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婉毓 胡燕娜
摘 要: 根据景区文本英译强调“生动”“形象”“简明”“准确”等特点,本文以历史悠久、风情浓郁的河西走廊——“一带一路”甘肃段著名旅游景点翻译为例,结合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地理环境、表述方式等四个层面,在中西方人文特色存在差异的背景下,全方位发掘翻译精髓,使景区文本翻译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景区文本英译 河西走廊 多层面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多元发展的新时代,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变得丰富多彩。为了使游客能更好地欣赏美景,精确而不失原意的景点文本英译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西北五省”之一的甘肃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部分,其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为当地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浓厚的旅游资源。景区文本英译旨在充分传达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景区特色,并通过准确的文字描述、生动的语言表达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从而激发他们对不同景区的探索兴趣。同时,在景区文本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根据当地的文化背景、历史源泉和重大事件,结合外国友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以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文字,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外国游客了解景区的历史背景,领会当地的灿烂文化。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地理和交流等角度,对翻译精髓进行多层面发掘。
二、从历史背景角度对翻译精髓进行发掘
精髓,即事物的精要部分。翻译精髓,要求学者在结合多重因素的情况下,对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达。在不同景区英文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用最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内容。
历史遗迹是城市兴衰的见证者。在翻译旅游景区时,可以先将历史背景作为出发点,使游客在观光过程中更容易探寻城市发展的轨迹。下面,以“一带一路”甘肃段旅游景点中历史较为悠久的酒泉市与张掖市的城市名称翻译为例:
1.以“戈壁明珠——酒泉”为例
作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的酒泉市,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地带,以自身广阔的面积(约占甘肃省总面积40%)被列为旅游资源最富足的地区之一。关于酒泉,著名诗人李白曾为此地题词“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相传,西漢时期,汉武帝刘彻派将军霍去病带一万精兵横扫匈奴,大战告捷后汉武帝大为喜悦,赐长安御酒一坛来犒赏他。霍去病认为功劳是大家的,便将御酒倒于金泉之中,与将士共饮,酒泉也因此得名。此泉至今仍保存在西汉酒泉胜迹(现酒泉公园)中。在翻译景区地名时,除了直译之外,还应向游客充分讲述命名的历史背景。例如,可以将酒泉(Jiuquan)结合历史因素及中文含义解释为“a spring of wine”,或是将西安(Xian)解释为“western capital”等。
2.以“桑麻之地——张掖”为例
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是古代丝绸之路交通往来的必经之地,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处,也是集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城市。
公元前121年—前111年,汉王朝为赶走匈奴、统辖河西、远通西域,派霍去病、赵破奴等大将率万骑精兵从令居出发,对匈奴进行了全面扫荡,彻底消除了河西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在疆域扩大,移民骤增的情况下,为实现“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战略决策,因策略名称而设立了张掖郡。在翻译时,结合历史背景因素后,将张掖译作“Zhangye”的同时,也可用“Open the arms of the motherland”进行阐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将武威市(Wuwei)结合历史背景解释为“耀武扬威”,即“A show of force”等。
通过以上两座城市的名称翻译不难发现:在阐述旅游地点时,结合名称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方式,使景区翻译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三、从文化底蕴角度对翻译精髓进行发掘
文化,顾名思义,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是“分析、理解和包容”。在景区文本英译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文化的特性与作用,让游客深入了解景物的创造方法、时代氛围和表现形式,从而让景点所蕴含的文学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下面,以“一带一路”甘肃段旅游景点中文化氛围较为浓郁的敦煌莫高窟和酒泉鼓楼景点文本英译为例:
1.以“千年文明——莫高窟”为例
莫高窟(Mogao Grottoes),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俗称“千佛洞”,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窟内以泥塑为主,颜料取之于天然矿石,色彩绚丽,因此有“彩塑”之称,塑像是石窟的主要部分,石窟中的壁画更多的是起装饰作用,二者结合于同一空间时,完美地展现出古代艺术的丰富多彩。
关于“窟”的翻译,经查阅词典也有两种,分别为cave和grottoes。第一种cave(noun)英文解释为a large hole under the ground或a natural void in the ground,通常多指延伸至地下深处的洞穴,例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交汇处的庆阳市,当地居民根据沟壑纵横的地理条件,在天然土壁上挖凿了不同形式、千姿百态的洞穴,它作为当地人们的居住场所,造价低廉、施工简便,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重要遗迹,倍受人们珍惜。对于此类窑洞,可采用“cave (dwelling)”的翻译方式;第二种grottoes:(noun)a small cave, especially refer to one that has been made artificially in a place,译为人工开挖的洞穴或洞室。
由其不同的定义来讲,莫高窟作为古代艺术家用不同于一般形式的表现手法,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壁画,记录和传承了古代美术、建筑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当时的历史状况,因此它不是自然景观,更不是延伸至地下深处的简单洞穴,而是人们自主地在某一位置修建的文化艺术中心。由此可见,“Magao Grottoes”就是它最好的表达方式。
2.以“文化壁垒——酒泉鼓楼”为例
酒泉拥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边塞文化及“古今兩飞天”的航天文化。位于整座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钟鼓楼(Drum Tower),它的四门分别刻有“东迎华岳”“南望祁连”“西达伊吾”和“北通沙漠”的字样,从始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当时守城官兵用来巡逻、报时、报警的地方,后来变成酒泉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者之一。
关于钟鼓楼的翻译,共有两种,一种是Drum Tower,另一种是Bell Tower。“Drum Tower” was a round tower built into a wall, usually connecting stretches of exterior curtain walls, or to bolster outer defensive walls,其中文解释为:建在墙上的圆形塔,通常连接外部幕墙的延伸部分,或支撑外部防御墙,由其单词来讲,“drum tower”是通过击鼓(beat a drum)来传声,最终达到报时的目的的。“Bell tower” refers to a tower that contains one or more bells, or that is designed to hold bells even if it has none, such a tower commonly serves as a part of a church.根据字面翻译,它更侧重于借助“bell(noun. a hollow metal object, often shaped like a cup, that makes a ringing sound when hit by a small piece of metal inside it.)”发挥报时的作用,因此,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形式,酒泉钟鼓楼应选用“Drum Tower”的翻译形式。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是弥足珍贵、不容损毁的。由此可见,在作景点翻译时,对景区文化的充分解读显得尤为重要。
四、从地理环境角度对翻译精髓进行发掘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的生活习性和建筑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催生出了独特的人工与自然景观。在景区翻译时,除了直译外,还应根据景物的地域位置和自然环境合理解释,使景物的翻译更具科学性。下面,以“一带一路”甘肃段旅游景点中环境特色较为鲜明的河西走廊、嘉峪关关城、丹霞地貌等景区翻译为例:
1.以“河西走廊”为例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以黄河以西为界限,地域广袤寥落,因为其形状神似一条古朴的长廊而得名“河西走廊”。
关于“走廊”这一名词,也有“corridor, passage, passageway”三种不同的翻译。“passage和passageway(通道)”only refer to a long narrow way,仅仅反映出字面“过道”的意思。“corridor(noun)”一词有四种不同的含义,一是a long narrow passage in a building, with doors that open into rooms on either side.指(建筑物内的)走廊,过道,通道;二是a passage on a train(火车上的)过道,走道,通道;三是a long narrow strip of land belonging to one country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land of another country走廊(一国领土通过他国境内的狭长地带);最后一个为a long narrow strip of land that follows the course of an important road or river,意为(沿着重要道路或河道的)狭长地带。这个解释与它在黄河以西的地理位置相契合,体现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道或走道,还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枢纽,连接着亚非欧三大洲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此,“corridor”一词便是它最精妙的翻译。
2.以“嘉峪关沿线景区”为例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咽喉”的最西端。这里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了河西走廊上的一颗耀眼明珠。以下将通过地理分布角度,对悬臂长城、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三处景区进行翻译及解释。
(1)悬臂长城
悬臂长城,(Overhanging Great Wall),古称“断臂长城”,它修筑于陡峭的山脊之上,似长城悬空倒挂,远远望去又与人的手臂轮廓相似,而得名“悬臂长城”。当搜索悬臂长城时,会得到Overhanging Great Wall 和Cantilever Great Wall 两种不同的翻译。Cantilever:(noun)it means a long piece of metal or wood that sticks out from a wall to support the end of a bridge or other structure.中文解释为“(桥梁或其他构架的)悬臂,悬桁,伸臂”,看似用最直白的词语解读了“悬臂”一词,却缺乏对景区自身的概括。相反,overhanging一词字面译为“悬挂,悬垂,突出于某物之上”,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悬臂”二字,但它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方式,让外国游客更方便地理解这一景区名称。使景区在具有神秘色彩的同时,加深游客对于景区的印象。我认为,悬臂长城选择前者作为其英文翻译更贴切。
(2)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关城(Jiayuguan Fortress),作为明代万里长城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因其险要、巍峨的景象闻名于世,因此,又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关城”,顾名思义,就指关塞上的城堡(castle on the fortress),毋庸置疑,“Jiayuguan Fortress”便是对其最好的翻译。在地理位置中,这一历史遗迹与明代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天下第一关”——山海关(Shanhai Pass),遥相呼应。对比两处景区可知,对于“关口(gateway),关隘(pass)”在汉语中的不同定义,英文也有不同的解释,前者gateway:(noun)an opening in a wall,意思是关的出入口或来往的必经处所,而后者pass:(noun)a road or way over or through mountains则解释为险要的关口。因此,将山海关翻译为“Shanhai Pass”最恰当。
(3)长城第一墩
长城第一墩(The Great Wall Pier),是古代修筑長城时搭建的第一座土墩,也是明长城的起点,它位于嘉峪关长城的最南端,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烽火台,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建筑工程,至今都保存完好。在英文中,“墩”有两种解释,一种是mound,另一种是pier。前者mound:(noun)a large pile of earth or stones or a small hill.译为“土墩,小丘,小山岗”;后者pier(technical 术语),it means a large strong piece of wood, metal or stone that is used to support a roof, wall or bridge.译为“桥墩、码头、崖壁”。“mound”虽有“土墩”之意,却不能正确诠释这座遗迹曾作为烽火台的历史作用,且重点在于描述“小丘,小岗”,这就违背了旅游英语文本英译正确性的重要原则。相反,pier(崖壁)完美地概括了它侧重于“墙”的意义。因此,将“长城第一墩”翻译为“The Great Wall Pier”最精确。
3.以张掖丹霞地貌为例
张掖丹霞地貌(Zhangye Danxia Landform) 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是由大自然经过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它以孤立的山峰与陡峭的岩石为主景,以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紫红色和红褐色为主色。因此,当地裕固族称这一奇观为“阿兰拉格达”,意为“彩色的山丘”。
对于“地貌”的翻译方式有两种:分别是landscape和landform。Landscape:(noun)it means everything you can see when you look across an area of land, especially in the country; or a painting of a view of the countryside,其中文翻译为“(陆地,尤其是乡村的)风景,景色,或译为乡村风景画”。Landform :(noun)it means a natural feature of the earths surface ,其中文则译为“地形、地貌”。相比之下,根据景观地质形态等特点,以及翻译准确性的原则,此景区翻译为“Zhangye Danxia Landform ”更合适。
在解说人工与自然景观时,将景物的地域分布、形态状貌和地质构造等地理环境因素相结合,才会使翻译更贴切。
五、从表述方式角度对翻译精髓进行发掘
语言是人们直接表达内心想法和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在旅游文本英译中,景区导游词作为一种最直接的解说文体,通过简单明了、妙趣横生的语言,向游客介绍该景区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游客在享受视觉美的同时,听觉上为他们增添了许多艺术色彩。因此,在旅游时,解说词的准确程度在导游人员和游客的沟通中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中西方人们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大有不同,导致交流时的词语运用、句法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比如,在用中文表达时,人们习惯用四字成语或应景的诗句描绘眼前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例如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形容苍茫戈壁的壮美。在英文表达中,则讲究语言的准确和简明,用非常直接且不带有华丽渲染的语言概括内心的直观感受。下面,以“一带一路”甘肃段旅游景点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介绍解说词为例: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其景区以“沙泉共处”“沙漠奇观”闻名于世。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其山东西长40余千米,南北宽20余千米。峰峦危峭,山脊如刃;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清代始称月牙泉。泉内水质甘洌,澄清如镜,绵历古今,虽地处戈壁地区,但其泉水不浑不涸,故称“月泉晓澈”。
英文则翻译:Mingsha Mountain Crescent Moon Spring Scenic Spot is located in Dunhuang City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Hexi Corridor. Its scenic area is famous for “Coexistence of sand and spring”and “Desert Wonder”. Mingsha Mountain, named after the sound of the sand movement, is more than 40 kilometers long from east to west and about 20 kilometers north to south. The peaks are steep and the ridges are like blades. When people slide down the dunes, there is the sound of drums and horns, light as silk, heavy as thunder, this is “Sha ling qing ming ”.
Crescent Moon Spring is surrounded by Mingsha Mountain. It looks like a crescent moon, so gets its name. It was called “Shajing” in ancient times and it was named crescent moon spring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spring is sweet and clear as a mirror,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Although it is located in the Gobi desert, its spring water is not muddy and dry, so it is called “Yue quan xiao che”.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通过以上两种不同语言对同一景色的描述可以看出,汉语善于修饰和表达美好的东西,而英文则更倾向于以直接概括为主,相对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英文的翻译稍缺乏意境美,所以中文的四字词语难以用简短的英文单词表达清楚。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还会运用诗句描绘旅游景点的风景特色,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当我们用这些华丽的词藻和古典的语句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时,只会使他们更加难以理解我们意图表达的内心感受。因此,翻译人员向游客介绍景区时,可以适当采用释义的方法,并通过介绍相关历史背景、人文地理等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将景区特色介绍给外来游客。
六、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区的不断开放,外国友人在西北项目中投资,给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良好的人文交流与恰当的语言翻译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翻译学者根据历史背景与地域文化,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性,将景区丰富多彩的内容精妙地传递给游客,在外国友人深入了解异域特色的同时,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1]Peter Frankopan. The Silk Roads: A New History of the World [M].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16.
[2]库兰·俄尔斯拜.翻译的精髓在于语言的准确表达——浅谈哈萨克语广播的母语化翻译[J].中国广播,2009:53-54.
[3]奧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修订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Z].李旭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5]陈青,马延旭,王福生.甘肃省文化资源名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
[6]杨洪玉,韩瑞麒,杜雨辰.旅游景点公共标识语的英文翻译[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9(6):122-126.
[7]钱歌川.翻译的技巧[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基金项目:浙江树人大学2019年教学研究与改革实验室开放项目,项目编号2019JS3018;2017年浙江树人大学校第五批立项建设优秀应用性课程“英汉互译”课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