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燕
摘 要: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相比,高年级学生由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方法,产生了进一步提高的渴求,教师也需要兼顾他们的身心发育特征,满足他们在知识、方法、素质等方面的多项发展需求。因此,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必须采取特殊化的方法。本文将围绕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出,他们积累了基础的阅读方法和知识,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独特,开始产生个性化想法,也产生了独立阅读的需求。他们需要逐步脱离教师的“控制”,学习阅读的方法。同时,他们在阅读中不仅应该得到知识方面的收获,还需要获得情感及素质的发展。而课内的有限知识内容局限了他们的眼光,拓展阅读成为了必要。结合这几点,教师制定阅读教学策略便拥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引导式阅读高年级的小学生很快将升入初中,他们应该拥有更加独立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听从教师的想法,将教师总结好的文章思想情感背诵下来。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和鼓励他们对文章提出不同见解,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因此在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式学习、辩论式学习应该是最常见的形式。在这样的阅读活动当中,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学生的引导者。 1.把握学生的情趣点。善以情趣点为问点,能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把教师课堂讲授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2.把握教学高潮点。“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呢?每堂教学都应该形成高潮,这与学生的思维高潮应该是一致的。教师善于在高潮点设问,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又能引发情感升华。例如,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屋外寒风呼啸,惊涛拍岸,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这‘温暖而舒适表现在哪里?”这一问题取材于文章开头,如果在起讲环节就提出来,学生回答起来非常容易,又普遍雷同;但是如果把提问安排在讲读结束前后,学生就会发现 ——既有地面干净、炉火未熄等物质因素,更有家庭和睦温暖、夫妻心心相印、穷人体贴关怀等精神内涵。
二、提供阅读技巧与方法独立阅读是有门槛的。阅读并不是盲目地诵读文章,随意揣度作者的思想情感,而是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作者的创作手法,总结内容,这需要掌握阅读的技巧及科学的阅读方法。为了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阅读需求,教师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大对阅读技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实现自我反思,在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后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和情感体验。当学生真正做到与作者建立情感共鸣后便会想作者所想,感受文章传递出的显性的、隐性的情感。文字本身就是情感抒发的体现,人们利用文字能够表达自己的心声以及对世界的理解[2]。例如,教学《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简单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相关渠道搜索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信息,有初步的了解。授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所了解的内容与阅读内容进行链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学习基本的遣词造句后感受文字独特的魅力。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寻两篇同一类型、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体会修辞手法的相同及不同之处[3]。然后,带领学生分析不同修辞手法在对应场合的应用方式,根据所学文章进行仿写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对阅读技巧的应用,提高写作能力。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视野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这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完善。阅读便是通过文字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的经验限制,对文章中的意境未能体会到,这时便需要一些辅助手段进行帮助。比如在《草原》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草原上的壮丽风光,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去感知,从而对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更为直接的感受。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阅读,进而提升阅读效率。
四、课后延伸探索
高年级学生应快速积累扎实的语言及文化基础,进入更加多元的文学世界。而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材内容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很多文章都是名著的节选,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和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向课外进行延伸,展开探索性的阅读是很必要的。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一些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其次,教师应该对课外书籍进行筛选。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適合小学生阅读,此时学生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还有待提升。在书籍的把控方面仍旧需要教师做出指导[4]。再次,学生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保持一定的耐心,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可以采用一些阅读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课外阅读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应该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为今后阅读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做好积极的铺垫作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比较而言,问题驱动教学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新的教学模式,从以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发展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心态等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升。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极力推进问题驱动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发展进程,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云萍.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有效性研[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2:109.
[2]彭益.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07:90-91.
[3]张海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策略[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7):73-73.
[4]俞晓云.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实施路径[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6):14-17.
作者单位:广西省南宁市横县横州镇上淇村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