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渗透漫谈

2020-10-21 03:50刘秀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小学高年级渗透

刘秀萍

摘 要: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经过中低年级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之上,对高年级学生增加数学思想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形成完善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思想 渗透 培养

引言

数学思想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实际是对他们解答数学问题方法的培养,学生只有在真正掌握数学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运用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来解答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深度挖掘教材知识,善于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真正让学生彻底掌握数學思想,并学会熟练地运用数学思想来解答各种数学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和总结,将自己由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领悟数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并最终彻底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1]

一、利用教学情境启发数学思想

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教学情境来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为薄弱,难以理解过于抽象的数学内容,情境式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具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又将数学思想方法巧妙地融合在情境教学中,这样教学事半功倍,一举两得,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最终实现了整个课堂质量的全面提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情境教学的作用并逐渐运用到课堂上,然而大多数都只是为了课堂热闹直接照搬资源情境,忽视了利用情境的真正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实践多总结,打造更适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有效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在上课前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生日帽、陀螺、水杯、泡面碗、固体胶等请同学们来区分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之后请同学都准备一张80×100的白纸,分别作出一个圆柱和圆锥,通过这种动手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的数学思想也得到了锻炼,对于圆柱和圆锥各自的特征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设置提问教学引导数学思想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具备提问的能力,数学学习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教师应当善于把设置疑问提出猜想巧妙地融入问题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答疑解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提问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只需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提示和点拨,这种启发式提问教学比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在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更好地培养。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时,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同学们摸一摸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能摸到什么,引导它们说出棱、面和顶点,通过这种对比观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经过实物的对比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有效的渗透,学生在这种动手操作,引导思考的过程中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2]

三、挖掘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想

现在的教师都比较注重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在追求花样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流于表面而忽视了数学内在的深度和广度,过于追求形式的热闹而无法真正抓住数学教学的本质,常常本末倒置,敷衍教材内容,忽视教材重,没有很好的教会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错失发展学生思维的良机。因此教师应当深刻钻研教材,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认识到数学思维的培养主要依靠教材,力求将数学教材的思维价值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例如在学习《解方程》时,教师要首先通过举例来教会同学们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之后出题请同学回答,并要求学生做完题目以后同时写出检验过程,培养学生检验习惯,力求计算准确。在学生熟练掌握解含有加法的方程以后,进行拓展延伸,出一个含有减法的方程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解答,以后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加法减法的方程步骤,通过这种基于课堂知识向外延伸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灵活的作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答不同的问题,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3]

四、数学实践活动渗透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利用实际问题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在实践活动中将数学思想进行有效的渗透。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意义,教会学生读懂和绘制扇形统计图,课后可安排同学记录和整理自己十天的活动时间,并尝试绘制一个个人十天活动时间扇形统计图,之后引导学生分析统计数据,反思自己的活动时间是否合理,如不合理给学生合适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时间。[4]

结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树立数学思想的意识,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行渗透式培养,帮助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数学思考方式,未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安莲芝.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魅力中国,2019,(35):176-177.

[2]郑裕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与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81):87-88.

[3]何春燕.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16):100.

[4]吴炎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华夏教师,2018,(31):13-14.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小学高年级渗透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