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玉婷 张季云
摘 要 以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指导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开发,是职业教育提升为类型教育的必然选择。课题组比较了职业教育领域最典型、最主流的两种课程开发方法——DACUM与BAG的异同,认为高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根据生源对象、培养定位与目标,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也要牢牢把握好构建过程中的核心和重难点问题。
关键词 能力本位 课程开发方法 专业能力拆解 以学为中心
Abstract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upgrade to type education to guid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ability based education thought. The task force compared the two most typical and mainstrea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DACUM and BAG, and though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etency based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echnic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training orientation and objectives, but also firmly grasp the core and key and difficult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words ability-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ethod; professional ability dismantling; learning-centered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将我国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由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转向特色更鲜明、行业企业参与度更高的类型教育。这其中,核心领域和最迫切的现实问题,是以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取代知识本位教育理念。
1 能力本位教育的理论概述
1.1 理论内涵与教学原则
能力本位教育,也叫能力本位职业教育 (Competence 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CBVE),是指围绕职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组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体系。[1]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建立学习内容与工作领域的联系。
它的教学原则,核心是坚持“职业能力培养”,而不是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教育。它强调(1)以能力为依据,确定培养目标;(2)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3)以能力为本位,制定教学计划;(4)以培养能力为轴心,灵活组织教学。[2]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促使学生掌握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1.2 基本特点与教学优势
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特征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以现实职业分析为主;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灵活;采用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制富于弹性;对教学的评价反馈客观而且及时等。[3]
它有明显区别于传统知识本位学科教育的教学优势:(1)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突出,与生产与服务一线的职业岗位实现技能对接,更加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紧缺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校企合作、工學交替、教学做同步,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动手能力更强,教学质量更高;(3)理实一体化教学,促使高职教师苦练职业技能,课堂延展到车间、工厂、实验室,教学能力更丰富。
2 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方法选择
DACUM与BAG是职业教育领域两种最典型、最主流的课程开发方法,都以能力为本位,开发起点、目标指向和开发方法相似,但在能力观、具体的开发流程与内容、最终的开发产品上又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所示。在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之前,要进行方法比较,并根据生源对象、培养定位与目标等,做出更适合的方法选择。
2.1 DACUM课程开发法
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课程开发法,由美、加两国在1966年联合开发,主要服务于流水线岗位技能操作者的培训。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完善和发展。它以实际工作任务需求的能力为着眼点,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依托行业企业专家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采用头脑风暴分析得出能够胜任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
2.2 BAG课程开发法
BAG(德语Berufliche Arbeitsauftrag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课程开发法,由德国不莱梅大学与大众汽车公司在1996年合作开发,服务与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课程改造,适应当时学习与工作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的时代背景。它以高于企业单一岗位技能需求的职业发展为着眼点,不仅依托行业企业专家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还有其广泛的岗位任务经历,采用头脑风暴分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的内涵,并转化成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步骤,按照职业发展阶段的难易程度设计学习情境、编制学习材料。
2.3 方法比较(见表1)
2.4 方法选择
DACUM与BAG课程开发方法分别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泰勒科学管理主义思想和流水线生产组织方式,扁平化管理和精益生产方式,对劳动者素質要求各有不同。这是造就两者差异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DACUM 法更加适合岗位分工明确、技能初级的岗位培训,让学习者短期内快速掌握操作技能。而BAG课程开发方法更加适合服务于职业生涯发展,培养能胜任错综复杂的工作任务和具有主体性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5]
3 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与重难点
根据职业教育课程专家徐国庆教授的“三层四环”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技术路径:第一层为职业领域的能力标准建立,分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及其典型产品;第二层和第三层属于学习/课程领域,第二层为课程设置与内容分析,基于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确定课程内容;第三层为基于学习分析的项目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职业领域的“典型产品”设计学习项目和教学方案,有效地实施课程内容,以达到培养的职业能力目标。
本文认为,这三层分别体现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与重难点。第一层“职业能力标准建立”即为核心;第二层“课程设置与内容分析”视为难点;第三层“项目教学设计”则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领域。
3.1 核心:专业能力拆解
能力本位课程,是以职业能力为基本支架构建的课程。构建高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需认清认准真正的核心,是专业能力拆解。而专业能力的拆解,必须依托每个专业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该企业能够提供系统的工作领域、深入的工作任务、明确的职业能力;使得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发挥实质性作用。企业专家以行业标准对专业能力进行拆解,得到专业能力清单;拆解得到的能力,是教材开发的基础单元。
3.2 难点:增减能力条目
一群经验丰富、优秀的企业专家,挖掘一个专业对应的所有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拆解得到的职业能力条目可能多达几百条(一些任务成果不明显的专业或岗位,可能条目较少),而职教专家们一致认为专业核心课程在6至8门为宜,这突显了高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开发的难点: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增加和删减能力条目,提高任务的教育价值。
客观科学的操作方法,是为每一个专业列举“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联矩阵”。关联程度最高的6至8门专业课程即为专业核心课,每门专业课程的课时与关联程度高低相对应。
3.3 重点:以学为中心
职业能力获取是比较复杂的技术过程,教学领域对教学项目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是可以直接依据所开发的能力体系组织教学,而无需通过积累系统的理论知识后才能进行相关职业能力的学习。这里涉及到对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逻辑,依据职业能力难易程度进行重新排序。
要做好重点领域的重点工作,关键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在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教学逻辑时,打破学科本位的理论知识体系,从低年级开始,创设“有价值的自然情境中的问题”,按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需要,由易入难设置专业课程的教学逻辑,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能力本位教育[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能力本位教育#3_2
[2] 岳胜男.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在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3] 范博,盛子强,周琪.BAG与DACUM课程技术比较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6):85-87.
[4][5] 何兴国.DACUM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2(2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