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国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反映出人们在当前对教育的一种全新认知,昭示着教育领域思维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全新变革,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是从知识传递向立德树人的方向性调整。本文试图从课堂切入,探讨核心素养这与课堂实践有效融合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的思想和灵魂触摸到核心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实践;方法技巧
随着《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文件的出台,我国开始步入入“核心素养的教育时代”。笔者拟从课堂入手,结合十多年的一线教学思考和实践,探讨核心素养与课堂实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可行性方法与技巧,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素养育人的目标。
一、大视角宽领域,宏观引领课堂教学
在新一轮课改与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从大视角宽领域对新教材整体把握,对教学资源重新整合,运用单元教学格局,形成知识的横向联系。比如“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是李白的月亮,它象征着雄心勃勃,生命盎然的盛唐气度;“江月光于水,高楼思煞人”则是杜甫的月儿,它显得那么沧桑而疲惫;“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是范仲淹眼中之月,相思难耐,畏怯忧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则抒发了王安乘舟返乡的理想,洋溢着欣喜之情。这样会打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把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很好的激发起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二、小切口纵深挖掘,话题导入
任何知识的内化和理解都不可能泛泛而谈,而应具体化,逐一理解消化,如同吃西瓜的理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预设好课堂需要讨论的话题,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一个平台,激发每个学生投入其中,参与讨论。话题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性,话题是比较集中的问题,所以课堂预设的话题要有针对性。当话题提出后,适宜全体学生深入话题讨论交流,解读文本,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2.时代性,话题一般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等问题,理当回应社会,畅谈所思所想,让师生不仅能够博览圣贤之书,也能够聆听窗外之事,融入现实生活。并在畅谈交流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启发性,话题真正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培养学生区分是非善恶的判别能力,分辨美丑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三、微专题探究,阶梯式推进
素养教学是师生合作研究学科和生活的教学,最终将专业人员的研究方式转化为教与学的方式。而微专题课堂,切口小,针对性强,分层推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他们在自己认知范围内搜集素材,归纳整理,总结交流。如对诗歌的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一定标准,探索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并予以解决。再比如教师以写作的方式,让学生按论文的要求,将自己参与探究过程和结论写成一篇文章,作为阶段性成果,然后将各位同学所写文章展评推荐、互相学习、相互完善,共同提高,必要时给予一定奖励,鞭策其不断努力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一种获得感,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四、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问题化教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即以问题为主线,开展自主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进行知识的碰撞,進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其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情景化教学,实现学习与生活的融合
从教学的角度讲,所谓知识的情景化,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把知识转化为与知识产生或具体运用的情境具有相似性的结构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类似知识产生或运用过程的情景,从而直观、快乐而富有意义地理解知识和发现问题。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积极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多种具有相似性的结构组织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景体验中快乐直观而富有意义地理解知识、发现问题和创造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六、活动体验式研学
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要建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充分利用外部社会资源开展教育,把整个社会变成学生成长的大课堂。生活教育就是把教育的重心降低,使其生活化、乡土化、地方化、社区化,让学生的生命和生长符合自然规律,顺其自然成长。这也是核心素养,全人教育的范畴所系。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育将把学习知识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融为一体,从教室走向校园与社会,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建构世界与探索自我的鲜活实践。
结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及其引发的课堂转型势在必行,作为一线教师,理应肩负时代、社会赋予的教育使命和责任担当,变革育人理念,为素养育人注入新的探究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煜晖.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J].教育研究,2018,(2).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崔允漷,邵朝友.试论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与课堂实践的有效融合》(课题批准号:GS[2018]GHB29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