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东山
【摘 要】强身健体是体育学科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在当前素质教育体制之下,教育有关部门对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呢?本文中笔者将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 健康体魄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51
塑造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素养的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所树立的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即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育人”而不仅仅是教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核心理念,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素养的构建,让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最终形成的是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而不是理论性的内容。尤其是结合我国以往的教学形式来看,过去几十年所实行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虽然在培养人才方面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教学思想和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教学的需要,如其强调考试为先的教学思想,导致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唯理论教学”现状,考什么,教什么;只抓做题能力,而不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什么……长此以往,导致学校陷入教与学的分离,逐渐导致教学效果的事倍功半。并且体育、美术等非考试学科逐渐流于形式,在教学中基本找不到存在感,最终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更缺乏全面的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毕业就失业”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因此,新时期学校教育强调各学科地位的平等,要求各学科课时安排合理,以促进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
体育是各阶段教学中一门必备的学科,也是长久以来在教学中受到忽视的学科。尤其是初中阶段,在学科增加、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不断增加,而体育学科自然而然受到各个学科教师的“青睐”。但体育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学科,相对于语数外等理论学科来说,体育教学的基础目标更倾向于通过外在的运动形式去塑造学生健康的身心,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体育学科是其他各学科教学中学生高效学习的保证。因此,在素质教育新时期,国家明确提出要做好体育教学,并且对于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塑造作用,通过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有效性呢?本文中我就从塑造学生体魄这一角度,具体探究初中体育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最基础的教学形式是户外运动,所以我们最先需要保障的是锻炼环境和设施的舒适度、实用性,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保障教学设施的齐全性和教学场地的合理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在青春期,活力足且运动表现力较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优先保障基础的教学设备齐全,如篮球、排球等基础性教学项目器材,从而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运动体验。另外,结合学校的不同情况,合理规划运动场地,尤其是针对空间不足的情况,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实现小场地教学,或者场地的多功能开发。总之要保证学生在基础的课余运动和体育课堂上有足够的空间和可选择的项目,培养学生最基础的运动兴趣。
其次,体育课堂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所以我们面对的是不同个性和体质的学生,抛开具体的教学方法不谈,作为体育教师我们需要先从自身出发去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构建活跃的、民主的课堂氛围。另外,还可以营造“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从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教与学的契合度。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初中体育课本身教学时间较为有限,而要做到塑造学生的健康体魄,我们势必需要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教给学生不同项目的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找到自身的兴趣点,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等。所以在教学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首先,针对初中生来说,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运动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因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传统的运动不感兴趣,尤其是女生。并且考虑到排球、篮球等运动往往对体力消耗较大,不利于学生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将传统体育项目和游戏相结合,如结合三步上篮,开展接力游戏,在减少对抗比赛所带来的损伤和过度体力消耗外,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达到全体学生锻炼的目的。
其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资源,结合自身的体育素养,开展更多类型的体育课程,充分兼顾学生的个性兴趣。比如在传统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武术、健身操、交谊舞等新的项目,采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学生的运动特长,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为课下的自由运动奠定基础。
三、身心锻炼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强身健体并不是单一的作用,它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且相辅相成。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实现身心锻炼的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首先,初中体育课堂上,我们要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不断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揣摩学生的心理,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或者负面的情绪,通过运动这一外在的锻炼形式,让学生在流汗的同时释放内心的负能量、压力等,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体锻炼为基础,培养学生身心上的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防卫技巧,运动中的损伤应急处理能力等,锻炼学生面对突发情况时的镇定心理,让学生通过体育课构建起强健的体魄和心理。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秉承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一方面关注学生身体的发展情况,通过构建科学的、活跃的体育课堂氛围,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以心理健康的教育,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燕武.论提高身体素质对初中体育训练的重要性[J].体育时空,2016,000(005):165,167.
[2]魏忠.浅谈初中体育如何更好的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J].孩子天地,2019,000(03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