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艳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踏入数学世界的基础,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更要通过具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并能够以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是依据小学低学段的数学教学进行了讨论,围绕游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设计展开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经验
相比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数学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并不能十分透彻地掌握数学知识,或者是靈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长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将数学中较强的理论知识以及逻辑思维与学生的具体游戏活动进行相应的整合,既能够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一、借助游戏形式,保证导入环节的有效性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也是一节课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在授课初始就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本节课可能会涉及的知识,以及本节课所需要自己掌握的内容,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时,教师可以将导入环节设计为学生的动手摸物品、猜物品以及猜物品质量的活动。首先,教师将不同的物体放在纸盒子内,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摸纸盒子内物品的顺序,每样物品最多两个同学负责摸,其余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具体物品的猜测以及质量单位的猜测。其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自己所感知到的物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提示,也就是给出克和千克前面相应的数字。比如,纸巾的质量为30g,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出30,g与kg由学生来定夺。这样的方式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的基本认识,教师在教学之初就掌握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从而为学生后来区分二者的概念做好铺垫。
二、利用游戏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小学阶段涉及的计算题目较多,而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部分教师所选取的方式不太明智,一般是利用大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进行练习与巩固,在不断的计算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推理能力。这种方式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学习能力,却也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固化思维,不少学生认为:数学=做题、数学=练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趣味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够利用游戏活动来进行思维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性能力,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游戏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不是为学生的学习加重负担。
三、设计游戏竞赛,提高巩固环节的实效性
为了加强巩固环节的实效性,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与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游戏竞赛,通过对抗的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养成爱积累、爱思考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需要进行对抗的比赛项目,主要是通过不同的题目的计算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通过对学生好胜心的激励来锻炼学生,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为每个学生小组公布具体的计算题目,学生小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出所有题目的答案,最终由教师和全体学生来判定每个小组的得分数。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小组内做好分工和规划,主要是避免学生之间的大声讨论,以免影响其他学生。同时,因为题目较多,做好题目的划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小组的工作量,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进行二次复查。在这样对抗的比赛过程中,学生会因为隔壁小组的计算进度而加快自己的计算进程,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速度,从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设计合理的数学游戏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有效的成果,获得确实的成长。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游戏,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融入游戏,加强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可以利用游戏竞赛来增强巩固环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褚伟伟,褚素萌.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120.
[2]苏骁靓. 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