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

2020-09-15 16:17刘良华
中国教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顶层设计行动研究

刘良华

【摘 要】课程改革的战略中需要考虑三对关系范畴:表里关系、因果关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人格教育是第一教育,德育课程是第一课程。人格教育的核心是爱与意志。要把学校课程方案变成真实的行动研究,一要有课程体系,二要有教学体系,三要有校本教师培训。

【关键词】课程建设 顶层设计 底层设计 人格教育 行动研究

无论是单纯的顶层设计,还是单纯的底层设计,都不是完整的学校课程建设。它们最多是学校课程建设比较理想的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把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变成理想的知识的课程,要把它落到教师和学生身上。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海珠二小教育集团”)把课程目标确定为三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包含两个教育,因此总体上有六个教育,我们称之为“新六艺教育”。中国古典文化中有两个“六艺”:一是礼、乐、射、御、书、数,可以称之为 “旧六艺”;二是孔子编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大课程,可称之为“新六艺”。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这两个“六艺”都称为“古典六艺”,而把我们自己的课程称为“新六艺”。

“新六艺”包含通情达理的情的教育和理的教育,文武双全的文的教育和武的教育,劳逸结合的劳动教育和艺术教育。与现代意义上的“五育并举”相对应,情的教育和理的教育可以合称为德育,文的教育相当于智育,武的教育相当于体育,劳动教育和艺术教育分别对应于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可见,新六艺虽然包含了德智体美劳情六个教育,但也可以浓缩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一、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

日常语言比较看重并列关系,但学术研究把另外三种关系看得比并列关系更重要。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只是并列关系的思维,说明这个人做事没有重点,也可以说这个人没有学术感。因此,课程改革的战略中需要考虑并列关系之外的三对关系范畴。

1.三对关系范畴

康德认为全世界处在三对关系之中,他称之为关系范畴。第一对关系是表里关系。做校长的人要有表里关系的思维,要学会绕到事物的背后。这样的人才可被称为知识人、学者。第二对关系是因果关系。这是自然科学最看重的关系,也是康德给自然科学留下的一条道路。自然科学就是追查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第三对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是中国古典教育尤其是《道德经》的智慧。校长要学会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去写文章、写书、做讲座、发表“国旗下的讲话”。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思维方式就不一

样了。

海珠二小教育集团的培养目标是三个词语:通情达理、文武双全、劳逸结合。这里面包含六个教育、三对关系,每一对关系之间都是对立统一的。冲突就是对立,和解就是统一。比如,劳动很重要,劳动很神圣,但也不要把劳动搞得过于神圣,要引入时间意识,在小康社会,还可以有与劳动并驾齐驱的教育,如审美游戏教育(艺术教育)。因此,我们把劳动与游戏的安逸放在一起。

2.人格教育是第一教育,德育课程是第一课程

在“德智体美劳情”之中,德育是突破口。海珠二小教育集团提出一个战略口号:把德育课程作为第一课程。德育这个词是一个宏大叙事,谈多了难免会泛滥成灾,它自身的内涵容易被损耗。所以,我们用了另一个词来替代它,我们强调的是人格教育,把人格教育作为第一教育。人格教育的核心是爱与

意志。

一个人若有爱的教养,在世界上就基本可以站稳脚跟。但是这个世界有时候有点险恶,如果没有另一个对立的因素起作用,爱就变得没有力量。所以,要有意志教育。中国近代史特别看重意志,梁漱溟可以被称为“意志哲学家”,他认为西方的哲学是往前沖;东方的印度哲学是往后退;中国的哲学在中间:该冲的时候要冲,该忍的时候要忍。他认为以孔子哲学为代表的儒家精神就是一个字—“刚”。因此我们在做顶层设计时就考虑了“刚”这个字。爱与意志的顶层设计就是表面是柔,里面是刚;表面是爱,里面是意志。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教师、校长学会用爱来解决一切冲突。可是,如果爱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有刚的品格。如果采用中国哲学的词语,爱与意志的人格就是“刚柔

相济”。

二、学校课程建设的底层设计

底层设计的底层意识就是要让学校课程建设有根基,有理论视角。我们不要把某个概念轻易地放在学校文化、培养目标、改革战略或课程文化里面,我们要完整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是“回到元点,面向未来”,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范畴。我们特别使用了“元”这个字。“元”比“原”更有哲学的力量感。它既有“原来”的含义,也有“源头”的意象,更有“起点”与“关键点”的内在精神。我们选择的根基是中国教育的古风—“尊德性”。《中庸》有言:“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三句话就是海珠二小教育集团的文化元点,在德性和学问之间,德性优先于和高于学问。

1.爱与意志之一:爱的教育

爱与意志的依据是《论语》的仁智勇“三达德”。中国哲学的核心精神是三成四德:如果做到了仁智勇这三条,就具备了第四个德性—中庸。仁就是爱,智和勇就是意志,智力和体力一起构成意志力。

在讨论仁爱的时候,中国哲学有一个独特的思路:从孝悌开始。有了孝悌精神,一个人就会扩展出社会情感。《论语》里有一句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一个人如果小时候很有孝悌精神,长大了就不会跟领导吵架,这是移孝作忠的思路。孝是私德,忠则多了一些公德的含量。只要不是愚忠,忠诚应该成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品质。

2. 爱与意志之二: 意志教育

意志的核心是权力意志:与自己竞争,与他人竞争,与自然竞争。意志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决策力”。按照《易传》的说法,有权力的人处于三个危险之中: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意志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们有决断力。也因此,海珠二小教育集团特别看重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重视让学生参与家庭决策和学校决策。在学校,我们把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决策意识当作一门重要的课程。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在小学6年期间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从小就学会策划、决策。因此,学生们通过竞选的方式参与管理和决策。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懂得不要只做旁

观者。

3.爱与意志之三:经权智慧

经权智慧是孔子和孟子反复强调的大智慧。“经”是经典、原则;“权”是权衡、权变。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有些人可以共学,但不能够志同道合;有些人志同道合,但是他立不起来,没有决断力;而有些人有决断力,却没有权变的智慧。现代人的说法是: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如果没有原则性,就不能善始,不可能成为管理者。可是,如果没有灵活性,就不能善终,即便做了管理者,也会黯然退场。

所以,海珠二小教育集团把刚柔相济、外柔内刚、以柔克刚作为集团文化,总校训被确定为“刚柔相济,文质彬彬”。“文质彬彬”在古典教育里是文雅加野蛮的意思。《论语》认为既要文明,又要有质感,文胜质不好,质胜文也不好,要文与质相反相成、相得益彰。《周易》里有乾卦和坤卦、否卦和泰卦。乾卦代表父亲、男人、天、刚;坤卦代表母亲、女人、地、柔。1个刚与1个柔派生出8个卦,八卦两两相重,每个卦又可以派生出8个卦,所以变成64卦。外柔内刚为泰卦,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则为否卦。海珠二小教育集团的标识就来自于泰卦的卦象(见图1、图2)。

图1 泰卦                    图2 海珠二小教育集团标识

三、学校课程建设的体系

课程理论中讨论了多种课程:理想的课程、专家的课程、学校的课程、教师的课程和学生的课程。学校课程建设不能满足于理想的课程,要有落实,否则,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会变成一个符号、一则笑料。实施学校课程最好的办法是行动研究。如何把学校课程方案变成真实的行动研究?一要有课程体系,二要有教学体系,三要有校本教师培训。

1.新六艺课程体系

在新六艺课程体系中,德育是突破口。但德育又必须与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关联起来。有关知识即美德的解释有多种思路。我们更看重的解释是:当一个人有了美德,就有了知识;相反,学了很多的知识,却没有美德,就是无意义的知识。为此,我们特别重视体美劳的教育,把体美劳作为德育的中间环节。如果没有体美劳,学习者就无法从此岸跳到对岸,德育就是一个空壳。而在体美劳之中,劳动尤其重要。没有劳动,德育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德育从来就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不应该有“德育教师”这个概念。以德育课程为引导,我们建构了语文、外语、数学、科学、体育、艺术、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等课程体系。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强调低年级的学生由听父母讲故事逐步转向自己读故事和讲故事,重视“示范—模仿—创作”的教学程序,提倡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整合(即文史哲整合的语文课程),在童话阅读中体验仁、智、勇的核心价值观。

在外语教学方面,把“听领先”作为首要原则,开发和利用外语视听课程资源,把说一口标准的外语作为现代学生的基本教养。

在艺术教育方面,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跳一个舞蹈片段,至少会唱三首歌(不包括国歌、生日歌和校歌),至少会演奏两种乐器,都要练习书法。

在体育方面,我们倡导每个学生每天必须有两小时以上的运动,每个学生必须掌握除跑步和游泳之外的两个以上的运动技能,每个学生要把足够睡眠当作健康教育的头等大事,这是一个“跑步本位,动静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我们构建了“食育本位,自食其力”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讓学生们参与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和社区服务,以职业生涯教育为载体,强化师生的职业意识和志向教育。

在数学课程改革中,我们聚焦于处理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之间的关系,提升生活数学化的能力,区分大众数学和专业数学。并且加强数学与科技教育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了解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构建以工艺教育为中心的科技课程体系,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自学本位的互动教学体系

学是向他人学,这是孔子、荀子比较看重的方向。思是自主学习,这是孟子、陆九渊、王阳明等心学大师看重的方向。心学教育体系认为人原本不需要读太多的书,重要的是要有主见,要会用自己的主见与书本交换意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高明的读者。所以,我们特别鼓励学生们要“有主见地自学”。每一个学生进入课堂的时候,都不是一个空心人。他有遗传,有跟爸爸妈妈交谈的经验,有生活经验,有与同学的交往经验。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后人仅仅看重“思而不学则殆”,却忘记了“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是说,要用自己的主见去跟他人、书本交换意见,思比学更重要。按照《周易》的思路,要从“我求童蒙”到“童蒙求我”。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最关键的不是传道授业,而是解惑。教师要让求学、求教成为学生的一种迫切需要,这是所有教育要做的大事,是心学教育智慧。

3.校本教师培训与行动研究

海珠二小教育集团提出“教师开放”和“教学开放”的观念,提倡教师适度公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师开放和教学开放有两个好处:一是教师开放之后,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接受同行的专业评价,以便及时获得同行的专业支持。开放是改革的前提。闭门造车,会导致夜郎自大。唯其开放,才有改革决心。二是让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被同行分享和借鉴。

为了落实各个学科教学改革,海珠二小教育集团发布了各个学科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课题,并举办了“课程领导力教师高级研修班”。研修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读、能说、能写、能做研究的有课程领导力的专家型教师;建立工作欢乐、生活开心、友爱互助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课程设置包括课程行动研究、教育名著阅读、教师写作与发表、教师演讲、教育自传。以教师行动研究和自主阅读为主,线上讨论与线下讨论相结合。这使“教师开放”“教学开放”成为可能。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顶层设计行动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