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让道德与法治课堂走向深处

2020-06-03 03:05仇玉洁
江西教育C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驱动深度学习

仇玉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好问题为前提,以小组合作探究来推动学习过程,以问题驱动促进课堂深度学习,让学生体验、实践、理解、感悟,初步掌握认识社会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关键词:问题驱动   深度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堂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得“善问”。这里的“善问”是指:明确教学内容,聚焦核心问题,梳理筛选出基本问题,确认“教什么”;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让问题产生理想效益,即“怎么教”。也就是说,“问题驱动·螺旋层进”的深度学习课堂要立足儿童本身,着眼课堂,以儿童的需要为抓手,以课堂的活动为载体,用启发性、探究性、聚焦性的问题来驱动课堂教学,其目的指向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格。

一、问题驱动的内涵诠释

问题驱动是指以问题为牵引,层层推进,螺旋上升,驱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在活动课堂的引领下,力求在课堂中实现以下突破:教学的基本理念为德育和教育两个维度并存,彰显学科特色;教学样态由“教材化”走向“生活化”,回归儿童当下;教学过程从“提出问题”走向“引导探究”再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主体;教学的驱动策略是师生的共生共长,实现教学相长。

二、问题驱动的问题来源

问题是课堂的核心,学生的积极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在不断探究和思考中得以发展。这就要求课堂要围绕学生的学习,以教材本身的问题为载体,以儿童当下的问题为线索,以课堂生成的问题为引导,用螺旋上升、层层推进的问题系统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从自身出发,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生活能力。

(一)学科本身的问题

相对来讲,统编教材更体现了编者的一种情怀、智慧,教材设计思路本身就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以学校、家庭、社区、国家为生活场域,在不同年段不同要求螺旋上升。问题来自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预设,读读标题板块,看看图画内容,想想留白含义,充分思考,深度解读。

(二)儿童当下的问题

课程本身就是回归儿童当下生活中的真问题,课前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调查、访谈、聊天了解他们遇到的障碍、难题,有了问题就能更准确地设计目标并达成目标。例如,教学《我们小点儿声》时,图片和视频的选取就是来自班级学生本身,在课上经常有桌凳发出刺耳的声音,在课间也会看到学生追打,这些声音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小点儿声,为什么呢?怎么做呢?这样的问题能一下子引发学生思考。

(三)课堂生成的问题

课前谈话用情境、歌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打开思维,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实事,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调查了解,提出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解决方法。例如,教学《我是一张纸》时,教师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造纸的过程,学生体验时水洒得到处都是,擦桌子上的水以及擦自己手上的水就用掉了很多张纸,这种活动不是更浪费纸吗?所以有学生就提出“纸是不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呢?”这样即时生成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这样的问题肯定能驱动学生学习。

三、问题驱动的实践探索

好的问题可以为思维搭建“梯子”,为课堂教学制定“路线图”。也就是说,提出好的问题就是能用“启发性的、本原性的、触及德育本质的、在教学中起统领作用的问题”驱动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创设情境,把远的变近了

以《我们小点儿声》的教学为例,首先创设游戏情境:“老师说一个词,请你用声音来表示”;接着让学生明白声音有高有低的,声音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最后在音乐声中夹杂吵闹声,提问:“那你想对这些吵闹的小朋友说什么呢?”从而揭示课题。显然,创设情境后把远的变近了,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认识。

(二)聚焦核心,把散的变拢了

有些道德与法治的活动板块明显,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过程“异题同质”。对于这样的问题探究,教师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深入挖掘,从而过渡到整体性认识。以“探究:为什么要小点儿声”板块教学为例,可以紧扣“为什么”,借用表格呈现、视频播放、规范朗读的教学手段,从“不舒服”“不健康”到“不文明”,层层递进地发现为什么要小点儿声,明白小点儿声的意义所在。显然,教学手段在不断变化,但是驱动教学的“基点”没有改变,所以学生就能在不同的情景中始终聚焦核心问题。

(三)贯通前后,把他的变我的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既要立言,还重在践行,所以学生不仅要能看问题说别人,还要落实行动自己做。从联系的角度看,立言和践行看似两个层面,其实内在是统一的,形成一定的道德认知,才能促使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因此,只有切实地发现生活中的真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才能引发学生体验和感悟,最终指向学生的道德行为。

以“怎样小点儿声?”板块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小小调音师”的活动,激发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建构小点儿声的概念。首先,重重的关门声、搬动桌椅的声音学生通过实地演示,直观明白“关门时慢又轻”“搬桌椅双手移”的行动要领;其次,小组讨论、课间追逐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交谈时 轻言语”“课间游戏有秩序”的行动指南;最后,一首经过全班思考的儿歌水到渠成,学生在诵读中再次建构、内化。

(四)生长思维,把浅的变深了

德育最终指向无痕,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在任何学科中思维都要经历三种阶段,即实物操作、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与之相对应的道德与法治思维,即直观思维、表象思维、逻辑思维。比如突破“声音越小越好嗎?”这个思维难点时,首先,教师故意无声说话,引发学生质疑思考;接着,出示看书、说悄悄话、小组讨论、唱歌四个场景,让学生按照声音从低到高排一排,在排列过程中逐步明白不同的场合要调节不同的音量;最后是传统文化的呈现,让学生回归传统,感受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涵养,作为青少年一代,我们更应传承和发扬。

纵观问题驱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一条问题的主线围绕解决问题展开学习,深度学习不是单一型的学习方式,是以教材问题为起点,以学生问题为基础,以生成问题为引领,帮助儿童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在充满探究和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驱动深度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教学实效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态势
也谈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时代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