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滨
摘要:基于将家国情怀植入学生的幼小心灵这一教育理念,以发掘教材资源为切入点促进学生感悟家国情怀,以塑造道德典型为着重点促进学生崇尚家国情怀,以延伸课堂教学为关键点促进学生涵养家国情怀,从而对学生开展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家国情怀教育。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0)28-0036-03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情怀是一种具有最深刻内涵、最深沉情愫、最深层次社会认同的传统文化。它无论对家庭还是对国家,都怀着深深的情感和永恒的爱。而现如今“台独”势力罔顾民族大义,加紧谋“独”,逆势妄动,执意铤而走险。他们之所以公然鼓吹“台独”,干出伤害同胞感情、破坏两岸关系、制造两岸对抗的罪恶行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丧失了最基本的家国情怀和最起码的爱国之心。也就是说,在他们的脑海里始终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为了让家国情怀植入并扎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需要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载体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怀着对国家深沉的热爱。
一、以发掘教材资源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家国情怀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家国情怀元素。利用和发掘道德与法治教材资源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不但接地气,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基于这一认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深度发掘和深情解读,从中挖掘出与家国情怀相关的素材和知识,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教学中,可以抓住“爱”这个字眼来拓展家国情怀教育。“爱”不仅是该课的文眼,更是该课的灵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爱”贯穿始终。基于这一认识,在具体教学时,教师不应只让学生知道一些体现家乡美的名胜风景,而是要想尽办法让学生知道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景等等都富有特色,都具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独特美。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因家乡而倍感自豪!
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尚小且又充满好奇,所以他们很想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区处于中国地图中的哪个位置。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好奇心,上课伊始,笔者就出示了地图坐标和中国地图,通过慢慢缩放先让学生找到学校的地理位置,然后再慢慢扩大,让他们又找到一些熟悉的标志性风景或建筑,最后将家乡定格在泉州的地形图上。课时的最后,笔者又在泉州地形图上插入学生拍摄的照片、绘画的图片和自创的爱家乡小诗等。学生找到了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从而内心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和满满的自豪感。
通过上述这些形式,让学生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再将情感进一步升华。因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从爱家乡上升到爱国家的高度,从而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并决心为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丽、更加可爱而努力学习。所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当注重挖掘教材里的家国情怀元素和知识,并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以塑造道德典型为着重点,激发学生崇尚家国情怀
小学生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心智很不成熟,因而他们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如果能给予他们恰当、正确的引导,他们就很容易汲取正能量,就很容易沿着好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榜样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塑造的道德典型作为榜样,让学生从榜样的身上受到启发,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并在涵养家国情怀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例如,在教学“都有一份爱”(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这一课时,笔者就以本课中心内容“爱的温暖”为主线,来树立道德标杆———雷锋,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将雷锋这一道德楷模塑造得有血有肉,笔者先后向学生讲述了雷锋助人为乐的典型事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雷锋22岁短暂生命中的不平凡。例如“一次义务劳动”“可敬的傻子”“孩子们的知心人”“模范班长”“牺牲经过”等故事,让学生了解雷锋为国家、为社会做了很多贡献的高尚情操,以及专做好事所展示的人性光芒;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有其具体的、实际的内涵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悟到家国情怀其实蕴含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尤其是蕴含于具体的事例和鲜活的人物之中。基于此,笔者着眼于從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在教学班级里设立“道德小标兵”、在教学年段里设立“道德之星”等,“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榜样的言行举止、心迹脉络、成长阶段”,使家国情怀的理论内涵具体化、实践要求人格化,让学生可以从这些可信、可学、可模仿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家国情怀教育。
三、以延伸课堂教学为关键点,促进学生涵养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只言片语的教育,更不能局限于口头上的空洞说教,还应将家国情怀扎根于学生心灵、落实到学生实际行动中。所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教师立足于小学生的特点与特性,组织开展一些能够使他们产生共鸣的教育活动,一方面促进学生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另一方面,厚植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家庭的深刻情感。
例如,2019年国庆节,我国举行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阅兵仪式。笔者及时组织学生收看了这一场隆重精彩、不能错过的盛典。在面对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壮观景象时,学生群昂激昂、欢欣鼓舞,他们为建国70年间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借此机会,笔者向学生描述了祖国一路走来所历经的艰辛:“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亿万人民振奋精神、接续奋斗,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记录下来,融入“我看国庆大阅兵”主题班会中,使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家国情怀教育,从而“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和真挚情感。
又如,2020年初春,在我国武汉爆发了大规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这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面前,如何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这一平台,“讲述这一特殊时期有关‘责任与生命的事迹,帮助学生加深对家国情怀的感悟”,是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師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基于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笔者充分利用全国上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契机,通过整合疫情防控过程中发生的“正能量事件”,从科学、爱国、生命、社会责任、规则、健康生活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如通过精选防控疫情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感人事迹,帮助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向学生分析党和国家基于疫情调控而做出科学决策和周密部署,帮助学生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通过让学生了解全国上下心手相联、驰援武汉抗疫、共同遏制疫情蔓延与病例向外输出,帮助学生感知无坚不摧的“中国精神”。以上这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家观念和责任意识”,在于让家国情怀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动力,使学生今后无论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都离不开家国的滋养,都会心怀拳拳家国心,做一个有作为的时代弄潮儿。
四、结语
总之,“家国情怀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和有力抓手。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基于不同时代而对家国情怀写下的最生动的注脚。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基于教材的家国情怀因素、基于教材中的道德典型、基于当今家国情怀的热点素材,同时还要基于自己的学识、阅历和经验,采取更加系统、更加开放、更加理性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更加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浸润着家国情怀、流淌着家国情怀、书写着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陈梅霞援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初中历史(部编版)教学为例[J]援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9):168耀170援
[2]将卫琴,张柯芳.浅谈榜样效应在班级心理教育中的作用[J]援生活教育,2017,(03):56耀57援
[3]佚名援“人民功臣”甘厚美[N]援浏阳日报,2019-07-30,(01)援
[4]石羚援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N]援人民日报,2019-04-15,(04)援
[5]巴音朝鲁援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深厚情怀在推动新时代吉林振兴中展现青春风采[N]援吉林日报,2019-09-26,(04)援
[6]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援疫情当下,如何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EB/OL]援(2020-06-09)[2020-08-03]援http://www.chancheng.gov.cn/ccjy/xxdt/content/ mpost_4376180.html.
[7]杨荔敏援文化认同视野下的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援山东大学,2017援
[8]张雪峰援从家国情怀中汲取复兴伟力[N]援人民日报,2016-05-05,(07)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