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舞蹈专业本土民俗舞蹈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

2020-08-28 11:18林东旭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可行性必要性

林东旭

摘 要:面对社会发展及其需求的改变,中职舞蹈教育的培养模式已然发生变化,中职学校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培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舞蹈人才。着眼本土文化特色,开设本土民俗舞蹈课程,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本地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笔者通过中职学校舞蹈专业的教学实践,以梅州客家民俗舞蹈为例,旨在探析本土民俗舞蹈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中职;课程开发;必要性;可行性;梅州客家民俗舞蹈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同时对于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中职舞蹈教育已从单一的满足文化系统内部需求调整方向,扩大至培养从事本土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舞蹈人才。面对这种调整和变化,中职学校必须深入思考舞蹈专业的培养与教学模式,以就业方向为指导,培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舞蹈人才。着眼本土文化特色,开设本土民俗舞蹈课程,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本地区对舞蹈专业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笔者以梅州为例,通过对梅州市唯一一所开设舞蹈表演专业的中等艺术职业学校——梅州市艺术学校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出发,试图探析梅州本土客家民俗舞蹈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认识其作为课程开发之价值。

一、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从必要性方面来看,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的开发。既丰富了中职舞蹈教学,也促进了客家民俗舞蹈更为系统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丰富中职本土民俗舞蹈课程

目前,我国承办舞蹈专业的中职学校所建专业课程体系多是沿用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基训与民间舞作为中国舞专业课的主体课程,而其中民间舞也是沿用传统的大系民族民间舞,即汉族、藏族、蒙族、维族、朝鲜族、傣族作为该课程的单元课来教学。

但随着非遗热的升温,本土市场对于非遗舞蹈项目的重视使得就业趋势也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艺术团体需要排演本土非遗舞蹈剧目,舞蹈培训中心和学校需要传承本土非遗舞蹈,中职舞蹈专业人才应与本地区就业单位需求相匹配,这无不凸显出本土民俗舞蹈课程的重要性。已有部分学校较早就认识到本土民俗舞蹈作为独立课程开发之重要,如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六年制中专就单独开设了的本土特色课程“福建民间舞”,曾被评为福建省教育厅精品课程。但这并非普遍,有意识将本土舞蹈开发成独立课程往往需要中职学校有一定的科研意识,这就增加了该课程开发的难度。但为了培养更适合于社会需求的人才,丰富中职舞蹈专业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为培养适用于粤东客家地区舞蹈人才的需要,“梅州客家民俗舞蹈”作为独立本土课程开发则是大势所趋。梅州客家民俗舞蹈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着客家精神,为了解客家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活态可视资源。梅州市艺术学校作为梅州唯一所承办舞蹈表演专业的中等艺术职业学校,为梅州及其周边客家地区培养了大批舞蹈人才。学校一直以传承与发展客家文化为己任,创作出了一大批体现客家文化精神的民俗舞蹈。但以此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并未实施,学校仍是沿用中职学校舞蹈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客家民俗舞蹈的教学并未作为独立课程开展,其一般作为剧目排练的内容之一进行教学。对此,应梅州本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需求,客家民俗舞蹈教学作为课程的开发迫在眉睫。其作为独立课程开发极大地丰富了中职舞蹈教学体系,且丰富了我国中职本土民俗舞蹈课程的构建,使民间舞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舞种,即增强了学生能动性的训练,也丰富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身体语言认知。

(二)促进客家民俗舞蹈系统化传承

近年来,梅州客家民俗舞蹈的传承方式相较于自觉传承,更多的是依赖于当地政府及其文化相关部门的扶持。这样的扶持会带来两种影响,其一是利于梅州客家民俗舞蹈的宣传,给予更多的平台发扬客家舞蹈,认知是传承的基础,使其认知普及面更广。其二则是会出现一定的弊端,客家民俗舞蹈随着舞台化的展演已跳脱出原生场域的形态,编导的编排游离于传统特征,变得越发失去其原生性。

优秀的本土文化传承是及其必要的,但从以上利弊影响可以看出传承需要更加科学化,而使其变得更具系统性将给予传承一个更为理性的平台。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的开发正是为了使梅州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在尊重原生文化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取动作元素及其特征,将原有风格与训练性、表演性相融合,使学生在系统性的组合训练中即开发了身体的能动性,也规范了风格特征,同时还加强了对梅州本土民俗舞蹈的认知。

目前,针对中职舞蹈专业做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开发的学校尚无先例,但高校在此领域已有介入。如嘉应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学专业就开设了一门“客家民俗舞蹈”的主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了解、学习和传承客家传统舞蹈。嘉应学院的肖灿副教授与刘德欢老师还曾发文《客家舞蹈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以广东嘉应学院舞蹈学专业改革为例》,探讨了当下地方高校的舞蹈学专业办学同质化的现象,提出了只有依托地方优势,打造地方特色大学才是地方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究其办学层次与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嘉应学院的这门课程目前尚未形成独立教材,主要是授课教师给予客家民俗舞蹈基本舞姿、动作元素训练,并由学生完成组合的编排,这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更强。而中职学生相较于本科学生,其对于新课程的学习能动性较落,舞蹈专业则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给予动律定型与风格把握。所以,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在中职舞蹈专业的开发首要考虑的就是教师前期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与归纳,这将有助于梅州客家民俗舞蹈的规范化传承,从长远的角度看,也有助于推动客家舞蹈文化的发展。

二、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从可行性方面来看,校本教材的建设与课程设置的思考是探索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開发的重要环节。建构与本土相关联性的舞蹈教学结构,形成校本教材的可视资料,将有效推进该课程科学有序的开发。

(一)校本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的重要工具,一门课程的开设,必然要有规范的教材指引。但专门针对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的教材目前尚无,而相关校本教材的建设正是探索课程开发标准的可行性环节之一。

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的校本教材建设,首先,需要考虑到其最终展现形式是什么。教材一般分为文字教材与影像教材,本课程所建教材拟设定为影像教材,原因既是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直观性,且对于中职生来说,通过纸质教材中的文字了解舞蹈形态与动势较为抽象,而直观可视的影像教材更便于学生形象化的学习与理解动作,同时也便于教师准确的备考。其次,需要考虑教材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具体至对该课程的名称做一个界定,客家民俗舞蹈是指客家地区传统民俗活动中的舞蹈,展现了客家人特有的文化艺术。而梅州客家民俗舞蹈则具体化至梅州地区,是梅州客家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开发所涉及并运用于本土民俗舞蹈课程的梅州客家民俗舞蹈均以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中取材。这些非遗项目代表了梅州客家舞蹈的典型,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其归纳提炼为教材,便于学生通过教学组合认识具有代表性的梅州传统舞蹈形态及其背后的客家舞蹈文化。

(二)课程设置思考

课程设置是一个专业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合理的课程设置需要涉及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就需要从整体课程结构与具体课程内容两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就课程结构而言,合理的结构设置要考虑两点。第一,课程开设的时间。以梅州市艺术学校为例,舞蹈表演专业为三年学制,在校学习5个学期,考虑到生源在进校前多数未接触专业舞蹈训练,底子薄、基础落大部分学生的特点,在一年级开设本土民俗舞蹈的相关课程往往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律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课程将仍以基训与民间舞为主,主要开发学生的软开度、基本肌肉素质、能动性与协调性,使学生初步了解该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第二学年开设客家民俗舞蹈课程,这将更利于学生掌握动作形态。第二,学时的安排。本土民俗舞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一部分,而其跳脱出传统民间舞教学大纲,以独立的姿态开发可视为其是民间舞的延展课程。在民间舞每周四学时的基础上,建议客家民俗舞蹈课程每周开设两学时,即不影响原定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也能保证学生认识与学习本土舞蹈,便于与剧目排练课有序衔接,为客家民俗舞蹈剧目的排练提供娴熟的身体语言。

二是就课程内容而言,需要明确教学内容的可行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培养更适用于本土的舞蹈人才,所以教学内容就要以社会需求来定位。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课程内容将以校本教材为主,通过梅州不同代表性传统舞蹈的教学组合学习,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本土流传较广舞蹈的基本动律与形态。第三学年第五学期的教学以客家舞蹈剧目的编排为主,旨在通过第二学年学习的积累与舞蹈编导课程进行衔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编客家舞蹈剧目,为供需就业的舞台做准备,便于当地艺术团体、文化部门、传承中心等就业单位选择适合自己岗位的学生。

中职舞蹈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着眼本土文化特色,调整适用于本土需求的培养模式已然需要思考。通过对中职舞蹈专业本土民俗舞蹈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使课程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更易于为就业单位培养出符合本土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同时,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课程作为本土民俗舞蹈课程的一部分,开拓了中职舞蹈专业本土化人才培养研究的新领域,细化了中职舞蹈教育研究,既丰富了传统教学模式,也为客家舞蹈艺术的传承与普及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肖灿,刘德欢.客家舞蹈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以广东嘉应学院舞蹈学专业改革为例[J].艺术教育,2015(11):134-135.

[2] 朴红梅.高职院校客家舞蹈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以广东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8):60-63.

[3] 吴微媚.素质教育中体现的民族文化、地域風韵:中职舞蹈教学后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230-231.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可行性必要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