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学情境 构建数学模型

2020-11-28 08:55杨莹莹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建模能力小学数学

杨莹莹

【摘 要】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掌握建模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但受到思维特点和具体教法的影响,目前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仔细研究数学建模过程,依托具体情境将各个数学建模步骤分解解读、细化训练,最终取得了较好的建模成果。我认为,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依托情境组织分解训练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關键词】 情境依托;小学数学;建模能力

建模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数学能力,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项数学能力,将对数学问题的认知从表象层次拓展到深度探究之中。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是将数学模型建好后拿给学生,根本不给学生自主建模、历经完整建模过程的机会。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要论述。

一、设定具体情境,凸显模型假设

数学建模的第一步是进行模型假设,将复杂的现实问题转化成简单的数学问题。我常常以创设具体、多维情境的方式引出现实问题,以多重感官体验诱发学生的求索动机。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周长”的概念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不觉得我们的‘每日之星表彰栏有些旧了呢?”“嗯,是有点。”学生看着表彰栏回答。“那我们来翻新一下吧!”我一边说,一边找出各色条形卡纸,然后问道:“可是,我们翻新这个表彰栏需要多长的卡纸呢?”“把旧的扯下来,比着量一下。”一个学生答。“扯坏了怎么办?还是用尺子量一下吧!”另一个学生提议。接着,学生选派代表去测量,并得到具体的数据报告给我。我提问:“刚刚你们是不是围绕表彰栏量了一周呢?那么你们获得的表彰栏的一周的长度应该叫什么呢?”“周长。”学生答。“那围绕桌子一周、讲台一周的长度都可以称为周长吗?周长的定义是什么呢?”我继续引导道。

就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在对周边环境的探究中明确了什么是周长,发现并建立了完整的周长模型。

二、小组阅读分析,助力模型构成

在数学建模训练中,我为了锻炼学生的模型构成能力,常常会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数学应用题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让学生在互助、交流中提升数学阅读能力,提高模型构成水平。

例如,在乘法训练过程中,我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一个训练情境——某次图书漂流活动中,二年级班主任带领本班5名学生去图书馆领书,每个人抱了5本书回来,请问该班一共借了多少本书?每个学生自主完成训练,并以小组为单位核对答案,讲解个人的解题过程。就这样,学生在对“抱书的人是5个还是6个”这个问题的交流与探讨中,深化了对题目信息的理解,养成了严谨的数学阅读品格,获得了正确的建模信息。之后,我又组织了学习感受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回忆刚刚的应用题阅读过程,积累相关的阅读经验,形成了良好的资料转化能力和数学阅读能力。

三、组织反向探索,检验建模成果

模型检验同样是模型构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经受住检验,该数学模型才能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而在模型构建过程中组织反向探索和合理验证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反思意识,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例如,在对“乘车”问题的建模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练习情境:某学校组织春游,其中,一年级一班有37人参加,二班有31人参加;二年级一班有35人参加,二班有33人参加;三年级一班有34人参加,二班有36人参加。每个班需要配带队老师一名,每辆车可坐35人,请问各个年级需要配车多少?学生以组为单位,提炼出建模数据,并在解决“一年级配车多少”这个问题时,建立了乘车模型:车辆数=(一班人数+二班人数+教师数)÷35,并用该模型快速地求出了二年级需要用车的数量。但在求三年级用车的数量时,学生却发现商是除不尽的。抓住这一契机,我引导孩子们反思建模过程,在模型重建中发现了建模的偶然性,进而引导他们在深度思考中对现有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四、联系生活实际,参与真实任务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我们要学生掌握的不是模型本身,而是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与过程。联系生活实际,组织真实训练任务,是提升小学数学建模训练难度的有效方法,也是发展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有效步骤。

例如,在“多边形面积”单元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感悟了多边形面积的基本运算方法,建立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模型。 “生活中的图形是不规则的,比如,公园里有这样的花坛、人工湖。”我一边说,一边用PPT展示相关生活图片,“那么这些多边形的面积又该怎么求呢?”我继续问道。随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对生活案例进行研究,最终在反复推敲和我的合理引导下,将多边形面积计算模型从个别推广到了一般,领悟了该模型背后蕴含的数学转化思想,发展了自身的深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建模能力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分步骤、有计划的过程。要想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我们就必须根据模型训练目标选择不同的模型训练情境,实施不同的建模引导措施,以专项的、细致化的建模引导助力学生建模能力的逐步优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梦怡.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18+121.

[2]武兴权.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63+92.

猜你喜欢
建模能力小学数学
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