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研究

2020-12-28 03:05孙维秀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孙维秀

【摘   要】  以往的语文教学将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彻底分隔开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难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也必须从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方面做出改变,通过传统文化渗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探讨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并提出了重视语文内涵挖掘、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加强语文课堂实践等教学方案,吸引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它更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面对目前的语文教學现状,教师也应该扬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风帆。从材料选取、教学方式、评价模式等方面做出改变,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发展。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联系起来,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这需要教师着力学生的基本发展历程,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重视课文内涵挖掘,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能力。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很多选文已做到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各类优秀古诗词、民俗文化都成为了教师可以借以发扬传统文化的阵营。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主去认识这些传统文化,由此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具生机。借由传统文化联系师生,增强师生之间的文化互动。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围绕诗歌中的“抖擞”一词展开教学。由此典故进行挖掘,还原诗人当时的写作情景,让学生理解此诗的内涵。学生会在教师的领导下了解到“抖擞”一词运用的传神,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真正感悟到了诗歌炼字的诀窍。教师应逐渐带领学生探析《己亥杂诗》这首诗歌的文字应用、修辞手法以及古诗文化,在推敲过程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师需时刻结合学生的学情,通过联想探析诗歌中“推敲”这一典故,让学生由此去感受古人做人的率真以及谨慎。之后教师还可以安排一段时间,使学生自主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一来,学生也会自觉地在语文课堂上接受熏陶了。教师可以由此对课文教学的过程做出修改,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努力挖掘课文选文的文化内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丰富语文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大部分传统文化都是由经典诗歌所呈现的,学生在理解这些传统文化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语文教师应抓住目前信息教学的优势,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这一课程时,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该课文时都没有直观的感受。因此,这些学生也无法了解作者,更无法融入诗歌中,难以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情。为了引导学生更为通透地理解该篇诗歌,教师在教学时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本首诗歌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场景,将静态的诗歌转化为动态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感受“诗画一体”的特征。学生会依照教师的教学步骤了解到诗人对于国家的热爱,他们更通过自我学习了解到了整首诗歌的内涵。教师可利用动画播放模式,将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渗透其中,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信息技术改变目前的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接收过程中有效完成自我发展。

又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时,虽说学生之前已了解过圆明园的相关背景,但是他们对于课文中的某些描写仍认知不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圆明园的复原图,过后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你认为圆明园建筑得是否巧妙?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你是否感到惋惜?现在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弥补圆明园的毁灭?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展开探索,由此帮助学生认识到蕴含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的深厚文化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由传统文化熏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素养,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进行改进,结合古诗文教学的特点,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丰富语文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三、加强语文教学实践,引领学生亲近传统文化

除了古诗文教学外,其他经典课文中也有着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事物。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由生活出发,感受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对于学生常熟悉的那些民俗活动,教师更应该对其进行重视。在民俗活动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语文课程教学变得更具活力;要加强文化教学的渗透发展,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真正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这一课程时,教师为加深学生对于汉字文化知识的了解,就可以与学生共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理解的汉字书写下来,并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对自己所掌握的汉字书写技巧进行总结。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汉字的由来,他们也理解到了仓颉造字的伟大。这样一种接地气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理解汉字文化知识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也增强了语文课程教学的生动感。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这样一种贴近生活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由实践教学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通过课堂改造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由重视语文课文内涵挖掘、丰富语文教学手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去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让学生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并在学习活动参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手段,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差异教学领域由传统文化的渗透去帮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实效,借由合适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谊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006):65.

[2]李日辉.怎样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2019.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