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继龙 李伟琼
摘 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普及化进程,不管中央还是地方都对高校发展制定了改革方案,进行了顶层设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就是广东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因此,如何既能冲击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又能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实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面临的关键性难题。本文认为,高水平学科建设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核心所在,差异化发展战略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根本方向,高水平学科团队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基本范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应有之义,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学科建设 路径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entering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Both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formulated reform plans and carried out top-level desig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the important demand for Guangdong'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nter the new normal state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a key problem for High-lev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at how to not only impact high-lev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t also follow the basic Law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aliz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disciplines is the co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fundamental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high-level discipline team is the basic paradig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and the prosperit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s the due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re the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eywords high-lev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path
0 引言
當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普及化进程,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高校发展制定了改革方案,进行了顶层设计。正如2016年,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意见》(粤发〔2016〕1号)指出,为更好支持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到2020年,广东省要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要把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为广东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①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伟大进程中,如何既能冲击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又能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实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面临的关键性难题。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需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坚持“做大做强理工类学科,做精做实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学科发展战略、拓展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或许可以成为解决这些关键难题的路径选择。
1 高水平学科建设始终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核心所在
中国自从开展高等教育以来,学科调整与发展始终是推动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龙头与依托。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时期举办新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主要体现在与国防有关的造船、制炮、电报、交通等学堂的设立。例如建立福建船政学堂(1866)、天津电报学堂(1880)、广东水陆师学堂(1882)、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1892)、山海关铁路学堂(1895)等等。甲午战争以后,清朝政府才切实认识到富强之要途,并不只在坚船利炮更在于工商农等实业发展,于是转而更加重视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农工商等实业学堂的建立,例如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都把实业教育列入学校系统,建立直隶农务学堂(1902)、直隶高等工业学堂(1903)、奉天实业学堂(1906)等。②
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以后,认为高等教育应注重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实用科学学科。1929年4月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规定,“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③1929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规程》规定,大学“至少须具备三学院,并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大学教育注重实用学科之原则,必须包含理学院或农、工、医各学院之一”。④中华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奉行“注重实科、限制文法科”的原则,在高等院校中进行学科调整,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理工类人才,从而推动了工程教育以及工农商等实用学科发展。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序幕已经拉开,“一五计划”计划即将开始,但高等教育规模小、学校类型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层次结构比例不协调、地区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显然并不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要求。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例如,清华大学改为多科性工业高等学校,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并入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及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也合并为新成立的华南工学院等等。此次调整顺应了中共中央关于高等教育“要很好地配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配合工业建设的需要”的要求,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对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立足新时代,教育部开始部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也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变革。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高校发展制定了改革方案,进行了顶层设计。广东省就明确提出,为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要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广东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
纵观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脉络,不管是洋务运动时期为“富国强兵”开设的造船、制炮、电报、交通等学堂,或是甲午战争以后开设的工商农等实业学堂,亦或是中华民国时期为“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而开设的理、农、工、医实用学科学堂,乃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配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配合工业建设的需要”进行的高等院校大调整,甚至是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都紧紧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院校良好运行,从而为人才培养、研究科学、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
2 差异化发展战略始终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根本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顶层设计,提出和推动了许多全新的区域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等,为传统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全新内涵,形成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战略,打开了国内发展的新空间。⑦
广东省提出“要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广东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正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这就要求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从国家对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的角度出发,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功能。
正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提出,要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重点围绕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预防兽医学等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以及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强化理工优势、全面开放办学,聚集创新资源、深耕产教融合,加快建设成工科优势突出、应用特色鲜明、服务成效显著的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⑧
东莞理工學院提出,要重点围绕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等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集群,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⑨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提出,要充分发挥华南地区唯一石化特色高校的竞争优势,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7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以及工业催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在华南地区石化产业生产过程装备安全和控制技术、石化装备防腐技术、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食品添加剂与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形成领先优势,努力建成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⑩
综上,针对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而言,要始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牢牢把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这就更加要求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需要根据自身所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产业需求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产业需求优化学科结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
3 高水平学科团队始终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重要范式
纵观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脉络,不管是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争后期、中华民国时期所开设的高等院校,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的高等院校大调整,学科建设始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受到政府重大影响。正如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明确指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要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紧密衔接,立足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以重点建设学科为主体,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从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科技研发服务平台,汇聚一批产学研结合紧密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培养一批区域创新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最终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更好地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努力建成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各高校相继制定了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学科建设规划,对各自的学科发展与调整的目标、思路等做出了明确规划。
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科基本上都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间的界限相对分明,因此,以单个或相似的几个学科建构的学科建设模式,一直以来是大多数高校学科发展的基本模式。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诸多社会问题呈现日趋复杂的现象,这就要求科学研究势必要突破原有的学科边界,跨领域、跨学科、多学科的科学研究方式应运而生,从而使得问题导向成为了学科发展的新范式,例如“人工智能+X”“临床医学+X”等等跨学科、高新技术大融合的学科建设模式,这种学科建设模式进一步拉近了高等院校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加强与拓展了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将有关联或者相近的几个学科组合成学科群来进行学科建设是大多数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例如东莞理工学院就提出了“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集群”的学科规划,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提出了“重点打造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五大学科群”的学科建设规划。有的高等院校突破传统学科分类的框架,进一步强调学科交叉、协同、融通,构建了以“学科+团队”为基本模式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学科+团队”的学科模式呈现金字塔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要分为三个层级:以现有学院、学科、专业为建设基础作为金字塔结构的第一层级,重点支撑第二层级的学科群的发展与稳定;在第一层级基础之上,将有关联或者相近的几个学科组合成学科群组建重点发展的学科群作为第二层级,重点支撑第三层级,也就是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良好运行;依托第二层级的重点学科群,将有关联或者相近的学科研究方向组建成团队,形成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科研与教学团队。
综上,通过对三种学科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不管是例如“人工智能+X”“临床医学+X”等跨学科、高新技术大融合的学科建设模式,还是“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集群”,归根到底依然是“学科+团队”的学科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即都是在现有诸多学科基础上组建学科群,最终在学科群的基础上组建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因此,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以“学科+团队”为基本模式的高水平学科团队始终是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重要范式。
4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始终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应有之义
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是广东省为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而针对高等院校所作出的重大战略规划。然而,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并不是要求“理工独大”而是“理工强校、文科繁校”,也就是在坚持“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既要做大做强理工类学科,也要做精做实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科”,也就是要始终坚持“理工强校、文科繁校”的学科发展战略,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一直以来都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更加要求高等院校始终站在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高度,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研究目标,解决重点问题,要进一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也表示,人文精神不仅是诗情画意,更包括超越性——对人类前途的整体性思考、对现存制度的反省与质疑、对科技万能的阻隔与批判,长远看,这些并不体现为GDP或SCI的思考,对人类的意义,或许更值得称道。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指出,如果说上一个百年,清华是百年辉煌;那下一个百年,一定是人文日新。传统视野里以交通轨道学科见长的西南交通大学,也召开了文科繁荣工作座谈会,表示将在文科建设上有“大决心”“大手笔”。华东理工大学也宣布成立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等。
综上所述,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历史任务,也承担着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角色,更承担着对人类前途整体性思考、对现存制度的反省与质疑、对科技理性的批判的历史使命。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与发展的高等院校,尤其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对人才培养、科研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大意义。
5 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始终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設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个重大判断: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必然成为了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伟大进程中,要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以贯之的推进党的建设,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精准研判发展新形势,科学把握发展新规律,主动适应发展新变化。要实施开放发展战略,通过共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加强教师合作交流与人才引进等具体措施,完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格局,拓展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在这个“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太空技术、生物技术、量子科技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全面酝酿,由此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巨大发展,带来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显著变化。立足新时代,广东省要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就必须始终坚持“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太空技术、生物技术、量子科技为代表的新学科、新专业,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基本导向,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全面推进高层次国际合作与交流、教师研修培训、学生交换学习项目、青年教师国(境)外研修、对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项目,进一步拓展优质渠道,提升高层次合作,切实提高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6 結语
纵观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脉络,不管是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争后期、中华民国时期所开设的高等院校,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的高等院校大调整,乃至于广东省为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提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战略规划,构建高水平学科始终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核心所在,“差异化发展战略”始终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根本方向,高水平学科团队始终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基本范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始终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应有之义,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基金项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7年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
注释
①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意见.南方日报,2016-01-06:A03.
② 方增泉.略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学的学科调整——从大学教育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的角度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28.
③ 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3册).商务印书馆,1936:794.
④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乙编(教育法规).开明书店,1934:61.
⑤ 方增泉.略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学的学科调整——从大学教育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的角度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29,130.
⑥ 扎根中国大地 奋进强国征程——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国教育报,2019-09-22:01.
⑦ 魏礼群.“四个全面”:新布局新境界.人民出版社,2015:48.
⑧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简介,https://web.fosu.edu.cn/school-intro/school-overview,2019.10.
⑨ 东莞理工学院简介,http://www.dgut.edu.cn/xxgk/xxjj.htm,2019.11.
⑩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简介,http://www.gdupt.edu.cn/static/xxgk/index.html,2019.09.
广东地方高校获百亿支持 包括港中大(深圳),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edu/gao_deng/gao_jiao_news/201612/t20161221_1477566.shtml,2016-12-21.
胡建华.“双一流”建设对大学学科调整的影响.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7:2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08.
给高校文科生的好消息传来 尤其是这几个专业,新浪新闻https://news.sina. com.cn/c/2018-11-08/doc-ihmutuea8291309.shtml,2018-11-08.
季为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2020-02-03:09.
百年大变局与中国战略机遇.人民论坛http://www.rmlt.com.cn/2019/0621 /550104.shtml,2019-06-21.
罗建波.从全局高度理解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习时报,2019-06-07:A2.
参考文献
[1] 省秉林.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之道[J].北京教育(高教),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