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丽萍
摘 要: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以嗓音为载体借助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嗓音的好坏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教师在工作中几乎每一刻都离不开使用嗓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合理用嗓,用科学的发声方式,让教师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说课,有益身心健康,确保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据调查,教师是患嗓音疾病的高风险职业,当前我国约有65%的教师由于多种原因患上了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咽喉粘膜充血、水肿和炎症等嗓音疾病,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这一事实应引起重视。本文通过探析当前教师学会科学发声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进行了一定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科学的发声方式;习惯养成;重要性
一、正确科学的发声方式
(一)丹田式呼吸方式
人们在说话和别人交谈时,大多采用的都是胸式呼吸,吸入的气息少,呼吸浅,气息的控制点在胸腔,声带震动就频繁,说话时间长就容易引起用嗓过度,绝大数老师都有慢性咽炎,就是因为过度劳累声带造成的。而科学的呼吸方式是胸腹式式联合呼吸,吸入的气息多,呼吸深,气息的控制点在丹田,声带减少了摩擦,极大的解放声带,保护嗓子。其实学会并掌握这种胸腹式式联合呼吸(丹田式呼吸)并不难,用双手放在肚脐两侧,深呼吸并控制气息,模仿青蛙用肚子说话。呼吸方式的改变让教师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说课,为身心健康提供保护。
(二)科学的气息训练
科学的呼吸法简要地说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在发声的过程中,胸部一定要挺起来,保持胸部扩张的状态。第二,吸气时要把横隔膜往下收缩,同时扩张两侧肋骨,但必须避免耸肩,即避免提起锁骨的吸气方法。第三,呼气时一定要保持住不间断的、均匀的气息,细心地有控制地呼出来。
练习呼吸需注意:第一,闻花香式,两手插腰,闭眼用鼻子和嘴吸入空气撑开两手并控制3秒,然后缓缓吐气使腰部放空为止,越持久越好。第二,惊讶式,保持上述姿势,用嘴巴呼吸为主,长大嘴巴猛吸气,灌满肚子,注意与鼻子呼吸相配合进行,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不会导致咽喉和颈部的肌肉产生不必要的紧张,然后缓缓用嘴巴吹出来。第三,脊椎式,身体放松,把气息吸到脊椎的左右两侧和肚脐的下方,吸气要深,气息的吸入量要大,气息要有较深的支点,用打嘟噜的方式快速呼出。
(三)发声共鸣腔体的运用
人体的共鸣腔体主要有胸腔、口腔、头腔三大共鸣腔体。在说话或歌唱中,由于音高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高音时主要是靠头腔共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们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声音。总之,不论是哪个声区,三个共鸣腔体都在起作用,只是不同的声区,其主要的共鸣腔体又有所不同。
怎样才能更好得三腔共鸣呢?首先,是要练习头腔共鸣。要得头腔发声的要领,从假声入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认为,用“Lu”声来训练头腔发声有神奇的功效。大家都可以试试。或者用九十度敬礼的方法,即九十度低头,同时发Mo,这时头部有共鸣的感觉。
二、科学的发声方式的习惯养成
(一)树立科学发声的意识
作为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科学发声知识讲座和科学发声的训练课程,让教师系统性地掌握有关于科学发声的理论性知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自身的嗓音健康,教师应认识到正确的发声方式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发声的意识。在平时工作和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进行科学发声的训练,呵护教师的嗓音。
(二)坚持训练,掌握科学的发声方式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式,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教师的身心健康。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反复训练,让教师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声音。如果我们了解了发声原理,掌握了一定的发声方法,学会科学用嗓,不仅讲起课来音色好听,感染力强,课堂效果好,而且自己也感到轻松、省劲儿、心情舒畅,因此,科学的发声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三)注意卫生和生活习惯,确保科学发声
教师应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饭前和饭后及时漱口,清洁口腔,保持口气的清新,每天喝够8杯水。教师在饮食方面上,注意营养,保持咽喉的健康。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清肺火的食物, 对于教师来说,其工作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必须大量使用嗓子,所以教师自身要合理用嗓,说话时要有节制,不要大声喊叫或讲话过多。平时多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坚持发声训练,确保科学发声。
三、科学的发聲方式对教师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讲课,上课用嗓时间长,容易疲劳,而工作的环境又有粉尘的接触,声带类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进行科学训练,保证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做到合理用嗓,调节呼吸,进行共鸣腔体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发声方式,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教师的嗓音健康,实现高效教学。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通过进行科学合理地训练,增强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从而带给学生更好地课堂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 杜瑶.论高校教师的嗓音保健与训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8(4):12.
[2] 刘湘,黄钟.论声乐教学的两种语言[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