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常虹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关乎学生基本知识理解能力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在提升课堂质量与学生兴趣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推动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力使课堂上的每个教学情境都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文章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情境艺术性与实用性不平衡的问题,并提出几种调节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情境教学法 艺术性 实用性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一次成功的情境教学能够以学生喜爱的方式高效地传递知识,并起到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然而,在创设情境时,许多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情境艺术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平衡。
一、情境教学法的使用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指的是一种被模拟出来的场景或氛围,通常依托于教室的环境、教师的语言与多媒体教學设备的演示内容而存在,能够将学生代入具有沉浸感的学习场景或氛围中。自情境教学法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速度与共情深度都有所增加,许多学生也在多彩的情境中逐渐培养出语文学习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仍未实现艺术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平衡。
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过于追求情境的美感,而忽视了具体的教学任务,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感官体验,但实用性过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无法进行高效的学习;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使用的情境创设手段过于陈旧,常常给不同的教学内容套用相同的情境模板,这样一来,虽然课堂上各项教学任务得以有效运行,教学情境看似非常实用,却丧失了本该拥有的艺术性。
为了避免走向极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情境中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持续为学生提供既不枯燥乏味,也不浮夸骇人的教学情境。
二、使教学情境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做法
1.徜徉诗境——使古诗词教学情境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部分,由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现代生活相差较大,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诗词内容时,很容易使教学设计与学生需求脱节,一味突出诗词的艺术价值或是单纯铺陈古汉语知识,反而增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在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语文教师理应实现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平衡,使两种元素在情境中和谐交融,带领学生自如地在诗境中徜徉。
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二句勾勒的景象可以被多媒体技术手段轻而易举地展现出来,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通过教师的解释,才能使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气势磅礴与意境深远。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选取如今鹳雀楼景区的宣传视频,在电子白板上展示鹳雀楼及其周边景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这座立于黄河河畔的古楼阁的全貌,与本诗原句的描写相呼应,从而使学生被古建筑的艺术之美吸引,凸显教学情境的艺术性。随后,为了让小学生理解何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入一段飞机航拍的视频,使学生相信诗中蕴含的道理,进而引申到人生理想层面,完成本诗意境的传达,体现教学情境的实用性。当小学生完成对古诗描写内容与思想情感的理解后,细节部分的基础知识教学也会更具吸引力。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自身独特的理解记忆诗句与生字词。
2.身临其境——使现代文教学情境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
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时,语文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着力于其薄弱部分,选择实用的手段增强学生的文字解读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对应的实际内容灌输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针对“一动不动地”“等待”与“贴着水面疾飞”等精妙的文字描写展开情境创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使用电子白板展示相关描写语句的汉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随后,再展示翠鸟的视频,鼓励学生寻找自身与翠鸟的异同点,使学生在反复的对比中体会相关语句的准确含义。教学中用于构建情境的图片与视频资源只起辅助作用,课文中的文字与语句始终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教学情境要保持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平衡。
3.直击内心——使写作教学的情境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
为了避免小学生将记叙文写成“流水账”,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直击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情境中,准确抓住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方面的亮点,将自己的思想与写作内容融为一体,发挥独特创造力。与此同时,若想释放学生的创造力,还要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以“植物园的集体出游”的游记写作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需要帮助学生回忆游览时的见闻与经历。这时教学情境的艺术性要高到足以让小学生对已经经历过的事件再次产生兴趣,而实用性则要高到足以让学生提取所需的写作信息。因此,教师可以在选择情境材料时进行创新,不仅要为学生播放当时录制的视频,帮助其回忆具体的事件,还要提供具有趣味性的道具,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探索。比如,在构建“巨型南瓜”的情境时,由于学生已经见过真正的巨型南瓜,只是为其播放视频无法调动其好奇心,很容易导致教学情境的艺术性不足。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伸缩纸筒,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提问学生是否记得巨型南瓜的尺寸,并以“合抱纸筒”的活动形式进行推测与测量,通过组间比拼确定最终结果。在这种带有游戏元素的情境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会大大提升,并且在探究答案的同时得到了可以用于写作的信息,在完成有关南瓜的景物描写时更加得心应手。这样该教学情境的实用性也就随之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已经在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因其自身丰富的趣味性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喜爱。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充分利用不同情境的教学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创新中不断整合教学情境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了使教学情境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教师可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地提取其中的艺术性教学资源与实用性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加以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孙丽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20(02):38.
[2]何德彩.基于情境教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3):51.
[3]钱运忠.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9(27):70-71.
[4]张雪波.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 ].当代教研论丛,2019(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