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君 杨晓忠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3年1月18日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书法教育从2013年春季开始被納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不仅要求将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而且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依据指导纲领,我校的书法教学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师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在信息化背景下,尝试根据小学书法课堂的现状,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一些实践对策,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的书法教学,对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书法教学的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书法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2011年8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2013年又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贯彻落实“指导纲要”的六点具体要求。各级学校均对此很重视并逐步在落实,但因各种原因很难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曾进行过全区小学书法教育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全区50间小学100%开设了书法课(或写字课),参加校内外书法兴趣学习的学生达到8%。这证明学校和家长对书法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调查也发现:
(1)全区只有两间学校配备有专业的书法教师,大多数学校的书法课(或写字课)由语文和美术教师或有书法特长的教师兼任,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书法理论知识与书写示范指导能力。
(2)目前适合小学书法课堂的教学资源相当缺乏,教师只能采用“教师口授示范,学生观摩练习”的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简单易行,但教学效果并不突出。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书法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教师反复演示很容易感到疲惫,继而减少演示次数。另外,学生也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随时指导和点评。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周凤甫老师做了一次面对全省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网上问卷调查,在他们提交的《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统计结果表明,“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广东省的中小学校得到初步落实,但是合格师资的不足制约着书法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并加大适合书法课教学需要的书法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
(3)在现阶段,因教师编制所限,小学书法教师专业队伍严重缺乏,书法教学资源短缺,阻碍着小学书法教育发展。要进一步推广小学书法教育,就急需开发适合教学需要的书法课件、软件,以满足教学的需要,降低一线书法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他们的书法教学水平;开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及网络书法教育资源,发挥现代媒体直观生动的优势,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自主学习。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近几年来,我们针对书法教师和书法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在进行实践和研究,探讨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小学书法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书法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封闭”模式走向“开放性”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构建适合小学书法教与学的网络书法资源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书法作品的视觉效果已不单单是从传统的字帖和现实展览中获得。互联网上蕴藏着丰富的书法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已成为小学书法教学的重要环节。网上的资源繁多而杂乱,需要针对小学书法教学的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要点等进行甄别、梳理、分类。我们整合了对教育信息化和书法教育教学有长期研究与实践的书法、语文、美术、信息技术学科的高级教师、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一起建设了“东山实验小学书法网络资源库”(简称“东实书法网络资源库”)。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书法信息资源,通过专业老师的甄别、梳理和分类,现初步建立了“书法家的故事”“楷书名家碑帖”“隶书名家碑帖”“行书名家碑帖”“篆书名家碑帖”“落款知识”“笔画和规律”“视频示范”等栏目。如在“楷书碑帖栏目”中,针对小学书法课程,整理了颜真卿、欧阳询、柳宗元等名家的楷书字帖,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读字帖、分析、感悟、临帖;教师也改变了传统教学局限于黑板、教材、现场示范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将教学内容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合于一体。在研究中发现,一线的书法教师(或兼职的书法教师)皆可以通过“东实书法网络资源库”,索引出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生动形象的书法信息和艺术欣赏资源,从而提高教学的技能和效率,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书法学习中,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书法课堂高效率提升的目标。
2. 开发书法课件,补充书法教材配套光盘的不足
杨成双老师在《试论信息技术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根据人类交换信息的特点,信息技术将书法课堂教学内容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综合于一体进行编排处理的技术。采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把教学范例主要内容、材料、数据等显示在屏幕上,以辅助书法教师教学。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弥补了书法资料单一、缺乏学习书法的氛围、缺少交流对象等传统教学的弊端,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将使书法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封闭模式走向开放。
针对现在课堂上使用的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教材配套不足,书法教师(特别是兼职书法教师)普遍反映很难找到跟教学要点相关的资源。因此,我们逐步在按照各年级教学目标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课件。如大多数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是临习硬笔书法,对毛笔的特性并不熟悉,因此我们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发了《书法启蒙第一课》课件,利用超链接功能,把声音、图像、剪贴画等链接到课件中,提供图形、声音等交互界面和窗口。课件从毛笔书法的产生历史讲起,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中国书法的深入理解,加强他们对书法历史及其背景的认识;接着以多媒体图示、微视频示范的方式,进行握笔姿态的讲解与规范;然后利用毛笔“软”的特性,指导学生进行笔墨的线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象形文字、篆书的学习和认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该课件在学校和区的书法研讨课中使用时,为教师的书法教学提供了较强的表现效果,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搭建学生书法交流与评价的平台,促进师生课后交流
(1)网上展厅,提供评价的平台。提供上传作品和点评的平台(如UMU互动学习平台),展示学生作品,实现专业老师在线上对作品进行点评,学生之间互评、他评,UMU系统成为老师和同学们的网上“展厅”。他们还可以在手机上安装一个UMU的App,通过手机上传自己的习作,并浏览老师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通过网上“展厅”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自评与他评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教师利用激励展示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们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和课外的效率。
(2)课堂再现,提供课前和课后练习的平台。教师录制的课程视频、整理的课程相关资料也可以上传到UMU学习平台,使课堂再现,为学生提供二次甚至多次重复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课前进行书法练习及课后巩固学习。书法的学习跟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更加强调动作技能的习得,需要长期不断地临习,因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强调的是得到示范及自我反复练习。以前学生在家练习的时候,没有老师手把手地教,只能自己摸索,效果欠佳;现在打开课程视频,跟着视频来临习,可以深刻领会动作要领,例如如何握笔、如何运笔,不同的笔画又该如何处理,从而掌握扎实而高效的练习方法,达到较好的临习效果。
(3)教学实践与运用,提供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学校开发了微课资源并上传至UMU互动学习平台,教师利用平台进行书法教学,进行教学研讨并形成教学案例推广到全校的书法教学应用和实践中,起到了教学示范作用。
三、结语
在开发和运用小学书法教学资源的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小学书法课堂扩大了教学信息容量,拓宽了课程教学的渠道,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模式,使信息的表现形式交互化、多样化,提高了小学书法课堂的效率。将小学书法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能扩大小学书法教学的信息容量,帮助一线书法教师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书法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封闭模式走向开放性,并能使学生成为主动寻求知识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