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小学化”出发,探究幼儿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2020-04-07 17:50蓝彩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养成大班幼儿

蓝彩莲

[摘   要]在幼儿园大班累积形成的优势或者累积而成的不足,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心智倾向,是一种幼儿思维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在经济、文化、社会、符号和语言方面的资本和学习习惯。大班幼儿通过直接操作物体,在与成人、同伴、观点以及事件的互动中,建构新的理解的学习过程,而非小学化地达到学习目标或得到老师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鼓励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意识的发展,从而养成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关键词]大班幼儿;学习行为习惯;养成

一、绪论

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养成。在大班幼儿学习活动中,学习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一日生活的常规培养。幼儿在大班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能帮助他们实现向小學生活学习的顺利过渡,从而终生受益。

要培养幼儿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必须从家长、教师、幼儿园、幼儿本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学前教育政策等方面出发,结合多方面的努力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致的教育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巩固幼儿的教育成果。本文将从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出发,简单陈述如何纠正大班幼儿的“小学化”倾向。

二、大班幼儿学习行为习惯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注意力易分散,坚持性较弱、易受环境的影响、东走西串、各种小动作、对于不会的知识焦躁不安等等,都是幼儿早期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表现。家长为了提前让孩子体验和形成固定的小学学习习惯,就盲目给孩子报珠心算、拼音、书法等课外辅导班,总担心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成绩,而忽略了大班幼儿兴趣,忽视了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是步入小学后重要的学习历程,同时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班幼儿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学习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品质。忽视幼儿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自己高要求的体现,应从小就要加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兴趣,愿意动脑筋、主动提问、喜欢创造、爱好阅读、良好倾听、敢于表达、能集中注意力且有始有终专注进行某一项活动。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帮助大班幼儿养成早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就是给幼儿最大的财富。

大班幼儿要实现小学的顺利过渡,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外科手术,而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艺系统”工程。具体教育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

(一)家长了解幼儿习惯和意愿,陪同规范学习习惯。

家长可记录大班幼儿学习的兴趣、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式、与他人沟通的方式等,和幼儿共同探讨解决的方式,并以幼儿的方法为主,家长只是给出参考的建议。例如,大班开展的参观小学活动,家长和幼儿结合班级参观小学的主题内容,讨论小学是怎样的、小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应该向小学生学习哪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等等一系列开放新问题,而不是直接把自己的小学化意愿强加给大班幼儿:要想上小学就要把拼音要学好,要会算数,要会写很工整的汉字……这些家长的“强输”,无形中会给大班幼儿带来心理压力,从而降低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家长也应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具有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榜样,带动大班幼儿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放下手中的忙碌,放慢脚步,俯身低头,静静地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按时进行阅读打卡;进行有趣的词语拼拼乐、对对碰等游戏,远比强压孩子一直反复写字、背口诀和练习拼写来得有意思。没有幼儿自我学习的愿望与意志,如何促进大班幼儿的成长进步?如何实现幼小的完美衔接?

(二)教师设置学习情境,让情境起到养成的作用

作为生活场的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学习环境应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经验性、自由性。幼儿园“生活化的教育”和小学里“教育的生活化”是有本质区别的。幼儿园不能像小学那样把教育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编排,组织相应活动进行仿真性的授课。大班的幼儿更应该在自然的生活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生活体验,自发地掌握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教师可提供给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区域或者学习内容,不需要像小学课程一样,机械式地进行重复输出输入,而是创造特定的小学情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例如,在角色区增加桌子、椅子、文具,提供小学生表演道具,从幼儿观察到的学习习惯和教师及家长给予的支持策略,让孩子们通过有趣的模仿表演,从而养成了“三好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三)家园合作,同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先家长之忧而忧,后家长之乐而乐。先了解和理解家长的担忧,再逐步转变家长观念,才能事半功倍。由于社会竞争大,家长所期待的理想型的孩子,是在大班就全部掌握一年级所有的拼音、数学、书写等能力,但这样“小学化”教学会让孩子缺乏生活、游戏和劳动的体验,无异于“拔苗助长”。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两个场所,是幼儿学习素材的来源。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强调幼儿教育的本质,努力取得家长的认同。幼儿园应举办相关的幼小衔接讲座,让家长掌握专业育儿知识,了解大班幼儿学习的真正需求,了解“小学化”的不良影响,了解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家园合作,互通有无,形成具有一贯性的教育策略,能更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四)遵循规律,落实《指南》,以游戏促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传统教师为主的高控模式转换到幼儿为主的游戏活动促进模式,提升幼儿兴趣,加强幼儿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突出幼儿长处,提升幼儿参与,对幼儿观察进行解读、讨论,开展更为复杂和深入的大班幼儿游戏性探究学习活动。

学前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充分认识学前教学的重要价值上,在借鉴室内外游戏一体化和向高质量幼儿游戏发展的同时,形成有效的前书写、前阅读,前数学的新时代高质量游戏课程模式。

四、结语

作为一名早期教育的实践者、管理者、研究者、倡导者,要尊重大班幼儿的发展特征和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遵循幼儿游戏活动及探究的关键经验提取中,获得最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撕掉那些给大班幼儿贴上的“小学数学拼音一点都不会,怎么办?”“到了小学肯定跟不上”等等压力和失败的标签。通过这些有效策略,才能赋予幼儿童年的生命力,防止提前“小学化”。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卡尔. 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M]. 周欣,周念丽,左志宏,邹海瑞,陈柯汀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高彬自子.幼儿教育的原点[M]. 王小英,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安·S.爱泼斯坦. 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学习选择最佳策略[M]. 李敏谊,张晨晖,郑艳,李雅静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养成大班幼儿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编趣味绘本,绘精彩童年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指导