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秋花
摘 要:“得语文者得天下”,可见语文的重要性。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老师手把手地引导,逐步提升,使学生思想认识得到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水平得到提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兴趣调动;阅读;语文;好词好句;学以致用;写作
一、激兴趣,常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细读课文,甚至反复读,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们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但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素养应是学生在“读”中领悟和提升的。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能教人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的觉醒。”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人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给我们以启示:阅读,尤其是在宽松的课外时间里进行大量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阅读要想收到一定的实效,必须有老师的逐步指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先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明确阅读的目的,让学生多读、反复读,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逐步延伸,加大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有趣的故事。益智、符合少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故事,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会让学生听起来意犹未尽,这个时候适时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外书,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哪一本书上的,让学生自行阅读。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故事没有讲完,下课铃声响了,而学生们又被故事里的情节所牵挂,于是我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后来的故事是怎样的?想不想知道更多的童话故事?”学生响亮地回答:“想!”趁此机会,我向他们推荐了《安徒生童话选》。课后,学生们阅读兴趣浓厚,争着去阅读这本书。为了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我还隔三岔五地提问他们一些问题,如《龟兔赛跑》里是谁赢了?为什么会赢?《农夫与蛇》中农夫怎样了?等等。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时,我又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了《伊索寓言》一书。学生想知道答案,就会自觉地阅读这本书,从中寻找答案。教师要在教学时因地制宜,从所用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将兴趣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渴望阅读,主动阅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调动起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我们还得抛砖引玉,让学生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因此,学校教材就是基石,它具有示范性,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科学实用的读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紧扣课文后的“资料袋”,抓住课文和“资料袋”之间的联系,进行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另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丰富阅读量,拓宽阅读面。
二、善积累,常摘抄
语文学习没有捷径,贵在持之以恒,一定要多读、多看、多写。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善于积累的人,语文的综合能力也会慢慢提高。写读书笔记是一项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摘抄好词好句,对提高语文成绩起着很大的作用。带着问题读书,会对书中内容质疑、释疑,是使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在要求学生阅读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从最简单的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开始,直至归纳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写出自己从文中所产生的感悟、联想,并鼓励学生仿写、续写或是创新。对学生所做的笔记不定时地进行抽查,肯定学生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书写整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笔记,发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摘抄兴趣。
三、巧运用,尝执笔
語言文字的学习、阅读理解的提升,最终的目的是写作。平时阅读大量的书籍、摘抄好词好句;在读到有趣的故事或文章时,停下来展开想象,让自己置身其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执笔施行。比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想象老屋还会有谁需要它的帮助?老屋后来怎么样了?《一支铅笔的梦想》中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打消他们对写作的恐惧感和懈怠心。巴金说:“只有写,才能写出好文章”,鲁迅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所以不仅要要求学生多写,还要教会学生多读自己的习作,多修改自己的文章。对于写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其感受写作的乐趣,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