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燕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晚期肺癌(lung cancer,LC)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晚期LC患者66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3例,循证护理)和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疼痛(NR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结果无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晚期LC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晚期肺癌;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1
肺癌(LC),是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原因,已经成为人们生命健康重大威胁[1]。晚期患者症状主要有疼痛、声音嘶哑、头面部、颈部水肿、呼吸急促、胸腔积液等,其中疼痛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极大,造成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为缓解患者疼痛,本文将分析循证护理于晚期LC患者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晚期LC患者66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内镜、X线、CT等检查诊断为LC者;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早期、中期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交流沟通存在严重障碍者。
1.3方法
1.3.1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饮食、病房环境营造。
1.3.2循证护理
(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组长由一名临床护理经验的优秀护师担任,组员由若干护理人员组成。
(2)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提出心理、饮食、疼痛等循证护理问题,并通过书籍和网络来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患者的身体来分析其方式的可行性,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3)护理人员运用语言艺术安慰患者,并真诚相待,自然交谈,消除患者内心顾虑,稳定情绪,增长病人治疗信心。尽量满足患者各种需求,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使其得到一些温暖。
(4)为患者提供搭配丰富多样的菜式,以清淡为主,进食前为防止患者恶心,可在餐前为其提供生姜汁,叮嘱其切忌饮食过饱,少吃多餐;同时可为患者准备胡萝卜、梨子、木耳、豆浆、蜂蜜等清肺利痰的食物。
(5)护理人员可让患者听音乐,静坐行节律性深呼吸,按摩和热敷疼痛部位;局部用薄荷油、樟脑酊、冰片等涂擦以缓解局部疼痛;若疼痛严重,可予以药物的治疗,包括吗啡缓释片的使用或者羟考酮等药物镇痛。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患者护理前、后NRS、SF-36评分。(NRS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SF-36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2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分数在0-12分之间,0-5分为不满意。6-9分为基本满意,10-12分为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十分满意)。
1.5数据处理
应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x±s)表示, t检验,计数数据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与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结果无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LC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吸烟、氡气、石棉、空气污染物、遗传等因素。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发热、骨关节病变、异位内分泌综合症、胸闷气短等[3]。当患者病情发展到晚期后,会出现严重疼痛,其原因主要包括癌细胞浸润或侵犯邻近血管、神经、淋巴管、软组织、内脏和骨组织,对其压迫或刺激。迟增乔在相关研究中表明,循证护理临床运用可行性较高。
循证护理,是一种将实证结论作为护理依据的针对性干预方式,主要包括组建护理小组、提升护理疑问并搜证解决方法、心理疏导、饮食调理、药物和非药物控制疼痛等内容。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且护理满意度、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對照组(p<0.05)。与丁俊俊在相关研究中结果较为接近。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晚期LC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服务评价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闵赫男.循证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疼痛护理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98.
[2]黄晶晶.循证护理在晚期肺癌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9,9(34):147-148.
[3]姜凌云.循证护理应用于晚期肺癌疼痛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系统医学,2019,4(20):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