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明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儿童抓起,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词的背诵积累,组织孩子进行经典诵读。经过系统的训练和有计划的培养,一切美妙的人生修养和哲学精髓会如同春风化雨,从他孩子们的诵读过程中渗入心灵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关键词】经典诵读;营造氛围;体验
在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总目标中有这么一段话:“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同时,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经典诗文是其中优秀的组成部分。诵读经典可以让孩子人格优化,身心健康;同时大大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有效增强语文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基于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儿童抓起,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词的背诵积累,组织孩子进行经典诵读。经过系统的训练和有计划的培养,一切美妙的人生修养和哲学精髓会如同春风化雨,从孩子们的诵读过程中渗入心灵深处,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下面简单谈谈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的做法。
一、低段吟唱法
低年级儿童识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宜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方能吸引他们的兴趣。针对这种年龄特征,我主要采用吟唱为主、表演为辅的方法,注重让他们在吟唱与表演中得到快乐、获得成就感,着力培养他们对经典诗文的兴趣,增强自信,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热爱经典诗词、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1.精选篇目。由于这个阶段的年龄特征,我选取古诗文中最简单易懂、最饶有趣味、最富有表现力的篇目来让学生诵读,如《咏鹅》《春晓》《鹿柴》《三字经》等。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从声响美、线条美、色彩美、动态美方面入手,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是一首儿童非常喜爱的古诗。与之类似,其他入选的篇目如《春晓》《鹿柴》等古诗也是如此,作为吟唱、表演都是非常好的素材。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中国古代经典中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它取材广泛,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体现为“仁,义,诚,敬,孝”的传统美德,在格式上短小精悍,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通俗、顺口、易记。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2.营造氛围。每周一,我把这周必背的诗文印发给学生,带领学生朗读,组织学生进行背诵,背诵成功就奖励一个笑脸,集齐五个笑脸就可以换一朵小红花,挂到教室的红花榜中或者换取一份小礼物。这样让学生与古诗文朝夕相处、日久生情,使之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
3.重在体验。经典诗文与学生的生活时代有距离,用词、用韵和用意都比学生读过的童谣深奥,加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是有相当难度的。《三字经》的内容也很复杂多样。它重视教与学的关系,提倡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中华传统美德,还介绍四时、五行等历史百科知识。里面有很多名言警句,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也有难度。于是我就利用低年级每周两节的经典诵读课程,讲一些小故事,看一些小视频,引导学生从诵读内容拓展开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增强学生切身的情感体验。
4.复习巩固。对古诗只进行单纯的吟诵是不够的,那样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倦,而且长时期的死记硬背会对学生以后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也会对古诗进行初步而模糊的解读。学生有了主动亲近经典诗文的意愿后,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方式让他们进行吟诵。如课前比赛吟诵、配乐吟诵、唱古诗、表演吟诵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吸引了学生,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巩固强化了对经典诗文的记忆,也培养了兴趣,找到了自信心,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魅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孩子的潜力不可低估,零星时间利用的价值也不可小觑。不说别的时间,单说每周语文课的课前诵读,学生能将一首古诗诵读4~ 5遍,这样算下来,一周至少能将本周的古诗文读上36遍。诵读内容本来就朗朗上口,再加上充分熟读,背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中段诵读法
中年级的学生记忆力处于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我指导学生以诵为主。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滚雪球”法。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读多了,自然成诵。每天指定背诵一首,一周共能背诵5首。我采用了“滚雪球”活动形式:每天早晨到校后,在值日班长的带领下,集体诵读;中午吃饭时,欣赏古诗配乐诵读录音。从第二周起,除了每天指定的一首外再加前五首中的任意一首,第三周依次类推。这样以滚雪球的形式来巩固学生的背诵,效果很好。
2.词句联想法。古诗中基本上都有极为优美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勾连成深远的意境。意象与意境给读者非常独特深刻的情感体验,或愉悦,或忧伤,或豪迈。我常常选出诗中最有代表性的意象词语,让学生联想到整句和整首。如“孤城”一词,学生自然补充出整句“一片孤城万仞山”,进而联想到整首《凉州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对整首诗的记忆巩固。
3.归类背诵法。将所背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背诵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就联系到其他的送别诗,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送友人》等。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高段涵泳法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经过低年级、中年级四年诗词诵读训练之后,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已经初步具备吟诵诗词的习惯和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量变到质变,其实学生的诗词素养已经有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向学生列出推荐背诵的诗词清单,供其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性背诵。
但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背会写了,还要求学生能够对诗词进行初步的品味与理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将古代诗歌的特点风格,特定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作适当的介紹,如唐诗以情景为主;宋诗是唐诗的延续,侧重于运思造境,炼句琢字等文学知识,以帮助他们能够进一步理解自己所背诵的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怀。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我希望以我对古诗词的钟爱,和我在教学中付出的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到它的魅力,代代传承,让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文在世间绽放出永恒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仲启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