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家国情怀,从“认同”到“自觉”

2020-12-28 03:05郑璐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认同家国情怀

郑璐璐

【摘   要】  意识形态教育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作为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数千年来,孕育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本文从分析高中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入手,着力探索了在全面提倡家国情怀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情况,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创新方向和实践行动。

【关键词】  家国情怀;意识形态教育;高中生

高中阶段,学生处于思想品格和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能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也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家国情怀”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多年“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来看,只有把它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只有让学生有直观感受,能体验,有感悟,才能从说教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论“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化机制。

一、以校史馆为基础,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认同性

校史对于加强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以80周年发展大会为契机,对校史馆“五四堂”进行了升级改造。学校每年暑期军训期间都安排入学第一课——参观校史馆,让学生了解学校辉煌的办学历史,让学生尽快融入学校。为了让参观活动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组织高二年级的校史讲解员进行示范教育。学生在参观校史馆的活动中,通过听取生动形象地讲解,观看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实物,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其有一种归属感并尽快成为学校的一员,为今后三年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我校除了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了开学第一课外,还专门设立了校史馆开放日,将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作为校史馆开放日。同时,为了提升校史馆讲解服务的质量,我校广泛开展校史讲解员招募活动,并组织讲解员培训,观摩交流和座谈活动,并以“老带新”的方式,上一批讲解员为新人进行全程讲解示范,在加强过程管理的同时,也通过评优等方式激励“校史讲解员”的工作热情。

二、以体验为方式,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性

情境体验式德育在“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不断体验,不断学习、思考和感悟,逐渐提升自身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感,将其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体验的方式:

1.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活动”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也不是无目的、无意义的实践,而是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肤浅学习”为“深度参与”的教学行为。

例如,在执教“The Universal Language”这一单元时,可以尝试引导学生用英语编写并表演京剧名段。在准备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剧本的编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化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感悟和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重要载体。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将理论学习与培养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打造一批精准的、长期的、有影响力的社会实践项目。

我校开展了包括新思想宣讲、爱心支教、主题调查、人物访谈、环境保护等在内的多种实践活动。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采取“就近、就便”的原则,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中拓展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导中学生成长为爱国、自强、奋进、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三、以品质培养为依托,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持久性

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就要从我国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挖掘,就要将“家国情怀”的教育深深根植于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1.培养勇于担当之品质。学生学习成长的目标是对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是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对家国情怀的支持。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就应让学生明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形成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品质。如果新一代中国青少年都有这种崇高的情怀,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2.培养善于拼搏之精神。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大多数高中生都是独二代,被家庭的长辈宠爱着,他们年轻、有思想、有主见、有个性,但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持之以恒的品质,耐挫力不强。很多高中生比较迷茫,因为他们没有强大的意志品质。殊不知,如果学生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没有对学习和成长的执着追求。

3.培养志高气远之品性。教育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其实也是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但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是培育人,是發展和成就人。

每个人一生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想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树立目标,设定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有志者必定有自己人生的大计划,计划能把自己对事业的目标和追求寄托在高山之巅。意志力坚强的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管外部有多少挫折与诱惑,只要内心自觉、主动,就会有坚定的意志、高涨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充分发挥和挖掘自身潜能,达成目标,追求卓越,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总之,家国情怀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教育者只有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抓住教育契机,才能促进“家国情怀”教育成果的形成,让学生对家国情怀从“认同”到“自觉”,实现其在学生心灵深处根植内化。

【参考文献】

[1]陈晓莉.中国梦的家国情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07).

[2]周刘波.家国情怀:教育意蕴与生成路径[J].历史教学,2018(07).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认同家国情怀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