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玲
摘 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内涵。本文用鲜活的事例,阐述了教师如何与时俱进,把新媒体和传统手法应用于教学,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为可持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手法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内涵。在技术革新如此之快、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如此发达的大环境中,如何将网络及多媒体的技术和资源应用到教学教育实践当中,是对广大教师提出的一项新的挑战。作为一位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在将多媒体引入教育教学的探索实践中,我也作了一些尝试,现在列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我班的学生小李很喜欢网络,喜欢用手机上网,曾有过一段“网络迷失”的经历。他原本基础还不错,但有一段时间因为沉迷于手机上网、网络游戏,出现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直线滑落,与父母亲的关系也闹得很僵。他的父母亲无计可施,痛苦不堪。了解情况之后,我与他父母亲联手采取措施,多次与小李同学谈心,还发动班上学习小组帮助他,并因势利导,不反对他使用手机、不反对他上网,但前提条件是要先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家务劳动。后来我又利用他喜欢网络的特点,安排他上网查资料、网上学习等任务,将他对上网的兴趣引导至有利于学习的方向,这才慢慢地将他拉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
为了引导他正确认识网络,同时将他的这种爱好引导到有利于促进学习的健康方向,我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带领班上喜欢上网的同学组成英语学习小组。他接到任务后,很高兴,让学习小组的同学下载了“英语流利说”和“有道背单词”的App,带领学习小组成员每天学习英语,成员间还互相比赛,看谁的英语说得更流利、更准确,看谁掌握的英语词汇更多。学习小组还将他们的学习情况通过截屏发布在朋友圈里,彼此点赞,彼此鼓励。他们的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热情受到其他同学及老师的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品尝到了利用网络学习知识的趣味。
小李通过合理使用手机和网络,英语科的成绩进步很快,也带动了一批同学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看到小李的进步,我很欣慰,将他作为班上带领学生们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学习的带头者,又给他布置了另一项任务:带领全班同学制作微视频“My colorful school life”,两个月后评比,并推荐最佳视频参加学校的比赛。小李接到任务后,就与班上的班干部商量,把全班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制作一段微视频,然后从8段微视频中优选出2段。每个小组里的同学分工合作,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按照安排的任务进行拍照,记录下丰富多彩的、各个方面的(包括学习、体育锻炼、文娱活动、义务劳动、美丽校园等)校园生活。各个组员根据主题各写一篇作文,然后同组同学一起讨论、修改,挑选出最好的一篇作文,由组内成员朗读并录音。最后全组同学一起研究如何把照片、朗读和作文三者合一,制成微视频。他们下载了“快剪辑”软件,共同挑选所需要的图片,插入文本描述,再导入照片、导入录音、抠图导入朗诵视频,然后调整时间线,使得照片与朗读同步,最后导出形成微视频。各个小组的视频做好后,又发布在我们班的微信群里,供同学们学习、点评。经过班级公开播放、评比,选出了两个作品参赛,小李同学带领的小组制作的作品入选了。
可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善用网络,也是家长和老师应该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同学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以致用。除了“英语流利说”“有道背单词”“录视频”,我们还经常开展“微课”学习,同学们在每个单元中就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做成不超过10分钟的微课。
他们在制作微课之前,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把知识先进行消化,并在此过程中提出问题,一起讨论。对于弄不懂的内容,他们还会请教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老师,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形成微课底稿。准备工作完成后,他们就动手操作,有的负责打字,有的负责制作PPT,有的负责录音,有的负责制作插图和视频,最后由一位同学进行剪辑,把PPT、图片、视频和录音等素材制成微课。
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仅仅以引导者、释疑者的角色来予以辅助,整个微课由同学们自己动手、自己收集与组织素材、自己完成制作。微课制作,激发了同学们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锻炼了同学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勇于尝试、敢于犯错的精神,也极大地促进了同学们学习英语、学习新媒体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磨炼了同学们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意志力。
微课制作后,我又指导学生们将其上传至班里的微信群,以供全体学生下载、学习。学生们反映非常好,纷纷在微信群予以点赞,表示这些微课对他们很有用处,有很多学生都表示也要自组小组,学习微课的制作。
新媒体在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习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别出心裁,同样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恰好临近端午节,我提议同学们组织一次与端午节有关的体验学习活动。任务下达后,生活委员组织了一个体验小组,准备好糯米、竹叶、草绳等粽子制作材料,收集了一段龙舟赛视频,准备好课堂表演所需的电话、故事书、报纸等道具,并设计了两个场景。上课时,同学们分别扮演两个场景中的不同角色,采用英语交流,其他的同学配合着用道具演绎场景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采用这样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同学们既能主动用英语讲,自己又融入场景进行演绎,身临其境,这样很好地理解了现在进行时态的含义和用法,同时又能联系传统端午節的节日气氛,感受到远在他乡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情怀。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又如在学习《花木兰》时,我把课文内容改成剧本,安排学生们自行导演“舞台剧”。接到任务后,学生们热情满满,他们选出一位学生担任“总导演”,并分成几个任务小组,有的根据课本内容写出台词,有的准备道具,有的准备配乐。准备工作完成后,他们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进行排练,熟记台词、协调表演动作。到上课表演时,同学们口语流利、动作惟妙惟肖,把花木兰对父亲、对战友、对国家的爱表演得淋漓尽致。在结尾花木兰脱下战袍、还原女儿身时,他们还不忘幽默一下,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尽管准备及排练占用了学生们不少的休息时间,但通过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都对这种课堂学习方式非常认同,学习的效果也让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