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慎光
摘 要: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是对锂离子电池研究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本文从原电池的原理说起,根据三位科学家研究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规律,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对锂离子电池题目的解法进行方法指导.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氧化还原反应;方法指导
化学改变世界!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研究做出的贡献.锂离子电池对移动终端的应用提供了更高的机动性,从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相机、电动汽车提供能源,到有效的能源存储,锂离子电池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也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和难点,笔者根据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对往年的高考题做了一下梳理.
1 以锂离子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工作原理为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在特定的装置中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一般来说,负极反应是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的导线传递到正极,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两电极之间通过电解质离子的定向移动(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和外电路导线形成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上的反应不断进行,发生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如:2014年全國卷(Ⅱ)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1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本题利用新型化学电源考查原电池的基本原理.以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原理.解题关键为根据原电池原理,准确判断正、负极;由两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类型准确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首先,依据原电池原理和题目所给的信息准确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具体可以从反应类型(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外电路中电流方向(由正极流向负极)及电子流向(由负极流向正极)、电解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进行判断.
其次,判断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从装置图1判断,b电极的电极材料中含有金属单质锂(其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锂具有释放其外层电子强大驱动力),所以反应中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必为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图1中a电极则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1-xMn2O4+xLi++xe-=LiMn2O4;两极反应方程式相加得电池总反应方程式:Li1-xMn2O4+xLi=LiMn2O4.
2 锂电池的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现阶段使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其装置构成为三个部分: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它不同于一般原电池的是:电极材料都是锂离子可以嵌入(插入)/脱嵌(脱插)的.锂离子电池以具有吸附能力强的碳素材料(比如多孔碳)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金属单质锂不存在,只有锂离子(锂离子比纯锂更安全),这就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
具体说来,电池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锂离子经过电解质移动到负极;因为负极为吸附能力强的碳素材料,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电极的微孔中.同样,电池放电时,嵌在负极中的锂离子脱出,又移动回正极.
3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3.1 M·斯坦利·威廷汉-锂离子电池最早的“开拓者”
1970年,Whittingham从原理设计开始,并发明了第一个Li-TiS2电池.他采用二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锂离子可以在TiS2等层状化合物的晶格中嵌入或脱出,利用这一原理制成首个小型化锂电池.以Li-TiS2电池为原型的题目,近几年都未出现,但从其他题型中可窥见Li-TiS2电池的影响.
如:2017年全国卷(Ⅲ)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依据题中所给的电池反应16Li+xS8=8Li2Sx(2≤x≤8),可以知道锂失电子为负极,电极b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应为:Li-e-=Li+;又由Li+的运动方向可知电极a是正极,发生一系列的还原反应:S8+2e-=S82-,S82-+2Li+=Li2S8,3Li2S8+2Li++2e-=4Li2S6,2Li2S6+2Li++2e-=3Li2S4,Li2S4+2Li++2e-=2Li2S2,根据电极反应式结合电子转移进行计算.
3.2 约翰·B·古迪纳夫-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明人,“锂电池之父”
约翰·B·古迪纳夫的锂离子电池原理为:
正极反应:(材料多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如LiFePO4、LiCoO2、Li[NixCo1-2xMnx]O2等)
放电时锂离子嵌入:Li1-xFePO4+xLi++xe-→LiFePO4;
充电时锂离子脱嵌:LiFePO4→Li1-xFePO4+xLi++xe-
负极反应:(材料多为石墨或钛酸盐)
锂离子脱嵌时为放电反应:LixC6→xLi++xe-+6C
锂离子嵌入时为充电反应:xLi++xe-+6C→LixC6
如2016年(四川高考卷)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 xLi++C6
C.充电时,若转移1mol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CoO2+Li+
依据题目中的选项可知,该题是从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角度全方位考查,在结题中应明确:
(1)原电池放电的过程和电解池充电的过程是完全相反的过程.
(2)明确装置中两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原理,具体可根据反应类型、电解质中的离子流向、电极材料和实验现象等,来确定正负极(阴阳极).
(3)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遵循的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确定电极反应式.电化学计算要紧抓电子守恒.
3.3 吉野彰-锂离子电池推向市场的奠基人
1985年,吉野彰将金属锂和碳材料组合在一起用作电池的负极,开发出现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才真正解决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和有效利用能源、减轻环境污染、降低排放等问题,把锂离子电池真正的推向了市场.
如2018年全国卷(Ⅲ)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3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x/2)O2
二次電池的充放电为相反的两个过程,充电时的电池总反应与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方向相反.
电池总反应为:(1-x/2)O+2Li放电充电Li2O2-x.结合电极材料、外电路电子的流向、电解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等原电池原理即可解答.
4 关于锂离子电池的思考总结
(1)金属锂(有的有载体如:C6)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负极产生的锂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正极,并进入正极材料中,并且导致正极材料正电荷增加(相似的转化如:Li1-xMn2O4→LiMn2O4;Li1-xCoO2→LiCoO2 ;Li2S6→Li2S4),从而导致正极的某些元素(如:Mn、Co、S等)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3)反应式中多带有字母X,学生陌生度高.主要是正极进入和释放“XLi+”导致的形式变化,书写电极反应式时,注意电子、电荷守恒.
参考文献:
[1]王瑾,王金栋.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谈谈高考中的化学电源[J].理科考试研究,2019,26(13): 58-60.
[2]原电池二轮复习讲义(教师版)[EB/OL]-百度文库,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s//wenku.baidu),2019.
[3]苏敏松.提高“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的有效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9(Z4):60-64.
(收稿日期: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