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对安全性影响分析

2020-10-31 09:51陈志强袁英翘林进光郑精选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缺血性

陈志强,袁英翘,林进光,郑精选,文 学,林 涛

1.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2.阳江市卫生学校,广东 阳江 529500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将近60~80%的脑卒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堵塞,脑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所致,一旦发病,需及早进行溶栓治疗,否则极易导致患者死亡[3]。尿激酶是临床常用溶栓药物,有学者[4]认为,尿激酶静脉溶栓可有效减轻急性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脑出血等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 年6 月—2019 年6 月为研究时段,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是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15 例女性,25 例男性;年龄42~79 岁,平均年龄(60.56±6.94)岁;发病时间1~5 h,平均发病时间(3.51±1.08)h;合并症:12例高脂血症、13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10 例心房颤动。对照组:16 例女性,24 例男性;年龄43~78 岁,平均年龄(60.61±6.91)岁;发病时间2~4 h,平均发病时间(3.55±1.01)h;合并症:13例高脂血症、15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11例心房颤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5]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8~80 周岁者;(3)发病时间在6 h 之内者;(4)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24分以下者;(5)患者家属均已签署与本次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处于哺乳、妊娠期女性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临床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者;(4)既往存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病史者;(5)未开展研究前接受过抗凝等对症治疗者;(6)存在酒精、药物滥用史者;(7)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8)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脱水、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侧枝循环、抗自由基、营养神经、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等治疗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予以100 万单位尿激酶,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30 min内滴注完,溶栓期间血压控制在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24 h 后复查MRI 以及头颅CT,予以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次,1次/日。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

两组NIHSS 评分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治疗后组内对比NIHSS 评分均显著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治疗组(n=40)t P 治疗前(分)8.26±3.62 8.29±3.55 0.037 4 0.970 2治疗后(分)6.16±2.22 4.05±1.11 5.274 6 0.000 0 3.187 2 7.209 6 0.002 1 0.000 0 tP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2.3 两组血清Hcy、S100β水平对比

两组血清Hcy、S100β 水平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治疗后组内对比血清Hcy、S100β水平均显著比治疗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Hcy、S100β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血清Hcy、S100β水平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治疗组(n=40)Hcy(μmol/L)S100β(μg/L)χ2 P治疗前41.62±4.58 41.66±4.59 0.039 0 0.969 0治疗后25.62±3.62 18.26±2.55 10.512 4 0.000 0治疗前5.98±1.18 5.97±1.17 0.038 1 0.969 7治疗后3.95±0.85 2.56±0.44 9.184 9 0.000 0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推进的背景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8-9]。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以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眩晕、头痛、耳鸣等为主,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并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患者极易发展成为昏迷状态,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10-11]。临床有研究表明:及早溶栓治疗,可有效溶解血栓,促进梗死区域的血液循环以及血流灌注及早恢复,有效减轻脑缺血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脑组织缺血、缺氧会过度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加速神经细胞坏死,释放大量的Hcy、S100β。S100β是一种钙结合蛋白,在正常人机体中含量较低,但如果神经细胞受损,血清中S100β会明显增加。高水平的Hcy 具有细胞毒性,会诱导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因此如何降低血清Hcy、S100β水平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后NIHSS 评分、血清Hcy、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申春云等[12]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接近,提示尿激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针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如下:尿激酶可有效激活循环系统中的纤维蛋白酶,促使其在血栓表面即可发挥作用,并深入到血栓内部,达到激活血栓纤维蛋白溶酶原的作用。尿激酶主要从新鲜的尿液中提取,无抗原性、毒性,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一般不会引起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以及变态反应,另外治疗费用也比其他溶栓方案的低,不会给患者以及家属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值得向基层医院等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医疗机构推广,给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福音。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纳尿激酶治疗,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降低血清Hcy、S100β水平,脑出血等出血风险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将该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缺血性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