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姿怡
摘 要:科学探究是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课程的探究性教学存在学生探究热情不高、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探究功能不强、探究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课程探究性教学的成果输出。在提出并分析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提高初中科学课程探究性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探究;探究性教学;教学策略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问题依然存在,由此也导致了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初中科学课程教学实际,就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为提升初中科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初中科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不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多数科学教师都会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热情并不高,一些学生甚至随着教学的深入,科学探究的兴趣反而在减弱。经过笔者的不断观察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科学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认为科学探究活动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提高考试成绩却帮助不大,因此,在满足了最初接触探究性实验的好奇心之后,便丧失了科学探究的热情。二是一些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紧张畏惧心理,尤其是对一些需要配合教师上讲台进行的实验活动,往往因为紧张、畏惧心理而尽量回避,担心操作出错而受到教师或是同学的笑话,在实验设计或是改进时,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科学探究的热情也就消失殆尽。三是一些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缺乏认知,以娱乐、休闲、看热闹的心态来参与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没有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的欲望,科学探究对他们来说只是形式和花样,新鲜感一过,热情也就消退。
2.科学实验活动组织不当,探究功能不强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科学实验活动的组织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不足,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即使看到实验现象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在实验操作上,学生的参与度太低也是导致难以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原因,很多实验活动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大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科学实验活动没有亲身的参与和体验,也就难以产生探究的欲望。除此之外,实验教学过快,甚至直接运用多媒体仿真实验;实验过程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实验的交流环节被淡化等,都是科学实验活动组织不当所存在的问题,由此都会导致科学实验活动的探究功能受到影响,学生难以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科學探究。
3.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单一,引导性不足
初中科学教材中设计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出发点是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尤其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科学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由此导致科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效果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探究性教学的本质内涵,在教学方法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分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教教材”,缺乏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进行重新审视、加工、整合和改进的意识,这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可能形成“复制型”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质疑、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二是滥用多媒体课件,存在以多媒体课件代替真实科学实验的现象,使得学生因为缺乏真实的体验而难以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虽然有诸多的优势,但其本质只是教学的辅助性工具,过分放大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而不考虑其运用的合理性,明显无益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三是对生成性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教学之间的关系,往往以“死”的预设支配“活”的课堂,忽视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使得对学生科学探究的引导性不足,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强化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的相关策略
1.探究性科学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与积极性
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热情不高,与学生的不良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调节与引导。首先,对于学生认为科学探究无益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这一功利主义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科学探究与考试升学之间的关系,从短期来看,科学探究可能会占用学生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但从长远来看,科学探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次,教师在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探究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可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于那些平时不敢独自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可以让其到讲台上尝试一些难度不大、危险性不高的实验。学生通过成功的实验,能够有效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而调动起科学探究的热情与积极性。最后,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任务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对于操作简单、器材丰富的活动,可以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独立操作。如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一实验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小块塑料膜和水、滴管进行独立实验;而对于实验操作较为复杂,器材数量又较少的探究活动,则通过分组实验来进行较为适宜,如在探究熔化的条件和特点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实验过程中的计时、温度计读数、观察被加热物体状态、记录、监督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既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能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2.通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来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
针对探究活动,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二是要确保学生的全面参与与多元体验;三是要给学生的科学探究保留充足的时间;四是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与支撑作用;五是营造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
科学实验探究要有明确的目标,同时要让每个学生清楚探究活动每个环节的任务,只有目标和任务明确,科学探究才能有的放矢,高效开展,否则只能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使探究流于表面形式。
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要确保学生的全面参与和多元体验。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来灵活组织教学形式,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如小组教学法就是科学探究中较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尤其适用于一些操作步骤较为复杂,需要协调配合来完成的实验项目。
学生的科学探究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开展,因此,要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组织中确保探究活动的核心环节时间最长,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就公布答案,便难以达到让学生进行有效科学探究的效果,一堂课下来,看似教学效率挺高,实则学生的认识与思考都是肤浅的。
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教师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与支撑作用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有些科学教师片面地强调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自主学习,一味地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探究,忽视了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指导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探究科学问题难以深入,也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提高科学课程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对自身在探究性教学中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要在主导科学课堂教学进程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增强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
除上述环节外,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交流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并营造出相应的学习情境,组织开展交流。尽量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要鼓励学生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质疑。在这种思维的互动中,极易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催生出新的问题,将活动引向深入。
3.靈活运用多种形式与方法开展探究性教学
当代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变化。探究性教学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提问教学法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面优势明显。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事先设计问题,将问题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展科学探究,从而增强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小组教学法也是在探究性教学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层次相近的若干小组,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在一些操作较为复杂的科学实验中,小组教学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此外,对于一些周期较长的探究活动,可以采用颠倒课堂的模式开展教学。如探究蚕豆种子发芽以后它的芽和根的生长变化,由于涉及生物生长周期问题,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整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实验,而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交流讨论的环节,如此,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科学探究是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科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科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与积极性的调动与培养,在课程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思考、探究,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实效性、有效性,只有如此,才能使初中科学课程的探究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蔡伟.翻转课堂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12):30-31.
[2]汪相寓.小组合作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88-89.
[3]董丹丹.浅议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72-173.
[4]虞明艳.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三动”的初中科学课堂:以“太阳辐射能”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18(14):1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