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12-14 06:19裴建龙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数学

裴建龙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在现代教育中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本文基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进行探究,分析三者相融合的意义与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做一经验总结。

关键词:数学 传统文化 初中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蕴含丰富的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需要每一代中国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凝聚力和延续性等特征,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灵活的头脑,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这和我国传统文化中艰苦奋斗的文化特性是一脉相承的。在数学教学中,应将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传承文化的需求,也能丰富教学内容。

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知识积累,导致成绩普遍较差。将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发掘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增强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良好发展。

一、数学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知识,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在各科学习中做到游刃有余。但是,由于数学的特性,学习过程烦琐、枯燥,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数学没有兴趣,面临很多困难。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教学中添加很多尚未接触的新鲜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积极性。其次,利用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倾囊相授,但是教学效果往往不显著。原因是学生没有听课的兴趣,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听课质量不佳。将与数学相关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传统文化和初中数学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和数学二者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属于文化范畴,一个属于基础学科。但是二者确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亲密关系。首先,初中数学中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现代数学属于西方舶来品,在引入中国的时候,很多概念都是通过翻译得来的。后来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中国人的想法和思维,从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到了数学中。其次,在传统文化中也流露着现代数学的思想,如诗词歌赋中便有现代数字的气息,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现代数学的魅力。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课前融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数学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如在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与之相关的数学谜语、古诗词等等,让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后半句形象地刻画了落日与地平线从相离到相交的关系;前半句中把“孤烟”比作直线,把“大漠”比作平面,完美勾勒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立体几何。引导学生在数学中欣赏到古诗的意境美。在民间传统游戏“滚铁环”中,也展示了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将游戏的图片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回忆起儿时的游戏。这两种素材都可以用来做教学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数学谜语:数学老师的教鞭(打一数学名词)。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令其在教材中领悟数学名词的意义。在听课过程中,由于学生非常想知道答案,因此会格外集中精力。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模型中抽象出面积或者体积公式,解释其意义,并过渡到讲解乘方的意义。从而指出式子an中n的名称,使得谜底能够揭晓。讲解后告知学生,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像谜语这样的游戏,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风格,寓意深远,进而鼓励学生多研究数学中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良好品质道德的养成。

2.课中融合

初中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大千世界的种种都充满好奇。教师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将课后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桌子上放有九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两张(包含翻过的牌),使它們从一面朝上变成一面朝下,反复做下去,观察所有的牌是否都能反面朝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研究,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分析其中的规律。在学生动手研究之后,教师在进行讲解。通过翻转游戏转化成有理数的乘方,帮助学生完成刚才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在介绍“数学二十四点”的游戏。二十四点游戏是由华人孙士杰发明的,这个游戏风靡美国。通过游戏讲解,既可以加深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运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趣味性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包容、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氛围活跃,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设计荡秋千的游戏。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程大卫曾在诗中提出过一个问题,大意是:当秋千在地面上静止不动时,秋千的踏板与地面的距离为一尺,将秋千的踏板向前推两步(每步是五尺),秋千的踏板与人的身高一样,已知此人的身高是五尺,此时秋千绳属于直线状态,求秋千绳长。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引导学生先进行画图,在根据所学的勾股定理求解。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能收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到传统的文化价值。

3.课后融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景中享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加对数学的认知。除了在教学中增加游戏活动以外,还要将枯燥乏味的课后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

例如,在学习《三线八角》时,让学生通过摆弄七巧板,来认识内错角、同位角和同旁内角。然后为学生讲解七巧板的来源,让学生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材有这样的数学活动:在不适用量角器和三角尺的情况下,通过折纸得出30°和60°。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实践后可以得出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对应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已知直角三角形最短边等于最长边的一半,则对应的角就是30°。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也是趣味横生的。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更具一定的困难性,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学习上没有太多的兴趣和方法。教师要努力钻研和学习,创新教学方式,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到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艳、吴文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数学教学通讯》2020年第15期。

[2] 周海燕、马彩燕《品传统文化之美育阳光儒雅之人—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全科阅读的探索与实践》,《小学教学研究》2020年第14期。

[3] 屈景兰、潘祥万《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数学教学通讯》2020年第11期。

[4] 路梦绮《多元文化背景下教科书中数学史的应用》,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5] 范跃华《基于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策研究》,《图书馆建设》2019年第S1期。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数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