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如何回归生活

2020-06-30 18:50莫卫民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回归生活品德教育

莫卫民

摘 要:生活是一切教学内容的来源。且“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紧扣生活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让他们阳光向上,热爱生活,更是这门学科开创的意义所在,也是这门课程的灵魂。因此,让课堂教学的思想重新回归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 品德教育 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教学课程,是以品德教育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总结发现成长与生活的美好。利用学生们的求知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正确引领他们去感知生活,实践生活。其课程加强了品德修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度。为学生迈入生活参与社会提供了目标。更好地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主动将授课内容和生活进行结合

学校进行的课堂教育相对现实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会在成长中暴露出来,而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多是对生活的疑惑。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率以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授课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客观事实进行模拟,使其成为被学生有效吸收的通俗易懂的知识。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相关道理。因此,现实联系实际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的束缚,让他们不再拘泥于课本中的条条框框,让他们的思维进行发散思考。通过引导找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围绕生活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沟通,如何辨别,培养他们优良的品德以及乐于研究,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比如在教学中,在《小学生活开始啦》一课时,我们可以用“小熊上学的故事”来进行导入,通过故事的方法主动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告诉他,把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主动讲出来,并随机找几名学生来回答问题。让学生真正通过看、听、想来意识到小熊的做法是错误的,让 学生有一种代入感,让他们将自己的经历和小熊的经历进行联系,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1]。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没有正确的指引,这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不单单应该从形式上做到,更应该从实质上解决学生在信息获取不对称上的劣势。

二、对品德与生活的理解与指导

有的老师对学生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学生却往往 “我心依旧”,所说所写与所做所为不一样,课上与课下不一样,校内与校外不一样。何故?我们的德育常常局限于课堂之上、学校之内,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是最主要的原因。《教育学》中指出:“实践,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然后再学习做事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构造,明确一个这样的目标, 孩子们自然就会从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思考,而不会被限制在课堂甚至是学校中的事情,“品德与生活”也就不会在有利在生活之外。按照上述第一条的方法先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教学计划有机结合。设计出“了不起的纸张”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年级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进度进行调整,不同的地区也可以选取带有本地特色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生活尝试)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小小一张纸来之不易,并且在处理之后可以耐得住火烤,耐得住水蚀[2]。活动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告诉他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充分的调动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们踊跃发言,并对回答对意思的同学进行表扬,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后不轻言放弃。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学习上、生活上不轻言放弃从而成功的事例,让学生置身于在具体的问题情景当中,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了解坚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提升到更深的层面上来,正所谓化知为行,老师通过引导把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有意引导,把行为延伸到课外,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设计相应的实验边加以引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来,真正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实验中所蕴含的道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悟理说理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具体引导一些学生走出烦恼。

三、开放式教学

“品德与生活”无限贴近于生活,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都具有开放性,旨在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生活、主动探究生活,在学习活动中成长,在发展成长中学习。“品德与生活”授课时,老师应根据低年级同学的生活经验为依据,以儿童与自我、与社会、自然的观点进行备课,指导学生健康、安全、愉快、有意义的生活。利用开放的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3]。从小学生眼中的生活捕捉有意义的事务。只有形式多样,符合儿童的生活体验,充满童趣,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的教学活动时形式应不拘一格,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主动将授课内容和生活进行结合。教学活动形式可以单一,也可几种形式结合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活动时间,这种安排可以是灵活机动的,不同的主题、内容,可以在一节课完成也可以是一个长久的任务。这样,兴趣使然,学生们的思考和记忆更为深刻,更可以理解教育的良苦用心。

结语

品德与生活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贴近生活。学习内容联系生活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而这些交流、互动、提问、回答更是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更好的生活关键所在,也是学生让能明白这门课程中所讲内容的秘籍所在。回归生活,是“品德与教育”的灵魂,亦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的法宝。其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刘金光.回归生活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75-76.

[2]吕锋.让课堂回归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思考[J].学周刊,2018(10):123-124.

[3]吴穗玲.让课堂回归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思考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13):70-71.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回归生活品德教育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