双方的其中一方,而忽视了另一方,即只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而忽视了用英语对中国文化的表达与输出。
笔者在十多年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发现,不管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管英语学习基础和口语表达能力是好是坏,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传统美食、传统节日、地方文化)进行讨论和交流时,往往突然词穷,不知该如何正确表达,感到力不从心,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中国传统文化题目测试和访谈的形式,对阜阳市几所高中学校英语教师和学生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和对英语教学中加大中国文化比例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对于将本土文化更多地引入英语教学持积极的态度,但当前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知识掌握的情况还不太乐观,“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也普遍存在。
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展,也不利于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英语学习者和工作者这一庞大群体有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能力和技巧的培养是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也更加注重自身英语成绩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高中学校课程繁多,教师和学生升学压力大,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内容对于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将中国文化引入教学以及引入的比例无疑有着绝对的影响。在受测的高中学生中,有很多英语语言知识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对于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仍然差强人意。
在其它学习阶段的英语评价体系中,虽然没有了升学压力,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也习惯上以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为主,涉及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的考核较少,涉及中国文化表达的考核内容就更少了,这就导致了学生只重视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学习,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当前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本土文化意识淡薄、跨文化交际认知存在偏差的问题。
教师仅仅局限于完成英语的词汇、语法、句式和涉及的西方文化讲解等教学任务,缺少探究和引入本土文化的意识,认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仅仅体现在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只对目的语文化进行解读而忽视了本土文化,这与外语教育的初衷是不相符的。学生受到教师和考核因素的影响,也把更多的学习重心放在了应对考试、提高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主动了解本土文化的意识不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欠缺。
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涉及到地理、文学、人物、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培养、实用能力培养以及文化传播等多种任务,其本土文化素养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直接影响了文化教学的效果。在当前形势下,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高学历人才,具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但由于本土文化意识不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用英语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教授所涉及的西方文化知识,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从而导致了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出现。
目前,互联网已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但由于本土文化传播意识的薄弱和现行考核机制的限制等主客观因素,多数英语教师倾向于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具体教授语言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文化教学不受重视,在具体教学中仍采用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进行文化知识的讲授和对比,没有深入挖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也很少设计与之相关的课堂活动等。所呈现出的文化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单方面进行的文化知识输出,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度。
当前大多数英语学习阶段所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每单元内容除需要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内容和应用能力外,涉及到的文化内容也多与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有关,内容较丰富;而对中国文化的介绍通常只占该主题单元篇幅的一小部分,内容少且缺乏系统性。中西方文化配置在教材上的失衡,无疑会影响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对待中国文化的意识和态度。以高中学校为例,高中学校升学压力大,学生课业繁重,教师教学任务重,备课时间紧迫,面对中西方文化失衡的教材,很难做到深入挖掘,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外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具有扎实语言知识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也是培养具有有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和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英语教育的文化作用得到凸显。只有对英语教育在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以及融入本土文化的比例做好有机结合。
对于高中师生来说,高考无疑是最有效的指挥棒。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不断改善的趋势下,高考内容也必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广的覆盖面,教师也会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有机融入到语言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去,也能够有效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对于其他学习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和工作者来说,更应当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以多样有效的方式体现文化教学的成果,体现对学生思维品质和中国文化意识培养的成果,体现英语教育的育人价值。
具有高度的中国文化意识和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是改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前提,当前英语学习者和工作者中国文化意识都有待提高。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将本土文化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教学和传播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英语课程教学在课程思政中能够发挥的育人作用,对善于接受新事物但又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年学生做好引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成就感,有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要主动提高本土文化意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负责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设计和组织。教师自身应当发挥好引导作用,正确看待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客观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在英语教学中主动改善传统的文化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学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教学理论,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阅读和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篇章内容,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中国文化传播和输出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也应当适时组织英语教师参加中国文化专题培训,开展主题活动,为英语教师提高自身中国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创造条件。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以语言输入为主的文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设计与文化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完善课程设置,开设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线下选修或慕课学习课程,为学生提高中国文化素养创造学习条件。在校园内,中国文化学习的场所不只是课堂和教室,还应当充分利用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中英文美文赏析、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等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作用。
在任何英语学习阶段,教材都起着毋庸置疑的重大作用,教材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方向和重点。目前很多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国外原版或在原版基础上稍做改动的资料,涉及的文化背景以西方文化居多,涉及中国文化的篇章被编入教材的较少。为了能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进行最地道的表达,过多的强调了英文原版内容,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接触中国文化知识的机会少之又少,西方文化输入过度,本土文化输出不足,必然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教材的编排也必须考虑到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加大中国文化知识编排比例,增加中西方文化鉴赏内容。同时,教师也应当灵活利用教材,深入挖掘与教材有关的中国文化素材,丰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中国文化是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当前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阻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和输出,也阻碍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英语学习者和工作者,尤其是英语教师应当提高本土文化意识,提高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和素养,改善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整合丰富教材内容,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真正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