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重庆主城公园公示语的翻译进行考量,发现重庆主城公园公示语的翻译还处在低水平的语言维度并出现专业译者缺位的问题。因此,要提升公园公示语翻译实践水平,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制定公共领域服务用语翻译的地方标准,形成以专业翻译主体为核心的翻译团队参与翻译实践两个方面构建以译者为中心的机制。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译者中心;生态翻译学
【作者简介】翟香荔(1981-),女,陕西蓝田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语言文字科研项目“重庆市主城区公园英文公示语翻译规范研究”(项目编号:yyk2032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生态翻译学与公示语翻译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学界近十年逐渐形成的一个研究领域,其中胡庚申教授功不可没。胡教授借鉴生态学理论的“适者生存”为核心思想,以“适应/选择”作为理论基石,以翻译生态系统、翻译群落和文本生态为主要研究领域构建起一个全面且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体系。2013年出版《翻译生态学:建构与诠释》一书可以说是胡教授翻译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集成。按照胡教授的思想,翻译生态学研究对象为“三生”(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并关注三者的动态平衡。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
生态翻译学视角对翻译的理解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实践。“以译者中心”是生态翻译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译者在翻译中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是其最核心的思想内容。在涉及翻译策略的研究中胡教授提出了“多维转换”的翻译方法。本文主要借鉴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和“译者为中心”思想对重庆主城区公园公示语的翻译现状进行考量。
二、生态翻译学视角的重庆主城区公园公示语翻译考量
1.“三维转换”视角下重庆主城区公园公示语翻译现状分析。按照生态翻译学的思想,翻译过程是在译者的主导下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语言维关注的是翻译的文本语言表达→文化维关注的是翻译的语境效果→交际维关注的是翻译的人际意图。” 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中可能涉及的维度更多、层次更加复杂,不同层次之间存在交织与共存的状况。但这并不影响可通过三个维度对翻译实践进行考量。如果对翻译三个维度进行分层的话,交际维和文化维算高层次,语言维算低层次。在对重庆主城区的公园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采集与整理之后得出以下结论:目前重庆主城区公园公示语翻译还处在低水平的语言维度。主要表现在拼写错误、拼写不规范、用词不当或翻译不规范和语法错误五个方面。其中11个拼写错误,比如将禁止烧烤翻译为NO BARBECUF等;5个存在拼写规范方面问题,有的是没有考虑大小写,比如将“国家的”翻译为“national”;10个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比如将女卫生间翻译为“female toilet”等。
涉及复杂文本语境的公示语翻译也同样存在着翻译错误。比如公园中的一些景点名称往往起得很有诗意,但在翻译过程中其文化韵味并没有体现出来。如标牌上的“平潭悬瀑”译为“Falls into the Pool”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要小心以避免掉进了水潭。“鸿恩春晓”被译为Hong'en Peach Blossoms很不合适,春晓是国人都懂得一种意境美,但对他国人而言可能就不一定具有那么美好的意象认识 。“江枫恋桂”被译为Riverside Scene(江边的风景),有点断章取义,枫和桂树都被忽略了,导致风景成了江景,其核心要素被去掉了。“琴台结缘”被译为Luck Square,更是没有文化底蕴。“桂憩绿野”被译为The rest of Guangxi,简直是不知所云,并且连拼音都弄错。“翠茵坪”被译为Cuiyin Lawn,更是让人云里雾里。在比较复杂语境的公示语翻译中语言本身的韵律、美感等感染的功能因素没有体现出来,而且完全忽视了公示语的交际功能。
2.“译者中心论”视角下对公园公示语翻译的审视:专业译者缺位。“译者为中心”是生态翻译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胡庚申教授认为“译者中心”是针对翻译过程和翻译操作而言的。之所以用其代替“译者主体性”,是因为主体性的概念并不能体现出译者处于“中心”位置和起到“主导”作用。关于是否应该成为中心的话题,目前观点并不一致。支持“译者中心论”的学者认为,“译者中心论”是对以前的“原文中心论”和“译文中心论”的一种纠偏,强调的是翻译的生态平衡。“译者中心”的客观意旨是赋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独特的位置,建构辨证互补的翻译观,回归“以人为本”的翻译理念。也有观点认为,译者并不存在中心。“处于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译者不再是征服翻译生态环境的中心和主宰,他退而成为这一生态环境中的普通成员,只是他的特殊作用的确不容忽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译者的认知与态度决定了其在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与适应,进而决定了整个翻译生态的平衡与和谐。
理论层面的探讨有助于在学理层面使研究问题明晰和聚焦,但從实践层面来看译者如何成为中心却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对于小说、著作等文本的翻译,出版商等机构将相关业务流程走完以后,翻译的工作自然就会交由出版社甄选出的合适译者来进行翻译,“译者中心”的理论假设是成立的。但从重庆公园公示语的翻译实践来看,译者到底是谁,有没有译者还需要进一步商榷。能在相对简单的双语翻译过程中出现如此多的低级错误,恐怕是非人为的机械式翻译所为。甚至很有可能是外边制作标牌的公司在承担其中的工作,翻译的过程是否有专业翻译人员的参与很值得怀疑。换而言之,专业译者缺位问题可能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专业译者缺位导致公示语失去其引导、劝导、警告等客观功能,也会影响游客对公园的印象塑造,进而影响重庆塑造良好城市形象。这不得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机制构建来实现译者成为翻译活动的中心。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园公示语翻译的机制构建研究
1.多方参与共同制定公共领域服务用语翻译的地方标准。自从国家承办奥运会开始,公示语的翻译问题就成了国家和城市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2008 年北京市颁布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2011 年 1 月陕西省正式发布了《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地方标准部分文件。 2017 年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委、国家语委颁布,包含通则、交通、旅游、文化娱乐、体育等10部分构成,涉及公共服务九大领域。在国家标准发布的背景下有部分省份和城市开始着手制定地方标准。2017年福建厦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部分文件正式颁布实施。2019 年济南市依据《英译规范》研制颁布了《济南市公共服务领域名称英文译写规范》。2019年5月河南省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规范建设在洛阳启动并同时发布《河南省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参考(试行)》。2021年3月山东省委外办召开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地方标准立项论证会。2020年《张家界全域旅游公共标识语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发布。公示语国家标准规范的制定对地方在公示语的使用上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从比较具体的翻译规范方面进行了强化。但不同的地方由于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还需要结合国家标准规范制定地方标准。重庆主城区公园的公示语以及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翻译要做到规范就需要在国家标准下因地制宜地制定公共服务领域翻译规范的地方标准。
2. 以专业翻译主体为核心组建翻译团队参与翻译实践。译者为中心开展翻译活动的前提是译者要有机会参与翻译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制定翻译规范的地方标准和其他翻译实践活动中,政策相关部门的规划就极其重要。要在政府相关部门主导下,主動搭建专业译者能参与翻译的平台,构建多方合作,译者主导的翻译实践机制,发挥译者在翻译前的规划者、翻译中的规范者和翻译后修正者的角色和与之匹配的功能作用。如河南在2018年就启动了“翻译河南”工程,省委外事办、教育厅、省翻译协会、河南师范大学等单位都参与了《河南省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参考(试行)》的编制工作。2018年陕西西安市公交总公司与西安外国语大学正式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将西安市所有公交站名的英文翻译、双语报站工作委托给西外的翻译专家来进行翻译规范操作。具体翻译工作是由西外高翻院院长贺莺带领团队进行,同时由7位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翻译质量进行把控。通过译者参与翻译机制的构建,西安市通过对公交站牌的统一化设计,规范化的双语翻译及标准双语报站等工作为提升国际性旅游城市的语言水平,彰显国际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提供了良好示范作用。
四、结语
重庆公园公示语的翻译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生态翻译的实践离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打造符合城市定位的语言景观,塑造城市的良好旅游形象,公园公示语的翻译规范是一个缩影。通过对重庆公园公示语的考量,发现了译者缺失的和低水平翻译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制度的创新,机制的构建,使专业译者参与城市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形成由专业翻译人员主导的翻译机制方能保障公示语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罗迪江.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中心”的客观意旨[J].外语学刊,2019(1):92-96.
[4]冷宏育.生态翻译理论下译者真的是“中心”吗?[J].上海翻译, 2011(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