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万华
摘 要 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在各个国家都及其重视,尤其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受到影响最深刻的则是语文教学。对此,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渗透。
关键词 小学语文;部编版;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6-0021-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成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弘扬传统文化,回归儒家经典,培养孩子从小接触传统文化的兴趣已经成为现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大势所趋。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更应深刻领会教材要旨,教师要用好教材,在每一节语文课、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一、教学时要善于发现、精心构思、巧妙运用,让传统文化精髓根植童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课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历经几年磨砺推出的部编义务教育語文教科书,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内容增加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谈到:整个小学12册共选编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精心构思、巧妙运用,让传统文化精髓根植童心。如一年级安排的《和大人一起读》,内容有传统童谣《水会飞》《春节童谣》《谁和谁好》《妞妞赶牛》《孙悟空打妖怪》《剪窗花》等。朗朗上口的童谣,节奏明快、内容有趣,不仅易于儿童积累背诵,更利于对儿童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如,《春节童谣》引导学生感受到传统佳节春节习俗的美好,《剪窗花》让儿童了解了剪纸这一瑰丽的民间艺术,《孙悟空打妖怪》为儿童开启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期待。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部编语文教材彰显了教材的艺术之美,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美的熏陶。教师研读文本应该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学时才能深入浅出、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教师除了教学汉字,还应自觉承担起传播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诗是最美的语言,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多层次、多方位的。部编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中,出现了很多经典诗词,如《咏鹅》《悯农》《古朗月行》《风》等诗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四诵”教学步骤:一诵读准字音;二诵把握节奏;三诵了解诗意;四诵体悟诗情。教师要通过四诵教学法,在反复吟诵中让孩子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在诵读中浸染诗情,潜移默化间烙上民族文化印记。
三、开展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文化的传承,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引领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文化角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当涉及到传统文化课文教学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与此同时,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以我国传统的文化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僻词语。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多媒体,无疑为教育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新鲜的活力。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语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借此培养孩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
总之,在实施部编语文教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知识的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放在教学目标的基础定位上。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增强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这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即将刮起传承和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以此为己任,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喜欢传统文化,使语文教学有深度、有厚度,更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温度。
参考文献:
[1]李义龙.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J].甘肃教育,2018(20):100.
[2]杨彩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53.
[3]诸葛育敏.立足教材,探寻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J].新教师,2017(1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