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5-24 22:19索超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1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数学思维数学课程

索超

摘 要: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和体现。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激发学生思维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求知探索,同时,还要注重思维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并通过组织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课程;数学思维;培养策略;数学学习

数学思维是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定思维,数学思维能力是指能够运用数学的逻辑和数学的方法,发现各种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与培养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应始终贯穿于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一、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各种行为活动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其思维动机,让学生产生主动思维的意愿。只有学生具备了主动意愿,他们才会积极去求知、探索、实践,才会千方百计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关键。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一课时,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首先让学生寻找自己身上的数,并数一数,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并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有1个脑袋,我有2只手、2只脚,我有1张脸,我有10个手指头……在学生数一数的活动中,很快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氛围中,此时,我又带领他们观察我们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里的数,并数一数,教室里有4盏灯,2扇门,1个黑板,1个讲桌,1个老师……学生忙得不亦乐乎,纷纷加入了数数的行列中,此时引入新课的知识点:这就是数学,就是数学中的数数。其实,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呈现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愿望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一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变得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二、注重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数学思维是在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且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融入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维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数数学具——小棒,接着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课桌上摆放10根小棒,并将这10根小棒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并问:你们知道这一捆小棒表示了什么吗?然后继续让学生将1根小棒放在这一捆的旁边:现在桌上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有几个一?学生发现桌上有1个十,1个1,凑在一起就变成了11。于是我继续让学生独立摆小棒,12,14,15,17,19,20,并说一说这些数字的组成。学生回答结束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可见,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操作活动中,学生逐渐发现了规律,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体验、感知、观察、运用,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以动诱思,以思促动”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真正让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就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渐将这些数学思维方法内化成自身的思维方法,这样就能为学生解题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一课时,其教学难点是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这也是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关键点。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立体图形,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介绍立体图形的特征;接着出示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积木分组按照给出图形进行搭建,并思考在搭建过程中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长方体、正方体、球体、三棱柱等,接着我让学生分别拿出这些形状的积木,自己找一找、摸一摸立体图形的每个面,并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然后出示一些画好的图形,让学生辨一辨、说一说,从而帮助学生带着异同的目的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数学思维方法,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的过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多方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学生解题提供更多思路、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也为学生顺利学习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雪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A].教育理論研究(第二辑)[C],2018.

[2]刘海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121.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数学思维数学课程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