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阿香
摘 要: 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不断丰富,教师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切实做好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课堂练习与课堂评价等进行分层,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参与感和成就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关键词: 分层教学 课外辅导 作业设计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内在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有目的地分成几组,或者几个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有区别地对待各个层次的学生。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有的放矢。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这一理论的指导不仅在我国存在,国外也有代表性的学者就分层教学提出各自的看法,如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在《掌握学习理论导言》一书中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这就表明,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层级和阶段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得不采取分层教学方法。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明确说明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理论。总之,所有这些教育教学理论都表明,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法”是对科学合理化的教学理念的实践和革新。
一、分层教学重心在对学生合理化的分层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课堂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课堂分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同时,基于对学生的心理保护,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有一个更加合理化的称谓,如“学优组”“上进组”“励志组”等,让有层次的称谓激励学生奋进。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合理化分层是一切分层教学实践展开的基础。对学生的合理化分层应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评价、课外辅导和作业设计四个方面进行。
1.教学活动分层,才能有的放矢。
首先,在教学活动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和三维目标。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散讲解到综合归纳。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学生掌握知识时必须从“了解”“掌握”“理解”“欣赏”“扩展”等环节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越具体,越是细化,学生的达成度将会越高。当然,在确定三维目标时,应注意弹性和尺度的灵活把握,不可过于拘泥于目标的实现,也不可弹性过大影响目标的实现,在留有余地的范围之内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课堂的预设目标有突破。
其次,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教学目标中哪些是基本目标,是要求所有学生应该掌握的;哪些属于较高的教学目标,是学优组和奋进组必须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及特长生潜能的开发问题。
教师要认真细心地分析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适当的教学方法,然后找到差距,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再次,教学过程要坚持面向中等、兼顾一般学生的原则。教师在备课阶段设定三维目标时,多是有深浅之分的,这时就要注意将较难的内容让优等生去解决,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励志组的学生。如有教师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后,提问学生学完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纷纷举手,学生甲说:“小说的叙述者若瑟夫是个未成年人,对成人世界存在的复杂事件是仰视的。”学生乙说:“于勒是一个失败者、受害者,早期:行为不端,糟蹋钱。中期:正直,有良心。晚期:自食其力,有不拖累人。”学生丙说:“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唯利是图、势力、爱慕虚荣……”听了学生发言后,这位教师提出了一个更加深入的问题:“同学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可能会遇到落魄者、成功者、势利小人,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有学生说“对落魄之人,我们应该报以同情之心,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们”,有学生说“成功人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效仿的目标”,有学生说“对于势利小人,就应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那样‘远小人,孤立和远离他们”。总之,在这堂课上,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都能从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说起,还有学生能结合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发言层次虽有不同,但多能切中肯綮,有感而发。
2.课堂评价分类别,做课堂的主人。
分層评价是为实施分层教学打基、做保证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例如对于“励志组”的学生以表扬为主,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予以肯定,鼓励他们的进步,即使进步很小,如果能够及时捕捉住这些优点,并给予激励,往往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上进”组学生要采取激励的方式,对于不足之处要适当点明,并且告知其改正的方法,促使其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优组”的学生要以竞争性评价为主,激励他们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总而言之,通过课堂学习方式评价、作业评价和课后测试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充分调动不同层级、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个层级的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二、课外辅导形式多样,兼顾不同层级
在授课辅导之外,课外辅导是课堂的延伸,是课堂表现形式的另一种体现,因此,形式多样的课外辅导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分层教学。具体来说,在课外辅导中,首先,要注意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课内辅导时,教师在授课中的适度启发、及时纠偏补弊都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但是课下学生仍然有问题存在,这就要求教师以课后作业、家庭作业等形式补充,以巩固和丰富课内知识。同时,课外辅导的内容必须是对课内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策划和选择课外辅导内容,在量和度的方面做出恰当的把握,并能预测出课外辅导可能会对课内辅导产生的积极作用。其次,注意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时,主要是教师在晚自习时间,针对所有学生都存在的问题,并且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点的完全突破,教学难点的彻底掌握,针对全班所有学生感到有困难、理解有难度的知识点做出再次的讲解和辅导。个别辅导一般来说是针对“两头”的学生,即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优生因为很优秀,基本的知识早已掌握,所以在学习中得心应手,针对这些学生要适当“加餐”,即老师要在教学难度上适当加大,教学内容上适度挖深,使这类学生有更长远的提高。学困生因为本身就跟不上进度,连基本的知识都难以掌握,所以需要老师单独辅导,有时甚至需要将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再次重复讲解,使之彻底掌握和理解。例如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莫怀戚的《散步》,要求学优生不但要理解文中祖孙三代互相谦让、互相爱护的含义,更要理解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课文的艺术手法;对于学困生只是要求掌握文本中的内容、祖孙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对文本分层后准确概括段落大意等基础性材料。
三、作业设计有层次,学生分层选择提效率
语文教学中,课内作业可以“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同时完成,课外作业最好分层布置,兼顾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差异,使学困生的智力发育不至于受到抑制,不望而生畏,不抄袭作业,不再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基于此,布置作业时要对学生采取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层级作业法。如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本课的必做题可以设计为:背诵全文,辨析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选做题:归纳本文重点文言词的古今异意、特殊句式、艺术手法。这类作业中,必做题的设计满足了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选做题的设计使基础较好的学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此这样的针对性较强、准确恰当的练习设计不仅能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系统掌握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分层教学必须贯彻的理念
古语云“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本文所谈分层教学,就是要分开层次,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学生拓宽发展空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分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分层,而在于对所有学生都能够因材施教,达到最佳教学目的,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分层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现代语文核心素养的新理念和思想,在学生积极配合的基础上,将教学任务落到实处,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艺术及教师的思想认识等有更加深入的要求。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定位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开发者。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交流、质疑……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并适时维持课堂秩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辩论、争辩和发表见解,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就自己对课文的读后感、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对文本中困惑不解的地方等发表“高论”。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思维活跃了,课堂成了演练场,分层教学才真正实现了。
其次,教学中凸显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对中学生的成长是有深远意义的。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揭示的是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认为学习过程既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更是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被激发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激励学生发表见解、激发创造力的过程。所谓的教学辅助资料中的参考答案是不适合所有学生的,分层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借以发展其认知和感悟能力。
再次,将开放式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在新课改中,开放式教学理念是一条纵轴,在教学中要积极体现,开放式教学是对教材开放,对学生评价开放,不是放任学生,提倡的是多元化教学,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认知、体验和感受。例如本文上面所举的教学片断,就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和认知。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以教师的认定标准和言论确定的,而是建立在师生、生生及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这种教学评价是立体式的、全网覆盖式的。还有,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业延伸到思想道德,由书本知识延伸到实践活动的参与。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从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和生活教育。我们常说语文教育就是“学生心灵的教育”,文学教学应该始于文本,引领学生的思维在文本中游走,让学生得到审美享受,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解读文本,有感而发,借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最终披文入情,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之,在中学阶段实施分层教学,最终目的依然是希望用教学形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學习乐趣,调动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摇动、被推动、灵魂被触动的感觉,让青少年身上那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被唤醒,让他们心灵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让他们的心灵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许建中.语文学习指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2][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美]埃金,等著.课堂教学策略[M].王维成,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4]施良方,等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周小山,严先元,编著.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