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兰
摘要:在以生为本,要求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中,以“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为教学内容,分析其所承载的核心素养,制定蕴含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突出证据推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维度,构建以“真实情境—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创新设计”融合的整体教学活动,体现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金属与酸和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6-0206-01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用學科特色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即如何创造课堂情境和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以人教版必修1中“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为教学素材,突出证据推理和创新意识,有效构建以“真实情境—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创新设计”融合的教学设计。
1.教学与评价目标设计
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释生活经验和古籍记载,利用动图和视频展示、微课和思维导图式总结等多种手段,创设生活化简约情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钠与盐溶液反应推导出钠与水、铁与水、金属与水反应的实质(知识与技能)。
(3)通过对金属与水反应装置的设计体会构建化学思维(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评价目标。
(1)通过钠和盐反应逐步推测金属与水反应实质,锻炼演绎推理能力,诊断并发展学生揭示物质本质的水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2)通过改进装置,培养创新意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方案设计中质疑思辨的认知水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3)通过对生活现象分析,培养唯物主义观念,诊断并发展学生学科价值的认知水平(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教学思路与过程设计
2.1 设计思路。
2.2 教学过程。
【导入】3min
教师a.指导学生将VC泡腾片放入水中。b.展示“曾青得铁化为铜”古籍图。
学生a.观察泡腾片落入水,并详细描述。b.由炼铜术思考钠能否置换出铜,预测现象。
改进a.生活经验:VC泡腾片与水。b.用古语回忆旧知关联新知。
【模块一】17min
教师a.演示实验:钠与CuSO4 aq反应。b.引导学生总结钠和水反应现象、方程式、实质。c.引导学生深入解释反应细节,如出现Cu2O;模仿冶炼钛用钠置换铜。d.展示多种钠与水反应装置图,引导学生分析利弊。
学生a.学生实验:思考现象与预测不同的原因,并完成钠和水的实验。b.解释钠和CuSO4 aq反应实质,并知识迁移解释钠与FeCl3 aq反应实质。c.课堂练习:钠着火、钠保存、钠与水和煤油接触现象。d. 小组分析钠和水的装置(反应、收集和检验H2三方面)。
改进a.用Gif动图快捷展示钠与水和煤油接触。b.钠和盐溶液反应的深入探究体现了证据推理能力。c.点滴板完成钠与FeCl3、酚酞、CuSO4的反应,用照片展示一目了然。
【模块二】15min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铁与水反应,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学生a.视频:学生代表完成铁与H2O实验。b.讨论铁和水蒸气的连续性装置图(制备、检验和收集H2)c.微课:金属与酸反应实质。
改进a.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剪辑短视频。b.分析铁和H2O装置突破难点。c.微课总结,简洁直观。
【总结】5min
教师分层次练习(课堂基础知识点巩固、课后制作思维导图、撰写小论文),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学生a.课堂练习:书写钠与水、酸、盐反应的方程式。b.视频(水氢车的研发、钠和水爆炸)。c.课后总结:思维导图;小论文(钠的发展前景)。
改进a.课堂反馈习题经过改编突出重点。b.分层次性练习帮助学生提升兴趣。
3.教学设计反思
在提升学科素养的课堂中,应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创造多种情境,如利用生活经验(VC泡腾片与水的现象≈钠和水的现象),解释古籍记载(古法冶炼铜→钠置换出铜→钠和盐溶液反应);设置多个环节融合创新,如多方式呈现,如视频+操作(学生独立实验视频、演示实验示范后再进行学生实验);多角度互动,如评价+设计(由基本反应装置延伸至综合改进装置);多现代化手段,如微视频+动态图像(用微课总结;用短视频延伸至课外完成知识网络图)。内容充实,符合课标,紧扣教材,教法多样,启发性强,将主动学习与深度广度并存。并在设计教学评价时通过课堂互动、课后整理等突出实验探究,从不同视角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内化知识点,形成并完善学科思维,通过学以致用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