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信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天津 301800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发病原因包括外界创伤、自身鼻部结构病变、血液性疾病等。而出血部位过于隐蔽、短时间内出血量≥200 ml的鼻出血,临床将其称为难治性鼻出血[1]。既往临床多采用局部填塞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出血点隐蔽的难治性鼻出血,该方法止血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痛苦大,治疗意愿及耐受度低[2]。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是临床治疗鼻出血的新型止血方式,是通过利用硬管镜查找出血点,并针对性给予电凝止血,以改善患者鼻出血情况[3-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鼻内镜双极电凝止血联合微填塞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回顾性收集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8 年2 月—2019年10 月接诊的50 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 例)和试验组(25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45.26±10.11)岁;单侧出血19 例,双侧出血6 例。试验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19~67 岁,平均年龄(46.24±10.33)岁;单侧出血20 例,双侧出血5 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纳入标准:鼻出血症状明确,出血量≥200 ml;前鼻镜检查未见明确出血点;符合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外伤性鼻出血、恶性肿瘤所致鼻出血者;其他器官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近期接受头部手术者。
1.3.1 对照组:行传统局部填塞,嘱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枕呈头高足低,常规清理鼻腔、鼻咽部积血,利用棉片(含1%地卡因与1%肾上腺素)表面麻醉出血侧鼻腔黏膜,重复3 次,5 min/次。利用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填塞出血鼻腔,出血明显者应及时更换填塞材料,并进行压迫止血,直至无出血后取出,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1.3.2 试验组:行鼻内镜双极电凝联合微填塞,取仰卧位,接0°硬管鼻内镜,常规清理及表面麻醉与对照组相同。取出棉片后,根据鼻部解剖结构利用鼻内镜依次检查,并配合吸引器查找出血点。发现出血点时应用双电凝灼烧,直至出血点处黏膜结痂发白。若无明显出血点,对可疑出血点处用棉片轻拭,若发生渗血现象,即可灼烧。双极电凝功率可设为25~35 W,灼烧时间2~3 s。若出血点隐蔽无法窥清,更换45°硬管镜,视具体情况对患者骨折位移中、下鼻甲、鼻中隔偏曲进行矫正。电凝止血时,夹持少量湿棉球点状灼烧。灼烧完毕后,于灼烧面上贴敷明胶海绵(含有静脉输眼膏)。无明显出血部位,在患者下、中鼻道及嗅裂等部位填塞明胶海绵。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1)疗效标准[5]:痊愈:出血停止,鼻腔黏膜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出血明显减少,鼻腔黏膜恢复较好;无效:鼻腔出血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为痊愈率+有效率。(2)应激指标:采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的外周静脉血,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待检,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3)术后再出血率及并发症:统计对比两组再出血率及术后并发症(继发性出血、鼻腔感染及创面黏连)。
试验组手术疗效(100.00%)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疗效对比 例(%)
术前,两组血清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Cor、NE、E 水平高于术前,但试验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清应激指标水平对比(±s) ng/mL
表2 血清应激指标水平对比(±s) ng/mL
注:与组内术前对比,a表示P<0.05。
时间术前组别对照组(n=25)试验组(n=25)E tP术后1 d 对照组(n=25)试验组(n=25)tP Cor 114.25±15.31 113.62±16.74 0.222 0.825 197.64±24.33a 124.33±18.64a 19.135 0.000 NE 53.82±6.22 55.13±10.46 0.861 0.391 182.37±24.27a 108.22±13.54a 21.345 0.000 68.34±8.52 67.42±9.24 0.586 0.559 159.34±21.52a 94.26±11.87a 21.184 0.000
试验组再出血率(4.00%)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27);试验组术后出现1 例继发性出血,总发生率4.00%;对照组出现3 例继发性出血,1 例鼻腔感染,2 例创面粘连,总发生率24.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7,P=0.044)。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方法较多,除填塞材料压迫止血外,还包括激光、冷冻、微波、双极电凝、血管结扎等多种方式[6]。临床发现,难治性鼻出血者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具有盲目性,不仅无法准确对出血点进行压迫止血,还很容易损伤鼻中隔黏膜而发生坏死,且患者易出现低血压、晕厥等不适,影响治疗效果[7]。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鼻内镜检查可准确定位出血病灶,联合激光、射频、双极电凝等方式可实现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手术痛苦[8-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应用鼻内镜双极电凝联合微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高于传统局部填塞治疗。分析其原因在于,试验组是利用0°、45°硬管鼻内镜对患者鼻腔各部位进行精确检查,使得操作者能够很快地找到出血点,然后利用双极电凝灼烧出血点,使局部黏膜在高温下结痂、血管封闭,进而有效止血[10];同时患者自身的黏膜修复功能可促使已结痂的出血点处黏膜重新愈合,从而达到永久止血的目的[11]。本研究在电凝止血后利用含有金霉素眼膏的明胶海绵微型填塞,既可阻隔出血部位发生再出血,也可促进黏膜愈合,降低黏膜干燥出血风险[1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试验组血浆皮质醇、NE、E 水平低于对照组,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鼻内镜双极电凝联合微填塞可降低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治疗痛苦,缓解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应用鼻内镜双极电凝止血联合微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再出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