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高中化学课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日益走进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视野,它迎合了新课改的教学需要,是一种值得被大范围推崇和应用的教学模式。下面,本文就对这一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应试技巧,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便难以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与发展。鉴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化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来亲历化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与发展。
一、设置问题,引发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高中生这一教学群体而言,问题更是驱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结合教学内容来巧妙设置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为接下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授新课“钠的化学性质”之初,我先是以“金属钠水雷惊现珠江”这则新闻导入了新课,并让学生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我向学生问道:“钠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它有着怎样的化学性质?钠能与水反应吗?”待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后,我继续提问道:“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知道了钠确实可以与水发生反应,但为什么实验中的钠与水反应没有发生爆炸,而新闻中却发生了爆炸呢?”一番交流探讨过后,学生得出了结论:之所以新闻中的钠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是因为二者反应会释放氢气,而氢气的燃点又非常低,大量的钠在水中迅速反应便会发生爆炸。如此,通过在课堂中不断地设置问题,既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又推动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合作学习,交流探讨,实现有效互动
合作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责任分工和互助的学习。合作学习打破了以往的个体教学方式,其强调通过全体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协作完成教学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在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借助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地构建认知,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化学反应的速率》这节时,我先是向学生问道:“食物的变质腐烂是一个什么过程?为什么有的食物易变质,有的不易变质?为什么食物放在冰箱不易变质?”这样一来,既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使学生明白了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有些反应快慢是可以控制的,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待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这一问题展开交流探讨,并利用已有的实验用具和药品进行实验探究。在这期间,我会在行间巡视,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便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课后延伸,学以致用,培养应用意识
化学是一门应用类学科,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绝非仅仅是应对考试。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应积极设立应用环节,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以学生家庭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与化学知识的联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调查研究,如“我家的用品有哪些是金属,哪些是塑料”“我家每年的能源消费分类与统计”以及“我家每月产生多少垃圾,是怎样产生的”等等。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学生对家庭生活的了解,而且还进一步拓展和发散了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时间对本地的水资源、煤炭资源或环保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真正認识到化学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及时反思,不断调整,改进教学,使之能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契合;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罗林兵.研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3):118-119.
[2]许自慧.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