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我见

2020-12-14 02:23周赞昱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摘 要:“德智体美劳”中的“美”是指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的方面当仁不让。美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挖掘学生的天赋,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本文研究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美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审美能力 教学策略

审美能力就是一个人对于美与丑的分辨力,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也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前提。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不仅是他们学习语、数、英的启蒙阶段,也是其能力发展、思想启发和情感形成的萌芽阶段。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此阶段,在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传统节日、名胜古迹等,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就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极大积极的影响。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小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自己认为美的东西时,养成记录的习惯,并带到课堂上,在同学间展示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对此教师应该给予评价与鼓励,让学生积极、自主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潜移默化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这对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是有帮助的。此外,学生在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剪纸和茶具时,一方面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剪纸花样和茶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这不仅使学生了提高观察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校和老师只重视知识的教授,尤其是语、数、英等文化课的学习。而对于没有被划到考试范围内的美术课,学校和老师都不够重视,因此教学质量并不高,课时也经常被其他学科“霸占”,这不但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但在现代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美术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美的概念

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向学生讲授课本内容,机械地告诉学生该怎么绘画,却对整幅画的构图要素和其中包含的文化只字不提。受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只会停滞不前,因为小学生对美根本没有概念,更加无法深刻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美的概念,比如通过一些简单的线条、空间、色彩等引入美学知识。除此之外,在教授新的内容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分析整幅图的构造和美点,使小学生的脑海里呈现出绘画的步骤,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课之余,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分享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画作,丰富学生的知识,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2.将教材内容与实物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二维的教材内容,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号召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物,在三维空间中多角度观察实物,使学生激发的灵感,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在学习《花儿寄深情》这一章节内容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前布置一个任务,即寻找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花朵,然后带到课堂,与其他同学一起欣赏,近距离观察真正的花朵,而不是一味地观察图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描述不同花朵代表的意义是怎样的,比如向日葵代表了阳光、积极向上的个性,荷花代表单纯、纯洁的品质……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花朵,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画出表达自己情绪的花朵,完成美术作业。这样的方式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跳出课本,真正接触现实生活中的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现在教师可选择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很多,其中多媒体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小学生好奇心重,对每个未知的事物都想要了解,对于多媒体展现出来的视频或图片更是感到新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与课本相关或者有关传统文化的东西,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在学习《太空中的植物》一课时,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解释课本内容;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栽培在太空中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到底长什么样子。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和多媒体设备所展示的,学生脑海里应该就有了太空植物的影像,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的想象图景,从而完成美术作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

4.重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绘画能力不仅来自美术课程中的不断练习,还来自对自己作品的热爱;而只有在美术作品中注入了情感和灵魂,创作者才会喜爱自己的作品。只有了解画的内容,了解画中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画出最美、最用心的作品。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向美术作品中注入情感的能力。传统文化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塑造了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表达。比如在学习《我们的国庆节》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或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国庆节的由来和祖国文化,使学生对祖国心存感恩,更加热爱祖国。然后再让学生把对祖国的爱融入画中,画出带有真实情感的作品。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成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参观学习,通过实际观摩,发现大师作品的与众不同,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5.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喜欢让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直接进行临摹,并不重视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养成偷懒的习惯,并不利于学生开发大脑,开拓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开展美术创作实践,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例如让学生以中秋节为主题,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中秋节,比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或者以端午节为题,画出自己脑海中端午节的样子,不论画龙舟也好,粽子也罢,都是学生自己想象出来的。这既使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也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画作予以评价,不管画得如何,教师都应该仔细倾听学生的创作意图,给予适当的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美术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长此以往,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可以让他们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创作灵感。

总之,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离不开审美教育。美术教师不仅要用心感悟教材中的优秀作品,感悟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丰富的审美情感和美术知识,还应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美不遗余力地展现给学生。只有教师提高了审美水平,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审美条件,才能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是美术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长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9期。

[2] 程露露《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浅谈小学写生教学》,《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第18期。

[3] 于朝阳《探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华少年》2017年第25期。

(周赞昱,1988年生,男,山东济宁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