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春燕
【摘 要】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而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本文通过学生实践、学生主体参与、学生思考培养这三方面的具体介绍,阐述了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综合水平。
【关键词】 问题;情境创设;高中数学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给许多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采取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并且其运用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了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数学综合水平。
一、以实践为导向创设问题情境
实践是一切事物得到认可的基础,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出现思维混乱,这对于数学的整体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实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实践为导向进行问題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生活当中的情境:有一杯100克的糖水,这杯糖水的含糖浓度是20%,如果我们再往这杯糖水中加入10克的糖,那么糖水是变淡了还是变甜了?为什么呢?其实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生活经验,肯定知道这杯水会越来越甜,但是怎样进行数学计算,学生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通过引导,让学生利用分数的基本知识来进行推理,可以得出,将这个式子一般化,就能证明出题目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不等式,也能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许多教师总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个性受到扼制,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对于知识的看法,导致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数学“椭圆的标准方程”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辅助工具让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进行实际感受。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张白纸,在课堂中进行“折纸”活动,并在折纸的过程中用笔进行标记,再将标记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轨迹。最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发言,对自己得出轨迹的形状进行描述,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将这个轨迹与其他轨迹进行对比,从而引出“椭圆”这一知识。利用让学生折纸的方法,很好地提高了问题情境的教学效率,将课堂重心放在了学生身上,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产生对于“椭圆”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以学生的思考创设问题情境
思考是成功的源泉,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每时每刻都需要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思考,而思考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得到训练。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并且不只是对基础知识有要求,还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有着较高要求。而在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中,许多教师总是执着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让学生不断进行概念和公式的学习,这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思维定式,当遇到不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就会感到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创建问题情境,以此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正弦定理”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定的悬念,将知识与思考进行整合。首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通过我们以前的学习,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大角对大边”这一说法,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它的证明过程呢?接着,教师给出情境问题:一位老人家中有一块三角形的菜地,他要为菜地购买种子,所以需要根据菜地的两条边和一个夹角对菜地的面积进行计算,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知识点的引入,带领学生对“正弦定理”的公式进行学习。最后,教师让学生回到这个问题情境中来,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计算出菜地面积。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能够提高学生对“正弦定理”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在教育领域是十分受重视的,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实践、学生主体参与、学生思考培养这三个方面进行问题情境的创建,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农凤娟.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4(23):44.
[2]姜韬.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学周刊:上旬,2013(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