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阶段是奠定德育品德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受到学校老师的影响很大。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担负着班级管理的责任,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者。文章主要是从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结合目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强化学生道德进步、形成良好的三观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道德品格合格、核心素养优良的社会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基础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小学班主任担负着班级管理的责任,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者,也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执行者、落实者。文章围绕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优化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一、 小学生道德发展方面的特点
(一)中国德育教学理论
我国的教育学者陶行知一直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并提出了独特的生活德育理论。该观点认为,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需要突出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在学习、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德育教育不是简单的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说教,而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力为目标,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特别是在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一定要充分发挥老师和价值的引领、引导作用,以养成式教育来挖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帮助学生从道德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身边的世界和社会。
(二)小学生道德认知的特殊性
国外的研究成果认为,儿童在4~8岁是他律阶段,8~12岁进入到自律阶段。在他律阶段,儿童对道德的判断主要来自外在的价值标准支配。在自律阶段,儿童对道德的发展有一个从低向高逐步发展的过程,主要经过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三个主要阶段。国内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1岁左右。这正是孩子从他律向自律进化发展的转折时期,是学生从不成熟转化为成熟的关键时期。从孩子道德发展和认知规律上可以发现,小学生道德认知的特殊性是,在低龄时比较具体和片面,随着年龄增加逐渐比较抽象和全面。我国比较重视道德认知教学,在幼儿园时期就会进行公序良俗的基础性教育,因此我国的小学生比国外的孩子要早1~3年进入到自律阶段,一般在三年级就具备了对一些行为的道德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的能力。
(三)小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特点
从道德心理结构的研究中发现,道德行为比较复杂,是道德动机、行为、方式、意志、习惯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特点,第一,会經历一个从简单片面向复杂全面的发展过程。第二,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处于不够稳固的状态,波动比较大,对自我的控制能力较弱,很多道德行为是在模仿中形成并固化下来。这些特点说明,小学中低年龄的学生,因为心理和身体发育方面的特点正是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如果能在这一时期进行道德行为、道德认知的培养和训练,能帮助小学生在今后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
二、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不足
(一)班主任对德育教学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
现在小学班主任一般都是由语文、数学等主课老师担任的较多。班主任自身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往往喜欢听老师话,守秩序、能遵守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学生。这在德育教育中表现的就是比较刻板。现在进入到知识社会时代,客观陈旧的德育教育观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独立而有主见,善合作能竞争,自我意识强等是新时代好孩子的要求,具有这些品格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中,教育的目标性、层次性、针对性不强
德育教育因为在应试教育中所占的考核比例低,往往并没有真正受到班主任的重视。这就导致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往往比较随意。体现在,德育教育的目标比较模糊,阶段性开展德育教育的层次性不足,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的针对性教育较少。现在小学是以大班教育为主,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班主任在繁重的教育任务的同时开展德育教育,往往采用的是大水满贯的形式,采用的是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哪个学生出现了问题才会主动强化德育教育。
(三)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比较简单、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目前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的德育教育中,比较重视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生态德育、网络德育和法治教育等方面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无法正确面对挫折和批评,频繁出现的小学生跳楼自杀等恶性事件正是德育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的恶果。现在对很多网瘾、厌学、自私行为的问题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往往都是因为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消费观等出现了问题。
(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德育评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德育评价是影响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现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评价时,还停留在较低阶段。很多学生反映,班主任的德育评价只会关注那些学习明星、三好学生等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会比较照顾这类学生,忽略了班级里其他学生。而且小学德育教育评价存在形式主义,科学性不强。学校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任务的考核指标往往是软性指标多,评估缺乏客观全面性。
三、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班主任的整体素质难以担负起德育教育的重任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不是简单靠一些德育活动就能完成的工作,作为系统化的教育工程,德育教育往往需要老师具备教育学、德育观、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力。现在班主任的选配上往往选择本学科教学责任心比较强,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但因为班主任自身的课业任务重,导致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德育教育领域的知识提升,不会熟练运用良好的心理学方法开展德育教育,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成效。很多班级的德育教育往往是老师喜欢什么活动就组织什么活动,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班主任过于看重主业学科,不愿意组织比较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也没有机会发表想法和意见。
(二)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存在认知和实践脱节的情况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目标就是为了班级和谐不出现问题。在班组管理进行德育教育中,往往认为德育教育就只能讲理想、讲奉献、讲贡献,没有客观地教育学生科学认识事物发展的两面性。很多时候是小学生根本无法做到的道德要求,却在德育教学中大张旗鼓地开展。比如,学校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却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小学生没有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可贵。在进行三好学生、五好学生的评比中,以学习成绩为主,忽视了德育为首的重要性。很多学校的德育教学和孩子的认知顺序完全背道而驰,在小学阶段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到了大学却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德育教学与科学认知规律的差距,是目前德育教学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网络时代放大了社会环境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
进入新时代以来,网络技术让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也让信息的数量呈现几何倍增的态势。社会信息的便捷传播,让越来越多生活环境中发生的负面信息传输给小学生。加上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网络和现实生活相比受到的约束少,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寬松的网络环境下,被网络上的负面言论影响。现在小学的德育教育如果不能强化对网络德育的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无法政治解决学生在网络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让德育教育目标成为空话。
四、 优化改进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站位,不断强化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结合德育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建立完善德育教育的科学评估机制。学校对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的评价,一定要转变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方向,对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上进行德育成果的评价和肯定。要对老师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考核体系,不能让德育教育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科学性,有效增强德育作为学校重要发展策略的价值,在校园里营造德育为首要教育的良好氛围。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负责人,要认清责任和使命,提高对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习惯行为养成等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小学德育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增强素质,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牢固树立以身作则、以德服人的理念,以自己良好的言行来带动影响学生,为学生做出道德和师德的榜样。在具体德育教学中,首先要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通过班级公约、卫生公约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要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创新开展德育教学,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如何,都从心理上给予足够的认可,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班主任能亲其师,信其道,自然而然地接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三)强化示范,推动多方力量在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
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不能只是自己单枪匹马地抓德育教育。可以通过选择班级里的优秀学生,一起辅助组织德育活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共同做好德育教育。可以和学生家长多沟通,把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和家长一起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道德举止。可以利用社会上的优秀文化培养基地,带着学生实地走进军营、医院,让学生感受社会各界中道德模范的风采,感受社会的正能量。
小学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将德育教育活动和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推动德育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谭双.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3):7.
[2]张维红.用爱执教 以德育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学周刊:b,2010(3):22.
[3]黄天钦.做好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有效策略[J].报刊荟萃:下,2018(2):241.
作者简介:
王财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胡林家乡高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